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GO人氣驟降 現需推新玩法挽留用戶

自從《Pokémon GO》每日使用量在8月份達到頂峰以來,這款遊戲的每日使用量就一直在快速回落。

這款遊戲的狂熱風潮來得快去得也快,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玩它瞭,雖然還有一些人每天仍樂此不疲地沉迷於捕捉小精靈的世界裡,但他們在眾人眼中已經近乎異類,周圍的人經常會對他們說:“啊,你居然還在玩這款遊戲呀。”

這部分用戶顯然是《Pokémon GO》的死忠用戶,他們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去撲捉小精靈以及到PokeStop商店補充各種虛擬資源。

大衛和科特·溫德勒(David and Kurt Wendler)兄弟都是《Pokémon GO》的死忠用戶,他們在感恩節那天還在聖羅莎的霍沃斯公園裡抓小精靈。

他們這麼拼命是因為《Pokémon GO》在感恩節期間推出瞭一系列活動,玩傢撲捉小精靈可以獲得雙倍積分。

《Pokémon GO》的開發商Niantic在今年夏季和秋季一直忙著在全球各地推廣這款遊戲,現在終於騰出手來,開始考慮如何留住早期玩傢的問題。

大衛·溫德勒說:“現在看來他們仍然願意做些事情,情況確實應該如此,因為這是史上票房最高的應用之一。”

《Pokémon GO》仍是史上最流行的遊戲之一,自從7月份正式推出後,它便迅速風靡各地的公園和酒吧,但是幾周之後用戶便開始迅速流失。可以說,Niantic在采取措施留住用戶方面表現得相當遲鈍。

據Mobile Action稱,在巔峰時期,美國每天都有超過1000萬人玩《Pokémon GO》遊戲,但是現在還在玩這款遊戲的美國iPhone用戶還不到40萬人。

App Annie的市場洞察總監埃米爾·歌德拉蒂(Amir Ghodrati)稱:“《Pokémon GO》起步非常迅猛,現在Niantic必須設法讓消費者在蜜月期結束後繼續玩這款遊戲。”

在萬聖節前夕,《Pokémon GO》首次推出全球推廣活動,為玩傢捕捉某些“可怕的”精靈提供瞭更多線索並提高瞭捕獲所有小精靈的獎勵力度。之後公司又增加瞭其他一些獎勵,包括為每天玩遊戲的玩傢發放獎金等等。這些獎勵在遊戲行業隻能算是一些中規中矩的舉措。

為瞭慶祝感恩節的到來,Niantic又推出兩項福利,一個是長達一周的獎勵翻倍活動,另一個是推出瞭玩傢期待已久的新精靈Ditto。據知情人士透露,官方還打算在12月初再推出一些新的活動和獎勵,而且這款遊戲還將在年底前登陸Apple Watch平臺。

留住用戶對Niantic來說很重要,因為雖然《Pokémon GO》現在還相當流行,但是下載量和活躍用戶數量已經大不如前瞭。

27

《Pokémon GO》在7月份剛一推出就引發瞭市場的狂熱需求,受歡迎程度遠超公司預期。因此,Niantic沒有精力去給這款遊戲添加新的元素,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保證遊戲的正常運營以及向谷歌租借更多服務器容量等事務上面。

《Pokémon GO》上市初期,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全球拓展和保證遊戲穩定運行。雖然這樣做可以理解,但是在采取足夠多的措施來留住最熱情玩傢方面,它的行動似乎太慢瞭。

而且,並非Niantic采取的所有措施都進展順利。大衛·溫德勒說:“我認為他們犯瞭很多錯誤。”尤其令他不滿地是,Niantic為瞭降低玩傢一邊開車一邊玩遊戲的風險而作出的一些改動,因為那些改動讓單純乘車和搭乘公共交通車輛的玩傢也不能愉快地玩遊戲瞭。

他說:“我認為這對居住在郊區,周圍沒有太多PokeStop商店的玩傢構成瞭極大的困擾。當你是車上的一名乘客而不是駕車的人時,你也不能玩遊戲。這讓很多人放棄瞭這款遊戲。”

缺乏新功能、新玩法也加劇瞭玩傢流失的速度。遊戲40級封頂,普通玩傢達到一定的等級比如說30級之後,通常要花幾周的時間才能升一級。

這種設置把興致盎然的玩傢的熱情都消磨殆盡瞭,而且對那些耐性很強的玩傢們來說,達到頂級以及抓住所有的小精靈之後便無事可做瞭。

針對這一現象,Niantic推出瞭一系列修改措施,包括微調遊戲玩法,獎勵經常在線的玩傢以及推出一些特殊的活動讓升級變得更容易。

初期數據表明這些舉措確實起到瞭一定的作用,至少在短期內提升瞭玩傢的熱情。

據Niantic稱,在萬聖節推廣活動期間,全球平均每日使用率比前一周上升瞭13.2%,美國地區使用率上升瞭19.2%。

期間,《Pokémon GO》的營收也迅速增加。據App Annie稱,萬聖節推廣活動期間的消費者開支比活動推出之前增加瞭一倍。

28

Niantic首席執行官約翰·漢克(John Hanke)9月份出席Recode Decode大會期間接受采訪時稱,公司將會推出更多新元素,包括推出更多新精靈和新玩法。

漢克說:“我們以前曾經說過,遊戲將推出交易系統,我們內部也討論過推出玩傢對戰等玩法,我認為玩傢對戰是這款遊戲的精髓所在。因此,可能你很快就會看到這些新玩法。”

from:騰訊科技頻道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