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足以讓所有PC玩傢心滿意足。有錢的玩傢不僅能升級更高端的硬件,還有機會體驗VR遊戲。傳奇遊戲《毀滅戰士》(Doom)的強勢回歸證明鍵鼠依然是主要操作設備。當然,2016年也存在不足。不少遊戲在首發階段存在各種問題,必須等待優化升級。總而言之,PC遊戲平臺在2016年更進一步。
亮點
PC硬件更具性價比
多個著名PC遊戲系列表現強勢
VR應用潛力無限
不足
高端VR開銷巨大
大型遊戲缺乏優化
客廳PC計劃徹底失敗
大作雲集
雖然在主機上也算成功,《守望先鋒》在PC平臺上的成就更為顯著——在短期內就成為能與《反恐精英:全球攻勢》比肩的頂級組隊競技射擊遊戲。《守望先鋒》把每位英雄都設計成一種獨立的職業,並不斷增加英雄、地圖和特別活動,保持遊戲的新鮮感。
最具影響力的網絡遊戲《魔獸世界》用最新資料片《軍團再臨》續寫傳奇。該資料片首日就賣出超過300萬份,並創下繼2010年以來的在線人數新高。此外,《星球大戰:舊共和國》(Star Wars:The Old Republic)迎來全新擴展包《墮落帝國騎士》(Knights Of The Fallen Empire)。《上古卷軸OL》更新瞭《隻有一個泰姆瑞爾》(One Tamriel)。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也公佈瞭《最終幻想14》的4.0資料片《紅蓮的解放者》(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文明6》保持瞭熟悉的配方,精煉瞭外交與科技樹等遊戲元素,讓玩傢能捕捉更多新穎的戰略機遇。而迫使玩傢們在逆境中發展的《幽浮2》(XCOM 2)雖然也有主機版本,但復雜的界面和單位管理讓其在本質上還算是一款PC遊戲。
在開發和測試階段幾經波折的《毀滅戰士》本已無望入選年度最佳遊戲。但id Software重現瞭遊戲的標志性感覺:野蠻、高速的第一人稱射擊以及噩夢般的恐怖場景。我們不得不讓它搭上末班車。
精致的獨立遊戲也有不俗表現:《貓頭鷹男孩》(Owlboy)證明像素風也有高素質;《黑客特工》(Quadrilateral Cowboy)讓玩傢用代碼控制環境,變身真正的黑客;《星露谷物語》(Stardew Valley)忠實還原瞭《牧場物語》(Harvest Moon)的角色扮演體驗;而《見證者》(Witness)則挑戰玩傢的解謎極限。
今年也不乏即時策略遊戲佳作:讓人耳目一新的《外星貿易公司》(Offworld Trading Company)要求玩傢迅速做出經濟決策;而《全面戰爭:戰錘》(Total War: Warhammer)則把兩個著名系列融合成一款極具深度的策略遊戲。
美中不足
跨平臺遊戲的優化問題讓PC玩傢在購買遊戲時變得更加謹慎,幸好沒有出現2015年PC版《蝙蝠俠:阿卡姆騎士》(Batman: Arkham Knight)那樣的大問題。但多款大作在首發階段的表現還是無法盡如人意,例如:《殺出重圍:人類分裂》(Deus Ex Mankind Divided)和《羞辱2》(Dishonored 2)。《羞辱2》的掉幀問題讓人費解,通過一系列補丁才最終解決。《四海兄弟3》(Mafia 3)在首發階段鎖定30幀的問題也很快得到瞭處理。不管怎樣,《無人深空》的首發穩定性明顯低於預期。總體來看,後期升級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例如:《彩虹六號:圍攻》(Rainbow Six Siege)和《全境封鎖》(The Division)就做好瞭長期維護的打算。
PC硬件性能大幅升級
PC硬件的性價比到達歷史新高。號稱“最佳中高端顯卡”的Nvidia GTX 1070能讓多款新遊戲在4K分辨率下獲得不錯的幀數,隻要400美元左右的價格就能超越2015年的上一代旗艦Titan X(售價1000多美元)。中端顯卡GTX 1060和1050 Ti能在1080p分辨率下輸出高畫質和穩定幀數。AMD憑借Radeon RX 480和RX 470在中端市場站穩腳跟,而愛砸錢的Nvidia則在部分遊戲的高端表現中稍勝一籌。
能大幅縮減讀條時間的固態硬盤在2016年繼續降價。以三星的960 Evo和Pro為代表的NVMe協議M.2接口SSD引起轟動,因為其讀寫速度是傳統SSD的3到5倍。
索尼的PS4 Pro和微軟公佈的Xbox Scorpio(天蠍座)都號稱支持4K分辨率遊戲。但剛上市的PS4 Pro卻不能帶來顯著的畫面提升。另一方面,今年發佈的PC硬件已能保證最新遊戲在4K分辨率下的表現。當然,PS4 Pro和高端PC在價格上存在很大差距。不過,渴望4K體驗的玩傢必然有能力負擔。隻要價格下降,PC肯定能幫助4K普及。
PC上的VR生活
HTC Vive和Oculus Rift在今年先後上市。消費者們終於有機會在自傢電腦上接觸VR。PlayStation VR雖然降低瞭VR的入門要求,但Vive和Rift的體驗明顯更好。
HTC Vive不僅搭配兩隻手部控制器,還用燈塔追蹤系統精準識別玩傢在房間中的每個動作。Oculus Rift的手部控制器Oculus Touch總算在12月份上市,彌補瞭大半年以來的差距。
VR遊戲陣容稍顯稚嫩,卻已顯示出潛力——玩傢可以直觀地拾取物品,環視四周並發射武器。另一方面,《娛樂室》(Rec Room)、《死亡埋葬》(Dead & Buried)和《玩具箱》(Toy Box)等遊戲內置瞭社交互動;《塗鴉模擬器》(Kingspray)、《Oculus介質》(Oculus Medium)和《動態畫筆》(Tiltbrush)等工具軟件展示瞭VR的精準創作潛質;而《重擊者》(Thumper)則帶來瞭更深的沉浸式體驗。
不過,高昂的價格是VR發展的最大阻力。Vive的首發價格為800美元;搭配200美元的控制器後,Rift套裝也要800美元。此外,玩傢還要另外購買一臺高配置PC(最低配置:Intel i5 3系CPU,GTX 970或RX 480顯卡)才能運行VR遊戲。
無論如何,2016都是VR從理論走向現實的關鍵一年。
PC進軍客廳計劃陷入僵局
Steam Machine的慘敗讓我們知道:SteamOS還是個半成品,而且客廳PC市場相當有限。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微軟還將統治PC操作系統,而其主機與PC必將建立起統一的遊戲平臺。Xbox與Windows 10的跨平臺遊戲購買以及“天蠍座”計劃的公佈都預示著微軟正試圖完成Steam Machine的遺願。
Windows 10商店的界面不夠直觀,缺乏豐富的內容,還無法與Steam抗衡,卻能為PC玩傢帶來許多微軟大作。不難想象,微軟正把Xbox打造成封閉系統的遊戲PC。
索尼的PlayStation Now服務今年在PC上閃亮登場。玩傢隻要支付相應的服務費,就能把少數經典PS3遊戲串流到PC上,其後續發展也值得期待。
其他
Mod一直是PC遊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瞭大量《幽浮2》和《輻射4》的Mod之外,《輻射:新維加斯》的大型Mod——“前線”(Fallout: The Frontie)今年也公佈瞭新版預告視頻。而隨著 《上古卷軸5:天際》重制版的發行,一波Mod狂潮也再度興起。
知名硬件廠商EVGA的GTX 1080、1070、1060顯卡居然會在機箱內過熱起火,升級VBIOS,防止高溫運行後才得以補救。
Vulkan發佈低端API,通過降低CPU使用率提升性能,進而取代OpenGL。包括《毀滅戰士》、《刀塔2》和《塔洛斯的法則》(The Talos Principle)在內的少數遊戲已經支持Vulkan。
GNU/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更為廣泛,可以運行《街頭霸王5》、《殺出重圍:人類分裂》、《全面戰爭:戰錘》和《幽浮2》等大型遊戲。
總結
2016年PC遊戲市場的亮點勝過不足:大型PC遊戲表現搶眼,獨立制作人的作品很有意義,策略遊戲重獲新生,VR產業前途光明。
遊戲的穩定性與素質有待提高,這是多年來的老問題。如果開發者不重視優化,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
總之,2016年的PC遊戲平臺表現出色,未來一片光明。
from:騰訊遊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