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貓的百寶袋是我童年時的夢想,其中有一個道具我特別的喜歡,那就是“失物取回機”,只要按下這個機器的開關,就能夠自動把“失踪”的物品找出來,我特別希望它能夠幫我找回不見的手錶、錢包、手機。
在芝加哥,出現一個服務Found in Town(以下建成FiT),通過網絡幫助人們找回丟失的重要物件。從網站的界面來看,這就是一個失物招領平台。左中右三個窗格,分別對應“我要找..”、“我找到…”、“註冊”。
FiT 要如何幫助人們尋回失物呢?
第一步還是要註冊,需要填寫的信息非常詳細,包括自己的電子郵箱、住址、聯繫方式。
第二步,FiT 會為我們生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序列號,然後寄給我們一個鑰匙扣、一堆不干膠,上面都印著序列號。
第三步,給自己重要的物品貼上不干膠,如果我把東西丟了,但有人在酒吧或是出租車裡面找到,那麼他可以到FiT 的網站上填寫序列號,然後然後找到我。至於怎麼把東西給回我,他可以選擇把東西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告訴我具體位置;也可以兩個人約一個地方。
在大學,如果東西丟了或者是有人撿到別人的東西,那麼就可以看見很多同學不停地在QQ 群裡面發布消息,希望能夠尋回失物、或是找到失主。這個時候,QQ 群就成為了失物招領的平台。然而,如果一個物品沒有明確的標識,那麼很難物歸原主。至於我,也丟過很普通的課本,但是我在書本的扉頁寫上了自己宿舍的號碼,然後有好心人直接把書拿過來給我(真的非常感謝)。
FiT 的點子很簡單,就是為重要的物品貼上“標識”,然後人們通過網站找到失主或是發布尋物公告,讓失主和好心人相互找到對方。網站的創始人Zach Haller 的點子來自對生活細節的觀察,他曾丟失了自己的鑰匙,然後他就想到上面沒有任何“標識”,即使有人撿到了,也沒有辦法給回他,一開始他在自己的鑰匙扣寫上自己的手機號碼,之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Found in Town。
當然更大的動力是來自網絡創業的吸引力。在接受 NBCChicago 的採訪時,他說:
我很自然就冒出了這個想法,在2009 年我第一次思考線上失物招領系統,當時互聯網還沒有這麼社交化。 Facebook 隨處可見,但只是現在的一半。 Twitter 才剛剛起來,還沒有那麼多人去用它。我才設想了一下我的公司。時間飛逝,整個互聯網都發生了變化。我的想法非常適合互聯網的轉變。
他對自己的想法很有信心,認為過一年半載,公司的服務更加方便。
圖片來自 FastCompany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攝影照片,插畫,設計作品,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繫,文章轉自alibuyb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