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對於 “未來已來”的最好註解,恐怕就要數VR行業瞭,對於這個在現實世界之外開辟出的虛擬世界的未來,無論如何強調也不過分,而圍繞VR的創業投資熱情也自然水漲船高。
2014年,VR領域的全球投資金額達到20億美元,開瞭資本先聲;進入2015年,更多投資集中在硬件領域;當眾多設備商分別完成融資後,今年的投資界開始更多把錢轉移到VR內容上。業內有言論稱,隻要把VR內容這塊短板補上,明年就會有飛速的發展。
誠然,資本的熱捧把VR推到瞭風口,但如果說VR元年已經到來,恐怕還為時過早。戴上VR,就是另外一個世界,但是同樣的,摘下VR的時候,還是不得不面對一個略顯尷尬的現實情境:拋開技術實力本身,資本最終需要向“錢”看。虛擬現實已經投入瞭許多的資金,而它能否盈利就是投資者們最關心的事情。
但對於VR遊戲的盈利問題,多位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在當前的情況下,由於種種原因,VR遊戲的收益並不樂觀。
魔視互動創始人王科表示,VR市場還處於早期,設備並沒有得到普及,因此註定瞭這將是一場持久戰。今年3月份的時候所有的知名的硬件設備都排著隊登場瞭,但是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好。明年可能還會重新復制一遍今年的情況,但他對整體的大趨勢還是相當看好的。因為明年行業的很多標準都會出來,例如移動端的daydream,PC端的微軟等。在明年一年的時間內,用戶量還並不會以一種指數級的上升出現。王科談到,“如果說要提醒創業團隊的話,那就是廣積糧、要過冬!”
酷咔數字聯合創始人胡唯宇也認為,現在去考慮怎麼樣盈利,可能稍微早瞭一點。首先是這個行業各方面的標準都沒有定下來;其次即使標準定下來,到硬件成本下降、在市場普及,這個過程還需要一段時間。
喂啊科技聯合創始人孫傑表示,就今年的行情來看,明確的表示收回成本的、或者是有盈利的VR遊戲公司,其實也就兩傢。目前,VR領域變現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線下體驗店。
武漢火遊COO童洋表示,現在的線下體驗店有點像網吧剛開始的時候,收費比較貴,用戶在去的時候還在考慮成本。VR遊戲的內容在線下店去獲得手遊或者是端遊的收入是不太現實的,因為這個違背瞭很多常理的商業邏輯。值得開心的是,經過這一年的發展,很多人員和資本都已經進入到瞭這個行業,市場也在慢慢的變好。時間是一個問題,標準是一個問題,這兩個東西一旦解決瞭,VR遊戲還是有春天的。
虛擬現實的成功之道,無外乎虛擬與現實的和解、技術和資本的彌合。資本寒冬下,“賠本賺吆喝”的產品模式已經不再可行,產品的盈利能力才是關乎一傢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之道。但是,現階段對於每一個VR遊戲從業者更多的不是考慮怎麼去盈利,而是要靜下心來把遊戲品質打磨好,等市場起來瞭,自然就會盈利。
from:上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