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tings創始人:學會對產品「加以限制」


Game2遊戲:


建立初創公司,不論在組織、優化還是執行等方面,都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各項任務都需要創業者去關注,要找千篇一律的範本更是不可能。在我建立Treatings的過程中,對這一切都深有體會。

Paul 是我的合作者,在我們創建Treatings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其中也不妨各種有趣的事情,比如設計logo文化衫,邀請紐約時報記者Nick Bilton為我們寫軟文等。在我們的創業故事中,「孵化Treatings」是故事的主旨,而開始走的並不順利,為了壓縮成本,Paul和我住在一個有上下鋪的出租屋裡,進行「爭奪上鋪」的「權力鬥爭」。

我們權衡問題時,「限制性」(cnstraint)的概念成了説明選擇的有力工具。

向普通創業者一樣,我辭掉了投資銀行的工作,成為Treatings的創始人,我當然希望自己產品的吸引力越大越好。問題來了:這樣一個職業社交平臺,幫人建立聯繫後在工作之余約定咖啡時間,用來談談拓展工作的事情——這種平臺對誰獲利最大?我們不希望產品被局限在一小類使用者群中,自然希望他們能多多益善。

但我們也認識到「限制」是必須的,從限定使用者社區、使用者體驗設計,到決定合適的辦公室文化,我們希望在限制和開源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限制性太強,就顯得過於壓抑。

定義社區

創業之初,我對網站的每一個變化都深思熟慮,生怕哪一點沒考慮到潛在使用者的需求。舉個小小的例子,對形容Treatings是「一個職業社交平臺」時,是否應該在形容詞里加上「年輕」一詞,這個問題我們也反復討論了很多次。

社區需要有明確清晰的定義,分清「是」和「不是」。比方說,我們是做職業互聯,不是做交友;我們的目標是加強同類職業人間的交流,擴大獲益,不是做專家交流;我們是要讓使用者線上下對話,我們不是做線上聊天應用。雖然每加一個限定詞,都會砍掉一塊市場,但這樣做卻是有好處的,讓我們與真正的目標使用者群體站得更近。

確定特定人群作為目標群體後,接下來的挑戰便是讓這部分人接受我們的平臺。正如交友網站有其存在理由一樣,我們也需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的社區存在的理由。而要在本來陌生的兩人互相約見,則平臺上的所有使用者舒適度的支援。

比如,在Facebook上給陌生人留言:「我有射箭許可,我們去射箭怎麼樣」——可能只會引起對方警覺,因為突破了使用者的舒適度下限。但在HowAboutWe,一家線下約會設計網站,這樣的話卻有被使用者採納。可見平臺環境的影響之大。

如果你想與還只是陌生人的對方約見談論工作,會不會顯得很尷尬?但如果大家都是懷著同樣的目的來到這個平臺,那麼一切就顯得再正常不過了。

使用者體驗設計

我個人不是職業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因此在這方面花了大功夫,但卻意外發現,我們把平臺的框架定的約束性越高,設定的界限越明確,使用者的參與度缺是上升的。

《日用品設計》(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作者Donald Norman曾說,設計產品時,「設定約束是強有力的產品說明,限定了產品的可能用途。在設計上使用周全的約束條件,讓人們即便是在新的場合下,也能方便地確定正確的使用方法。」

約陌生人出來喝咖啡,對方會不會答應?為了讓Treatings的使用者在這個問題上更有把握,只有讓有約見陌生人意向的人來使用這個平臺才行。曾經我們考慮過拋棄這個約束,轉而把重點停留在「和自己職業圈子外的職業人接觸」的層面上。但在最後與使用者的交流中我們發現,這樣做實際上降低了約見的可能,因為使用者「約見」的目的性被削弱了。

通過「挑明」這是個為原來陌生的職業人相互見面的平臺,為大家提出「見面」降低了門檻。我們也考慮過線上校友錄的形式,但似乎並不適合激發職場上的社交活動。

但限制設定太多也不好。過去為了讓約見更一步到位,而讓提出要求的人顯得不那麼唐突,一併設計了「約定時間」和「約定地點」的固定格式。但後來我們發現有時人們希望先發送介紹資訊,讓約見更加委婉,這種合理需求促使我們後來取消了固定的時間地點選項。

職場文化

在職場文化這一塊,我們並沒有特別強調,因為Treatings開始只有2個員工。大概最讓我們注意的,就是避免被當時我們常駐的紐約大學Bobst圖書館的氣氛影響,畢竟高壓下學生的氣氛太緊張了。

但對於「不健康」的職場文化,我卻是深有體會。之前在銀行工作時,工作中設置了太多太多的約束:時間期限層層下達,交付需要按照固定的或事先同意的模式進行。

在初創公司的環境中,把握約束和員工自由度之間的平衡十分重要。我曾見過的興致最高的員工,他們工作的環境就明確規定了「成功」標準和工作目標,同時又保留了在一定範圍內的靈活度,員工評價則綜合任務完成情況和具體表現進行。

最後說一句,使用者喜歡「限制」,員工則未必——比如免費工作餐、啤酒、房屋打掃(笑)。

原文由Treatings創始人Hayden Williams 發表在國外科技博客Pandodaily上

本文轉載gamelook,編輯僅做翻譯。詳細請查看原網站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