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 Go]開發者揭秘其背後打造故事

20

據外媒MashableAsia報道,如果你最近正巧目睹瞭一大幫人糾集在某個公園或是火車站裡低頭密語的話,大可不用擔心,他們或許隻是忙著在抓皮卡丘罷瞭。

最近,谷歌旗下的Niantic Labs攜手任天堂推出瞭一款名為《Pokemon Go》現實增強類手遊,自其於上周三在澳大利亞上線並於隨後登陸到美國市場後,就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瞭新一輪現象級的全民遊戲熱潮。

《Pokemon Go》這款遊戲要求玩傢到現實世界中去捕捉寵物小精靈,在精靈點(Pokestops)收集物品,並挑戰道館。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新功能將正在源源不斷地被補充到這款遊戲當中。

Niantic的CEO和創始人約翰·漢克(John Hanke)是一名資深的谷歌人,他還曾是Keyhole的創始人,這傢後來被谷歌收購瞭的公司曾憑借開發出谷歌地球而聲名鵲起。在成立Niantic之前,它還推出過谷歌地圖。

2015年,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立後,Niantic從谷歌裡被剝離瞭出去,成為一傢獨立的子公司。

對漢克來說,精準的地圖支持是《Pokemon Go》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團隊裡的大多數人都從事谷歌地圖和谷歌地球研究好多好多年瞭,所以我們自然也希望《Pokemon Go》的地圖效果能非常得出色。”漢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麼說道。

道場和精靈站位置如何選擇?

對所有那些癡迷於《Pokemon Go》的狂熱粉絲來說,他們或許還應該感謝另一個遊戲,那就是Ingress。

《Ingress》是Niantic公司在2011年時推出的一款現實增強類多人遊戲,也正是得益於《Ingress》遊戲用戶所提供的海量遊戲數據,《Pokemon Go》才能順利地為道場和精靈站挑選出最合適的位置。

在《Ingress》早期的時候,Niantic會基於周圍地標性建築和在谷歌中被位置標記過的公共雕像,來為這款遊戲生成一個初始的傳送點數據池。

“簡單來說,我們就是將那些我們想讓它出現在遊戲裡的地方變成遊戲的據點,它們可以是公共雕塑、歷史古跡,也可以是有獨特建築風格及文化歷史的建築物,或者是那些獨特的當地企業大樓。”漢克這樣說道。

15

隨後,這個遊戲開發團隊向《Ingress》的玩傢們發出瞭請求,邀請他們來提交那些他們覺得值得成為新傳送點的地方。

“我們前後收到瞭大約1500萬份意見書,並在全球范圍內通過瞭大約500萬份被申請的傳送點。”漢克繼續說道。

《Ingress》的傳送點數據集因此而變得非常得強大,並順其自然地被《Pokemon Go》沿用瞭。在《Ingress》的繼承者《Ppokemon Go》中,一些最受歡迎的傳送點通常是道館這樣的地標性位置,緊隨其後的就是精靈站(Pokestops)瞭。

多虧瞭《Ingress》玩傢們的卓越貢獻,我們才可以在《Pokemon Go》中找到幾乎無處不在的精靈站,然而這並不包括澳大利亞的偏遠地區,玩傢要想在那兒找到一個理想的精靈,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精靈站的位置是由玩傢們提供的,所以它們的位置自然也是基於人流密集的地方。我們的工作人員用瞭兩年半多的時間去遍瞭所有他們認為能玩《Ingress》的地方,這其中也包括瞭部分相當偏僻的地區。我們的傳送點甚至開南極和北極都有,當然大多數的傳送點還是在它倆中間。”漢克補充說道。

你本命小精靈會出現在哪兒?

至於如何解決“哪隻小精靈會出現在哪個地方?”的這一問題,Niantic收集瞭一個額外的地圖數據。《pokemon Go》的地圖繪制者們幫助我們決定瞭小精靈們的棲息地的選址問題。

“我們在賦予一個地方屬性時,主要會考察那個地方是否靠近水源——比如溪水、河流或者一個池塘——並以此決定那個地方應該被設計成動物園、公園或是其它什麼地標。”漢克這樣說道。

這也意味著在多數情況下,像鯉魚王或是傑尼龜這樣的水系小精靈,它們最可能會出現在靠近水的地方。

雖然漢克沒有向我們公開更多的技術細節,另一個被《Pokemon Go》使用的數據集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植被、土壤和巖石的種類這些信息所提取出的地理特征。

“這會涉及到更多有關[地理信息系統]類型的數據…我們會利用這些數據來將各種各樣的小精靈,劃歸到最適合它們出現的棲息地。”漢克這樣解釋道。

16

安全第一

自《Pokemon Go》上線以來,各種社交媒體上都出現瞭大量關於玩傢為抓捕稀有小精靈而做出極端行為的報道。

而在漢克看來,玩傢的生命安全當然是遊戲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一個挑選《Ingress》傳送點,也是挑選現在精靈點和道場的準則是:它們都是一些安全的、方便公眾進入的地方。

“我們的選址目標是這些據點都是能確保行人安全的。”漢克這樣解釋道。此前,網上曾有報道稱《Pokemon Go》的玩傢,因潛伏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而被當地警方找上瞭麻煩。

對於所有的寵物小精靈們來說,玩傢們不應該為抓捕它們而做出任何出格的行為。

“我們也將努力地去限制小精靈領地的擴張——它們不能跑到大馬路上去,這樣的話,玩傢們就不會被欲望驅使著做出什麼反常的行為。”漢克這樣說道。

“一旦你的面前出現瞭一隻小精靈,你就可以通過點擊它來同它交流。不需要再走到什麼更好的地方瞭,你隻要在遇到它的地方來降服它就行。我們在設計時就希望能保證你是安全的。”

當然,在穿街走巷時一直低頭看你的手機,可不是什麼安全的做法。

“我們鼓勵玩傢們要保持抬頭,時刻警惕著那些在發生在他們周圍的事兒。這其實並不是《Pokemon Go》所獨有的弊端,我們時常也能在一些運動和地圖類應用上感受到這一點。”漢克這樣說道。

漢克表示,Niantic希望在鼓勵玩傢保護好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Pokemon Go》能吸引更多的玩傢離開他們的沙發和座椅,去戶外轉轉。

“我們正在嘗試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漢克補充說道。

《Pokemon Go》及現實增強類遊戲的未來

漢克計劃向《Pokemon Go》遊戲中,加入更多新鮮的、沉浸式的功能。

具體來說,遊戲開發團隊已經計劃要更深入地將《Pokemon Go》中的精靈點和道館打造成一個更為精致的遊戲場景。就目前來講,他們很可能會在精靈點中加入誘餌模塊,來吸引小精靈的接近,但具體的細節還在策劃當中。

“我們的圖像視覺團隊以獨特的方式建起瞭他們的道館和精靈點,並按照他們的口味將它們裁剪成現在的樣子。”漢克這樣說道。

17

而遊戲交易系統也在計劃之列。“我們認為交易系統將在玩傢當中,激發出大規模的合作、競爭和社交。在我們腦海裡出現的一些精靈點和道場的遊戲功能,在它們被設計的時候,我們就已考慮到要鼓勵同隊玩傢間的協作和遊戲的可玩性。”漢克繼續說道。

雖然現在的技術還沒到成熟的地步,但漢克已經看到瞭《Pokemon Go》同現實增強眼鏡合作的潛能。

“在開始之初,這些系統大多隻支持在室內工作,但我確信在未來的10年之內,我們將見證到越來越多的沉浸式虛擬現實頭戴設備的湧現,我們可以戴著這些產品到戶外,去玩向《Pokemon Go》這樣的遊戲,並以看到小精靈們以3D虛擬實體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世界。”漢克最後向我們這樣憧憬地說道。

from:網易科技頻道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