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手遊無版號 出版許可證或將洗牌發行

8

【Gamelook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Gamelook報道/關於廣電總局手遊版號新政,行業內討論已頗多,而業內企業步入實際版號申請環節,都會發現一個頗為尷尬的問題:絕大多數最近幾年新設立的遊戲廠商沒有直接向總局申請版號的資格,主要問題卡在沒有“電子出版物出版資質或互聯網遊戲出版資質”,這個資質涉及到兩個證的辦理,分別是《電子出版物許可證》《互聯網出版許可證》。因大量廠商沒有上述資質,導致的結果是眾多遊戲廠商采取尋找中介代辦的方式申請版號。

95%手遊新品尚無版號:六成以上手遊采取代申報

據總局官網披露的信息粗略統計,2016年上半年成功獲得版號的國產手遊產品共計264款、獲得版號的進口海外手機遊戲共計15款,也就是說整個上半年總共隻有279款手機遊戲獲得版號,而gamelook註意到這279款遊戲中有171款遊戲的出版單位和運營單位名稱並不一致,占比高達61.2%,而隨著7月1日版號新規的落地,采取由具遊戲出版資質單位代申報方式申請版號的占比還將進一步提高。

半年約280款手遊獲版號在行業中大概是怎樣的比例呢?根據阿裡遊戲發佈的2016Q1報告,一季度在該渠道“正式上線的手遊新產品達736款,每個月上線新品約在200款左右”,根據此數據來推算,假設今年上半年上線手遊數量在1400款,那麼意味著今年上半年有80%的手遊新品尚無版號。

而另據Dataeye近幾個月所統計到數據,2016年各渠道實際每月上架的手遊新產品在1000款以上,這意味著上半年實際上線遊戲在6000款左右,為何數據平臺統計到的產品數量遠大於渠道所宣佈的產品數呢?gamelook認為主要原因是行業內有很多公司采取更換遊戲名、快速換皮的方式“一產品多發、一產品多個發行商”,且還有大量的海外遊戲因為各種原因被上架到瞭國內渠道,這帶來瞭實際上線遊戲數量的急劇膨脹。

但根據總局的規定,產品名更改即需要重新申請版號,因此從產品合法合規的角度來看,僅上半年在中國市場出現的6000多款手機遊戲中95%都沒有版號,而版號新規的施行,將極大的打擊“快速換皮、一產品多發”的行業亂像,發行商過往采取的這種運營套路未來需要做很大的調整。

遊戲公司獲得出版許可證存在現實困難:或將洗牌手遊發行

根據總局官網披露的版號信息,gamelook註意到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相對有一定規模的老的國內端遊廠商、頁遊廠商早早都辦理瞭《互聯網出版許可證》,他們可直接向總局申報版號,而最近幾年新成立的遊戲廠商則普遍沒有這個證件。

比如行業所熟知的一些遊戲廠商,上市公司即有樂逗、陌陌、飛流、星輝天拓、飛魚科技、遊戲谷、Glu暫無《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而非上市公司的則有

樂動卓越、掌娛天下、多益網絡、中清龍圖、巴別時代、天象互動、玄機科技、樂道互動、湖南快樂芒果、掌閱科技等暫無《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無證要申請版號就得由具備網絡出版資質的單位代申報,考慮到這些業內“熟臉”都無資質,可想而知其他業內遊戲廠商更是沒有瞭。

從傳統報紙書刊發行的許可證管理來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主要針對的是出版物的發行單位,在遊戲業等於針對遊戲發行商,與之類似的另一個主管部門文化部的“文網文”針對的亦是遊戲發行商,眼下文網文對遊戲發行商來說是必備項,而總局尚未要求發行商必須辦理《互聯網出版許可證》,但gamelook認為出版許可證可能成為影響行業未來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監管手段。

今天總局發佈的“版號問答”中即特別提到瞭版號代辦不合規,“總局不允許不具備資質的單位申報遊戲作品出版審批,也從未授權或指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開展所謂“代辦版號”的中介服務。社會中所謂打著“代辦版號”等旗號借機斂財甚至詐騙的“中介”組織和個人,廣電總局方面持明確反對態度。如果出版服務單位參與其中,社會各界可向廣電總局進行舉報;如涉嫌犯罪,還可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

那麼如果《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成為未來的必備項,遊戲企業必須辦理的話門檻有多高呢?

根據總局發佈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企業必須完全內資,“除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外,有適應網絡出版服務范圍需要的8名以上具有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可的出版及相關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的專職編輯出版人員,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少於3名”,該職業證書簡稱“網編證”,需要參加總局的在北京的現場3天培訓、同時參加考試通過後方可獲得,據瞭解該考試每年隻舉行四次。相比較而言,文化部文網文隻需企業出示技術人員的學歷、職業技術證書等即可申報文網文。

而據gamelook瞭解,業內有知名手遊發行商為辦理《互聯網出版許可證》前後折騰瞭2年時間,而如果未來采取嚴格管控,對國內手遊發行市場來說,出版許可證或將成為行業發行商的新準入門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