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概念的事件驅動正在不斷增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日前從接近知名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終端服務商Oculus人士處獲悉,其業已在規劃“入華”事宜,其終端產品和在線商店或有望最快在年內於國內市場實現登陸,不過這一信息尚未得到Oculus官方的證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Oculus的一個中文網站已悄然上線。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VR終端代表產品的Oculus商店入華預期的抬升,將可能給VR這一原本在資本市場中遭受力捧的概念再添一把火。
Oculus入華有望?
“雖然Facebook目前還不能進來,但是Oculus商店目前是有希望進來的,目前並沒有特別大障礙。”上述接近Oculus人士透露。“如果一切順利,最快年內有希望登陸國內市場。”
Oculus是在VR領域提供終端設備及服務的技術公司,2014年7月,Oculus被美國社交巨頭Facebook以20億美金購入,這一標志性事件也一度引領各方資本爭先押註VR領域的投資,其與索尼的PS VR和HTC Vive並列為業內的三大VR廠商。
值得註意的是,有關Oculus入華的跡象此前已有征兆。工商資料顯示,Oculus曾於去年3月在上海自貿區註冊成立一傢中文名為“傲庫路思(傲庫路思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企業,註冊資本70萬,股東/發起人為Oculus VR HK Limited,為臺港澳法人獨資企業。
不過在該公司的工商資料上,其雖包含計算機軟件開發設計,但卻不包含硬件銷售等范圍;此外Ouclus的中文版網站也已悄然上線。
“中國目前是前沿類電子消費品中的大市場,索尼PS VR和HTC都有入華的打算,所以Oculus不會放棄國內市場。”前述接近Oculus人士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以Oculus為代表的VR終端在2016年入華可能性的抬高,或將給資本市場的VR概念帶來新一輪活力。
事實上,索尼、三星等廠商的VR終端發售也已在醞釀之中,而國際大廠的攻勢也帶動瞭BAT等國內巨頭的VR熱情,騰訊、阿裡日前都已推出ecosystem、buy+等VR及相關項目。
“2016年幾個大廠都在計劃啟動出貨,VR將從一個概念正式的步入市場商用領域,整個市場容量會有一個從打開到擴大的過程。”上海一傢大型券商TMT研究員表示,“而與之相關的產業鏈、上下遊的受益邏輯將更加明顯,而這也將給VR概念股帶來新的估值想象空間。”
事實上,部分上市公司與部分即將啟動出貨的VR終端直接相關,例如歌爾聲學(002241.SZ)就有為PS VR、Oculus Rift等國際大廠代工的VR富士康概念,而勁盛精密(300083.SZ)則參與瞭HTC Vive的研發、生產與制造。
邏輯如何分化
雖然VR終端出貨預期的臨近,正在讓VR概念越來越受到資本關註,但其內在受益邏輯的遴選也顯得更加重要。
據興業證券傳媒團隊分類,目前VR概念股共分為VR硬件、VR B端、VR輔助、VR全景視頻、VR內容、VR線下體驗、VR遊戲/平臺、AR硬件/輔助、VR全產業鏈、VR主題公園等10個大類,而上述分類涵蓋上市公司總數可達數十傢。
不同的細分行業、公司中,其2016年受益於VR概念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例如國內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主導或參與VR終端設備的研發和銷售,例如暴風科技(300431.SZ)旗下的暴風魔鏡正屬此類,此外天音控股(000829.SZ)、愛施德(002416.SZ)、天神娛樂(002354.SZ)也參與瞭暴風魔盒的B輪融資。
但行業人士指出,國產VR硬件領域在國際主流廠商的“進軍”下未必會形成利好,反而可能要面臨競爭壓力。
“如果單純看硬件,還要看國際一線廠商。”一位外資VR廠商產品設計人士坦言,“目前國內主流VR有個無法避開的的技術障礙,就是延時問題,像索尼、HTC基本都在20毫秒以內,而有的國產終端要到100毫秒瞭,這很影響體驗,像做內容的公司,現在都是買國際大廠作為演示樣機的。”
但也有賣方人士認為,主流VR設備啟動出貨後,VR板塊的整體估值仍會受到相應帶動,而暴風科技等國產終端公司也能從“估值紅利”中分羹。
“VR還是個商業邏輯上新領域,普及帶來的利好雖然有程度不同,但現在整體行業成熟度不夠,談分化還太早。”前述TMT研究員認為,“主要還是看貼合度和業務相關度,相關度越高越有可能受到追捧,行業地位和技術壁壘未必是第一位的。”
而也有行業人士更看好VR概念分類中的“VR系統”和“VR內容”等軟件板塊。
“無論怎麼做硬件,最終還是要體現在軟件和內容上,這也是未來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前述接近Oculus人士透露,“目前優酷、愛奇藝一些主流的視頻網站都在為VR視頻做準備,遊戲廠商也在準備遊戲瞭。”
事實上,在VR內容概念方面,已受到瞭上市公司在涉獵和參與。例如東方網絡(002175.SZ)、新文化(300336.SZ)就涉足瞭VR電影制作,而國內專註於VR直播等內容排名靠前的蘭亭數字,其投資方也有華策影視(300133.SZ)、華聞傳媒(000793.SZ)、康得新(002450.SZ)等上市公司。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