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Eye:國內文學類IP手遊研究報告

據報道/2014年被手遊行業稱為IP元年,國內遊戲手遊團隊瘋搶小說IP,到瞭那一年的CJ期間更是引爆瞭這個市場,出現瞭隻字沒有,就一個標題賣瞭810萬的天價。文學類IP手遊的現狀究竟怎麼樣,日前,DataEye發佈瞭2012-2015年國內文學類IP手遊研究報告,詳細解讀網遊IP改編手遊的現狀。(文章結尾附完整報告下載)

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傳統文學類IP改編的手遊數量超過300款, 2012年至2015年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但增速已逐步放緩。 經典武俠小說是傳統文學的重要組成,但隨著手遊改編權逐步被大廠所掌控,行業維權意識日益增強,武俠類IP不再成為中小廠商開發遊戲的首選題材,其類型占比逐年降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類型份額較為穩定並逐步發掘出更多未被使用的作品,而海外知名文學作品也逐步受到國內廠商的關註,其占比逐年上升。

卡牌類和角色扮演類遊戲作為手遊市場最主流的玩法類型,且能夠較好的運用文學作品本身具備的豐富素材優勢,成為瞭國內廠商最熱衷的遊戲改編方向。 受重度遊戲風潮影響,取材於武俠小說及網文的大型角色扮演類和動作類遊戲開始湧現,在2015年這兩個類型的遊戲數量增長幅度均超過80%。

以下為詳細報告:

03

文學類IP手遊是指以文學類作品為遊戲題材改編來源的遊戲。根據傳播載體及年代的差異,文學類IP主要分為傳統文學類和網絡文學類兩類IP。傳統文學類IP手遊的題材主要來源於經典的武俠小說及國內外文學名著。網絡文學類IP手遊則取材於以網絡為載體進行傳播的文學作品,涵蓋玄幻修真、都市言情等多個題材領域。

04

2015年,國內傳統文學類IP改編的手遊數量超過300款,2012年至2015年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但增速已逐步放緩。經典武俠小說是傳統文學的重要組成,但隨著手遊改編權逐步被大廠所掌控,行業維權意識日益增強,武俠類IP不再成為中小廠商開發遊戲的首選題材,其類型占比逐年降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類型份額較為穩定並逐步發掘出更多未被使用的作品,而海外知名文學作品也逐步受到國內廠商的關註,其占比逐年上升。

05

2012年至2015年,國內網絡文學類IP改編的手遊數量連續三年大幅增長,目前市面各類型的遊戲數量已接近100款。玄幻仙俠類作品作為網絡文學中熱門程度較高的品類,具備較為優秀的遊戲改編適應性,已成為現階段改編手遊數量最多的IP類型,並且已出現少數以該類網文IP改編的頭部產品。

從2014年開始,網絡文學中的細分題材領域被逐步挖掘出來,都市言情類IP、機甲與星際為代表的科幻類IP及以盜墓為首的靈異類IP開始出現相關的遊戲。

06

文學類作品在角色、劇情、物件等多方面均具備較為豐富的內容資源,輕度休閑向的單機遊戲較難充分發揮題材價值,因此多數廠商均傾向於將文學類IP改編為相對 復雜的網遊,網遊在整體遊戲中占比達83%。

與行業多數遊戲類型情況相近,2D遊戲同樣占據文學類IP手遊的主體,但從2015年開始,3D遊戲的數量大幅增長,相比2014年增長率達140%。從題材來源地域上 看,絕大部分遊戲題材來源於國內文學作品,僅有6%的遊戲取材於歐美及日韓地區的文學作品。

07

隨著行業IP版權維護意識逐步增強,文學小說及頂級網文的盜版遊戲生存空間日益狹窄,盜版IP手遊占比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而正版IP手遊占比則逐步提升,在 2015年占比已接近20%,遠超行業IP手遊平均正版比例。西遊、封神等公共IP因其版權歸屬的特殊性而被大量使用,這部分遊戲每年的數量占比均超過50%。

市面上的網文改編手遊大部分為正版遊戲,但IP被盜用的情況已經出現,不少對應題材背景的手遊開始使用知名網文的標志性角色及故事情節。經典武俠小說是文學 類IP中侵權現象最為嚴重的類別,但由於版權方多次展開維權,武俠小說IP被盜用的情況得到較大幅度的改善。

08

卡牌類和角色扮演類遊戲作為手遊市場最主流的玩法類型,且能夠較好的運用文學作品本身具備的豐富素材優勢,成為瞭國內廠商最熱衷的遊戲改編方向。 受重度遊戲風潮影響,取材於武俠小說及網文的大型角色扮演類和動作類遊戲開始湧現,在2015年這兩個類型的遊戲數量增長幅度均超過80%。

從2014年起,越來 越多的手遊廠商積極探索細分領域,嘗試將文學IP和不同的玩法相結合,如放置類、跑酷類、模擬類等,其中輕度休閑向的遊戲數量在2015年增長速度接近200%。文學類IP手遊的遊戲類型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同質化卡牌,正逐步趨於多元化。

09

國內武俠類文學IP主要來源於“金梁溫古黃”等新派武俠代表,其中金庸及古龍的武俠作品最受手遊廠商的關註,在改編來源中占比合計達98%。

金庸武俠作品在90年代開始被反復改編成影視作品,對各年齡層次的人群均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其用戶基礎要高於其他武俠作品,因此也被大量改編成手遊。從 2015年開始,IP價值被行業廣泛認可,大部分廠商及渠道平臺開始進一步擴大對頂級IP的儲備,古龍、溫瑞安、梁羽生、黃易的知名武俠小說IP基本已被瓜分完畢。

10

網絡文學IP手遊有接近50%的改編來源於網文領域最頂尖一批作者的小說作品,20%的作者提供瞭行業近50%的網文IP手遊題材。

隨著行業IP授權逐步規范化,IP授權類型細分的模式逐步受到版權方青睞,一個IP先後授權給多個廠商的現象愈發明顯。在2015年各題材分類中最為熱門的網文作 品基本均被改編成瞭多款手遊作品,如《莽荒紀》、《大主宰》及《鬼吹燈》等。同時,為瞭避免同類傾軋,各個廠商開始重視IP特性,逐步挖掘出更多的細分玩法類型。

11

使用IP復制明星產品玩法快速產出遊戲是國內部分廠商常用的運作模式。2012年至2015年,在玩法設計上與明星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文學類IP手遊占比達53%,同質 化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同質化遊戲集中為卡牌類及角色扮演類遊戲,兩者合計占比達40%。

回合數值卡牌、動作卡牌、橫版回合制RPG類遊戲、橫版動作格鬥類遊戲是同質化遊戲最為密集的玩法類型,其中《我叫MT》、《時空獵人》、《忘仙》、《大掌門》、《神仙道》等遊戲成為同質化遊戲最常見的模仿對象。

13

傳統文學及網絡文學作品是十分重要的IP資源庫,在產品設計、運營推廣、泛娛樂化及資源壟斷上均存在較大的價值。文學類IP可為遊戲提供豐富的素材內容,部分文學作品本身具備十分強的遊戲改編適應性,其中包括玩法設計、美術設計、數值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均可從文學作品中提取,可較大程度的支撐遊戲開發需求,並節約遊戲制作成本。文學作品中的創意,特別是成長體系方面和劇情大事件等內容,可從中挖掘特色玩法形成遊戲的差異化優勢,並進一步博取文學類IP粉絲受眾的認可。

14

知名文學類IP受眾規模大,並且與遊戲用戶存在一定的重合度,在策劃遊戲活動時可參考題材特征進行相應的調整。目標人群的集聚化為精細化的廣告投放及市場推廣提供瞭參考,廠商及渠道發行均可依據IP對應人群的特性來制定有效的推廣發行策略。粉絲受眾普遍具備較強的情感偏好,願意為情感價值買單,同時可能產生自發的口碑傳播行為,進一步擴大遊戲的宣傳效果。

15

在泛娛樂化方面,多產業領域的相互滲透融合,將吸引到更多的受眾人群,進一步拓展遊戲的用戶基礎。 文學作品在完本後均不可避免出現明顯的熱度下降問題,導致遊戲的用戶關註度相應下滑。改編為動漫、影視等不同領域的作品後將延續IP的高熱度,延長遊戲生命 周期。通過遊戲的口碑傳播提高IP本身的熱度,使得IP對應的衍生品具備更高的用戶關註度,拓展新的價值變現機會,實現IP與手遊雙贏。

16

研發商、發行商及渠道平臺均可借助IP來形成內容壁壘,鞏固競爭優勢。IP手遊具備高轉化率、高用戶忠誠度的優勢,並且能夠為渠道平臺拓展新用戶,整體的渠道 重視度普遍高於非IP手遊。大型的渠道及發行均開始儲備優質IP資源,通過吸引研發商進行深度合作來鞏固自身的內容優勢。 IP授權本身具備版權有限期內的壟斷優勢,買斷IP的形式將有效阻礙競爭對手在該題材領域的發展,提高同類型競爭力。

18

傳統文學類IP作品男女比例約為8:2,男性用戶仍然占據主體地位。80後及90後是傳統文學作品的主要用戶群體,其中80後用戶的占比超過瞭50%,各題材的知名傳 統文學作品對現階段的青年用戶仍然具備較大影響力。 從學歷分佈上看,用戶數量占比隨著學歷的提高而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低學歷用戶成為傳統文學類相關作品的主要受眾,新生代用戶在傳統文學的傳承上已出現一 定程度的斷層。

19

網絡文學類IP作品男女比例約為6:4,女性用戶的比例遠高於傳統文學類作品。其中大部分用戶為80後及90後,30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合計占比達45%,在整體年齡結 構上相比傳統文學顯得更為年輕。由於網絡文學對應的這部分用戶在遊戲經歷和可支配時間上最為豐富,與遊戲用戶重合度相對較高,國內廠商也愈發重視網絡文學 的用戶價值。 基於閱讀門檻低、題材多樣、內容更新快等多方面的優勢,網絡文學基本覆蓋瞭各文化水平的人群,其中本科學歷的用戶數量相對較多。

20

回合制數值卡牌、復合型卡牌、大型動作角色扮演類等遊戲類型推出數量最多,同時也具備較高的市場熱度,是目前文學類IP手遊最為主流的玩法類型。這些玩法類 型的遊戲模式已經探索出適應於文學作品題材的改編思路,基本均已出現相應的頭部產品。基於文學類IP的內容價值,單機遊戲並不是國內廠商使用此類IP改編遊戲 的首選。因此,文學類IP手遊偏單機休閑化的玩法類型不僅遊戲產出量低,且市場熱度也並不理想,有待進一步挖掘。 僅有少數移動電競類遊戲使用瞭文學類IP,如武俠小說、玄幻類等文學IP均具備大量的角色和成長系統,本身具備改編為電競遊戲的基因,目前仍然存在較大的市場 空缺。

21

傳統文學類IP手遊在2012年至2015年推出瞭大量的產品,每年在AppStore中獲得暢銷表現的平均比例為7.15%。網絡文學類IP手遊起步較晚,相關的遊戲數量並不 多,但每年能夠進入暢銷榜TOP100遊戲的比例已接近30%,精品率相對較高。 文學類IP手遊排名在TOP20內的頭部產品中,傳統文學類與網絡文學類比例約為7:3。除瞭經典武俠小說及熱門網文外,西遊、水滸等公共IP仍然占據其中較大份額。

23

對比動漫、影視等IP類型,文學類IP本身不具備直接可用的美術素材,但這也使得廠商在進行手遊改編時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借助情懷爭取成熟題材受眾,或是通過 新穎的題材風格改造來吸引年輕用戶群體,均為有效的遊戲畫面設計思路。

24

大部分文學類IP均具備大量可挖掘的素材內容,為玩法系統的設計提供豐富的思路。根據玩法系統的創新帶來新穎遊戲體驗的同時也存在較大風險性,但尊重原著及 避免遊戲同質化已被越來越多的廠商所關註。

25

隨著跨界合作的深化和行業發展,各類型的文學類IP手遊推廣營銷策略開始出現,在牢牢把握核心目標人群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對潛在用戶群體的滲透力度。

26

把握題材優勢及熱度效應成為文學類IP手遊運營的要點,長線的IP內容迭代開始備受關註。

28

現階段文學類IP手遊處於發展的加速期,已拓展出多元化的遊戲玩法,在多個主流遊戲類型中均出現瞭對應的頭部產品。同時,越來越多的差異化文學作品題材被逐 步挖掘出來並使用到手遊當中。

29

文學類IP可為遊戲提供大量的遊戲素材,在改編為遊戲的歷程中,文學類IP手遊的劇情代入感逐步增強,不再拘泥於最開始的簡單掛名和粗糙的換皮復制,在角色造 型、劇情、技能、物件、場景、成長體系、人物關系、勢力陣營等多方面深挖遊戲代入感。

30

文學類作品的作者具備一定的口碑影響力,特別是在網文領域,高密度連載式的線上內容傳播形式極大提高瞭讀者群體的關註粘性,網文作者個人的口碑價值被較大 程度的放大。在改編為手遊的歷程中,作者的參與度逐步提升,在遊戲開發、內容咨詢、運營推廣等多方面逐步發揮自身的作用。 同時,為瞭確保IP手遊的質量及增強IP變現能力,少數作者已開始通過入股或設立手遊公司來提高主導權,越來越多的合作模式和參與模式開始出現。

31

文學類IP手遊研發運營分工不斷趨於細化並逐步產生交叉,文學作者、版權中介、遊戲研發商、代理發行商、遊戲渠道商及多領域的IP運營方共同參與遊戲整個運作 歷程,在不同的業務范圍內促進IP手遊的發展。

32

完整報告下載:http://pan.baidu.com/s/1qXfJgBi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