VR遊戲體驗仍需改善 玩太久導致恍如隔世

7

看到這個題目,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有些迷茫,VR技術還沒成熟呢,怎麼就要考慮後VR時代會發生什麼呢?過去幾個月裡,我一直在VR領域兜兜轉轉,除瞭做相關的開發,還嘗試瞭現有VR技術下能提供的一切體驗。VR確實有自己的魔力,不過憑空描述不起任何作用,當你戴上頭盔的那一刻,就會體會到我說說的感覺。

如果你嘗試過連續數小時深度體驗VR世界,卸下頭盔後會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可能會持續數小時。當然,這裡我說的可不是老生常談的暈動癥問題。在卸下頭盔走出虛擬世界後,我體會到瞭一種奇怪的感覺,那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沮喪。下面,我們來一起探討這種奇妙的感覺。

階段1:身體癥狀

走出VR世界的前幾分鐘內,你都會感覺怪怪的,那是一種超脫現實之感。在接觸身邊物體時你會非常小心,生怕一不小心手就會從物體中穿過。你平時形影不離的智能手機也會變得非常滑稽,因為其交互界面看起來已經不太真實瞭。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感覺好像宿醉未歸。不過1-2 小時後,這種奇妙的感覺會慢慢消退。要說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恐怕瞳距設置才是罪魁禍首。舉例來說,在VR世界深度暢遊後,你的大腦已經適應瞭那種虛擬距離,而它與現實世界有所不同,一旦摘下頭盔,必然需要一個重新適應的過程。

同時,VR設備的刷新率和延遲也會影響你摘下頭盔後的感覺。不過,這兩項設定較易察覺,某些敏感的用戶在遊戲過程中可能就會受其影響而感覺不適。

玩完VR遊戲後,最好還是不要開車或在高峰期過馬路,因為在大腦重新適應現實世界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錯估物體與身體之間的距離,而且你的視野中可能會蹦出現許多遊戲中出現過的“鬼影”。

對大多數VR用戶來說,上面描述的癥狀他們恐怕都曾體驗過,這種癥狀會隨著你使用VR頭盔次數的增多而逐漸減輕。

階段2:現實喪失感

30-60分鐘後,我終於“回魂”瞭,身邊的物體都再次正常瞭起來,眩暈感也消失的差不多瞭。

不過,雖然身體重回現實世界,但我的心中還留有一絲憂傷和失望的感覺,這種感覺甚至會持續一整天。你會感覺食之無味,就連藍藍的天也有些褪色瞭,真實世界果然沒有虛擬世界“奇妙”。當然,這種感覺的強度與你玩的VR遊戲類型有關。

這種感覺為何會出現呢?我是這麼理解的:剛剛在虛擬世界中我就是王者,可以將各種工具玩弄於股掌之上。在這裡我可以予取予奪,甚至像美猴王一樣大鬧天宮。但脫離瞭虛擬世界,我就又成瞭普通人,那些在虛擬世界中學會的超能力全都離我而去。我無法親手觸碰藍天,顛倒白雲,用我的畫筆為它們上色,我隻能呆坐在那裡,盯著空空的白墻腦中一片空白。當然,我可沒有抑鬱,不過心裡確實有一絲失落。

對我來說,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帶來的心理落差最大,尤其是名為Onward的遊戲。對於其他科幻元素的FPS遊戲,我還能分清它與現實的差別,但像Onward這樣真實的遊戲,一旦沉浸其中真是很難跳脫出來,它讓你體驗到瞭無與倫比的孤獨感。

以上兩種遊戲雖然畫風完全不同,但它們卻都給我帶來瞭怪異的感覺。給藍天白雲填色的遊戲讓我感覺悲傷和失望,因為我的超能力被收走瞭。而FPS遊戲則讓我十分焦慮,因為遊戲中的場景實在太過真實。

這些可不是我吹大氣,作為一個超級遊戲迷,每天連打6小時的CS我都沒體驗過這種感覺。

總結以上兩個階段,在階段1 中我隻是神經有點脫線瞭,但在階段2時我卻真實的感受到瞭憂傷和失望。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搜索互聯網後我發現VR確實能引起形式溫和的現實感喪失或人格解體。如果患有輕度焦慮的人也沉迷於VR遊戲,恐怕後果不堪設想,而輕度焦慮在總人口僅有3.19億的美國很普遍,患病人數超過4000 萬人。

下面是我的幾點感想:

1. 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如果研發人員能將AR技術與VR技術相結合,那麼用戶的癥狀就會減輕很多。VR會讓用戶與真實世界完全隔離,但AR卻可以架起用戶與現實世界的橋梁。

2. 未來,我準備體驗更多不同種類的VR設備,除瞭探究該技術對人們的短期影響,我還想找出它對我們大腦的長期影響。雖然每次玩完都感覺怪怪的,但我還蠻喜歡這種感覺的。

3. 如果你對這種奇特的現象很感興趣,可以去讀寫有關現實喪失感的文章,眼下我就正在讀一篇名為《 VR 引起的存在感喪失和意識分離探究》的論文。(Virtual Reality Induces Dissociation and Lowers Sense of Presence in Objective Reality)

4. 有趣的是最近有研究發現,VR反過來卻能幫已經患有此類癥狀的人治病,確實挺神奇的。至於該理論是否正確,我現在不敢確定,但用引發焦慮的工具來減輕焦慮,還真是挺好玩的。

from:雷鋒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