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ttt是一款新興的互聯網工具型應用,正如他們給自己的介紹“If This Then That”,讓用戶可以根據他們設計的流程設計一些小程序,例如你可以讓它幫忙監視女朋友的Twitter,當Tweet內容中出現“出差”這個詞的時候,自動在Google Calendar裡面添加一個晚上的聚會晚餐,並且在Facebook發表一條消息開始呼朋喚友。
正如你所見,ifttt能夠幫你把互聯網的服務連接起來,讓他們可以通過ifttt的協調為你完成一些複雜的事情,這可以解決一部分用戶的需求,並且操作過程簡單流程不需要任何高深的技術。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這樣的需求是極少的,即便ifttt的設計繼續完善但是仍然可能會出現誤判的狀況,或者說不能滿足部分用戶的特殊條件,那麼ifttt的應用面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但ifttt仍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關注與它能夠解決的需求並不匹配,大家都在到處求邀請,而國內山寨應用也即將出爐。大家關於ifttt的眾多討論,更多是集中於它做了一個很多人遇到的問題,儘管不那麼完善但是已經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第一個需求是怎樣智能高效地將各種應用連接起來,這些應用可能包括電子郵件、新聞、視頻網站、電子閱讀器、社交網站、微博客。 2007年創立的Friendfeed發現了這裡面的機會,當時出現了數量繁多的社交網站與微博客,而用戶的好友分佈在各處,不得補花費大量時間去處理種類繁多的信息,Friendfeed幫用戶把這些社會化信息整合到一起,這在當時引發了大量的關注,不過現在Friendfeed已經被Facebook收購併且風采不再。
首當其衝的原因是Facebook統一的社交網絡,Twitter統一了微博客,用戶瀏覽處理信息的負擔大大降低,而原網站又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功能,失勢易時Friendfeed的衰落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Friendfeed並沒有找到一個真正整合關係、資訊、需求的方法,簡單聚合對用戶的吸引總是短暫的。
第二個需求是如何讓在線應用更加深入我們的生活,或者說爆發出新的生命力,這並不只是建立一個APP,而是一種新的世界通用規則,這將會徹底革新我們的生活。應用與應用、應用與人、應用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人與設備,這些都是現在互聯網新規則中的組件。怎樣讓他們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這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源、流量輸送。
1.0時代的用戶是信息孤島,而2.0時代的用戶只不過變成更大一點的信息孤島,而ifttt則是對整合、連接服務的更深探索,給了我們對於未來的更多憧憬。
來源:XJP投稿,原文鏈接。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