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創業熱 細數國內外創業者的不同之處

自從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VR翹楚Oculus,公開表示進軍虛擬現實領域後,全球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把目光聚焦在瞭虛擬現實技術上。除一些巨頭的搶灘佈局,以及一些手機廠商的入市跟風之外,國內外創業熱潮也是此起彼伏。

12

大批VR創業者的湧入,給還未發展成熟的VR領域,註入瞭新鮮的血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超過150傢的VR設備開發公司,其中創業型公司占比一大半,但是較於國外創業者的高調,國內創業者就稍顯處事不驚,同是創業,兩者之間與之比較,又有那些方面的不同之處呢?

就此,筆者結合多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比較,將雙方的主要不同歸納為以下幾點:1.國內外整體創業環境存在差異;2.團隊創新以及執行能力的出入;3.立足市場,視野角度的不同。

創業環境雙方差異化明顯

前段時間在平行論壇“感知·VR/AR”環節,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表示,在中國做VR的環境會比美國好。他表示,中國創業者目前做VR的機會主要在解決技術上的某一個節點,以及提供VR應用平臺、降低VR內容制作門檻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國內外創業環境又存在哪些差異呢?

國內現在過多的人去投身於創業,無非就是被現在的這個社會現象所迫:一個是就業難,二個是經濟正在走下坡路,三是高生活成本的壓迫,以及更重要的是前面的創業公司的成功,讓更多人願意投身到創業者的行列。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大的成本,因為成功的創業者還是少數,不是隨便創業就都能獲得成功。

而反之國外,一些創業人更多的是出於對科技的癡迷,以至於從企業中跳脫出來,自立門戶,比方說前段時間眾籌成功的凌感科技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然後還有一些跟國內相似的情況,如就業難等。

但是這些都隻是一個表象,倘若光從技術層面來說,就以中美兩國為例。在美國,像谷歌、Facebook等國際巨頭除瞭自己是技術方之外,還是一個內容播放平臺,倘若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投入到VR領域,其創業型公司在美國生存將會更加不易。因為現在巨頭們還隻是小試牛刀,並沒有大范圍的佈局。並且在一些矽谷的從業人士看來,一旦這些巨頭相關技術已經準備好,其給創業型公司留下的空間、利益水平會很小。

而之於這一點,對國內來說,就略有不同,首先在國情上就存在出入,雖然國內企業爭相佈局VR領域,但是在技術和內容平臺上並沒有像美國那樣完美的重合,反而有點各自為戰的感覺。從這一點來說,留給國內創業者的空間就寬裕許多。而且在技術的掌握上面,也並未像科技巨頭那樣,具備有世界級的技術水準,國內大多企業都屬於跟風者,創業者能在市場上立穩腳跟的機率可謂是比國外要高很多。

團隊創新執行能力的出入

執行是任何企業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不管是巨頭還是創業型團隊。企業的執行力是企業的戰略得以實現,戰術得到有效的實施的關鍵。

就拿國內來說,中國創業公司的CEO往往不缺乏創新的能力,隻是底下的團隊缺乏執行創新的能力。再加上資本的灌溉,容易導致發展方向的偏移,從而丟失本身優勢。因為創業型團隊較於大企業的各司其職,可以說是一人身兼多職,倘若有一環節出現紕漏,就有可能導致整個產品的失敗。

雖然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國內的VR創業團隊,但是在團隊的某些執行力上面,確實國外做的要出色許多,或許也是基於人才教育培養方式的不同,致使國內創業團隊整體給人一種急功近利的態勢,反而國外創業者,在步調上基本是屬於一步一個腳印,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自己產品的研發。

就拿同是創業型公司的蟻視和凌感科技來做對比,前者更像是市場的過客,後者則是突然斜刺裡殺出的黑馬。蟻視在其14年發佈的蟻視頭盔,其自身產品的根本出發點是好的,較於Oculus對於出擊的高要求,它反而更加具備有市場競爭力,但是卻始終在市場上擊不起波浪。而反之凌感科技,其推出的產品印象湃,在技術和產品上都有獨傢突破,並集齊瞭VR領域的幾大關鍵技術,著實在圈內丟瞭一顆深水魚雷。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如此的明顯,因為除瞭創新之外,對於創業型公司來說,團隊執行力對於一項目甚至於一款產品而言,都是尤為至關重要的存在。

立足市場,視野角度的不同

其實歸根結底,國內外VR創業到底有何不同,其最大的區別就是其所面向市場的不同,國內目前大部分VR創業團隊更多的是面向自傢市場(大陸為主),而國外無論是創業團隊亦或是巨頭所推出的VR產品,仿佛生出來就是面向世界市場的。

或許也正是歸結於國內市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商機,不管產品高端精致與否,隻要定價合理,設計符合大眾消費口味,都會有部分消費者為其買單,不存在銷不出去的問題,漸而導致中國創業者一生下來就缺乏全球的視野。

而反之國外,不管國內市場有多大,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產品推銷至全球,或許在某些方面其產品的做工品質會不如國內,但是其最初就能把產品定位面向全球,這份勇氣就很值得叫人稱贊。

當下國內VR產業被資本所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動VR產業向前發展,但是對於創業型公司的沖擊,無疑也是很致命的,因為創業型公司成立之初,就是奔著能融資去的,在還未獲得融資之前,會很賣命的去研發,當一旦成功之後,就會向money屈服,當一旦被錢所蒙蔽,就會失去創立的初衷,導致發展方向的改變,倘若真是如此,就會是一個很可悲的事情。

雖然現下國內創業潮很火熱,一波接著一波,影響創業型公司定向的資金隻是一方面。當前國內很多新興創業團體受限於自身的眼界、認知以及國傢政策、渠道等,隻將視野局限於國內的市場,沒有以更廣闊的胸襟去容納整個全球市場。

但是其中也有少部分創業團體,從創立之初,就是奔著全球市場去的,比方說諾亦騰,不僅具有國際競爭力,還具備有世界級研發能力,其開發的“基於MEMS慣性傳感器的動作捕捉技術”已經成功應用於動畫與遊戲制作、體育訓練、醫療診斷、虛擬現實以及機器人等領域,並得到全球業內的高度認可。

諾亦騰的成功,除瞭其自身具備有全球化的視野外,更有技術來作支撐,作為一個面向海外獲得成功的典型。國內其他一些新興創業公司也不應沒有信心,除瞭要有一身硬技術作為後盾,剛開始就應樹立全球化的視野。雖然國內市場對其已經充滿瞭誘惑,但是與其隻會掙自傢人的錢,制作出好產品,推向國外還怕外國人會不買賬嗎?

結語

關於創業,國內外創業者有差異是正常的,因為雙方的市場特性本身就存在區別。雖然說有人指出未來的創業兩者會趨於相同,但是有很多的觀點和實例都證明,適合國外的不一定適合國內,中國的VR創業者在與國外VR創業者交流學習的時候,應秉著其取其精華取其糟粕的理念,結合中國特色的市場環境來改善產品,才是關鍵,一味地跟從和模仿隻會更加落後於人,漸而被市場淘汰。

from:VR頭條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