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截至2009年中,中國的網民達到3.38億,其中2.44億使用IM,IM用戶較2008年底增長2000萬。然而,在IM用戶群體巨大,持續增長的同時,不能忽視另外一個事實:IM的滲透率持續下降(見下表)。
|
2007年底 |
2008年底 |
2009年中 |
即時通信 |
81.4% |
75.3% |
72.2% |
那麼,非IM用戶在使用什麼?或者說,哪個應用在替代IM? CNNIC開展的一項社交網絡的調查揭示了答案。調查顯示:在線聊天是社交網站用戶使用的第一目的。從這個角度說,社交網站在功能上具有對IM的替代作用。
而另一方面,社交網站在滿足用戶需求時,方法更加綜合、立體。像近況查看、主頁、話題討論、互動遊戲等,能夠讓用戶方便的了解用戶的近況、心情,還能夠讓用戶通過更多的渠道表達對好友的關注與回應。
姜奇平先生將互聯網經濟稱作“無聊經濟”。社交網站的應用目的,充分體現了這種無聊特性:超過四成的用戶使用社交網站是為了打發時間(這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偷菜、和買賣好友會成為社交網絡的熱門應用了),而單純的IM,雖然能夠打發時間,但是畢竟不如社交網站提供的方法豐富。
我們知道,借助IM、電子郵件進行病毒式營銷,曾是社交網站的一個重要推廣手段。然而,壯大了的社交網站會不會成為IM的掘墓者?
其實,從兩個角度分析,可以發現,兩者都在走融合之路,只不過一個走的是客戶端之路,而另一個走的是網絡化之路:一方面,IM也在高度集成化,博客、電子郵件、搜索、以及其他各種信息平台、娛樂、交往交易平台,被不斷集成到IM的客戶端上。
而另一方面,社交網站,從一開始就是平台化的,它的平台化則使它具有更大的擴展空間。同時它不需要佔用任何本地空間,而這恰恰符合互聯網的另一個趨勢——網絡化。
而說到這裡,似乎又到了一個非常熱的話題——“雲端之爭”上。至於這一個話題,筆者不想做更多的討論,只想分享自己的觀點:端是起點,雲是終點;端是手段,雲是目的。當然,這個所謂的終點和目的,也只是階段性和工具性的,雲之上,誰又知道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