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範懌Ryan,SocialBeta內容貢獻團隊新成員,兼SocialBeta新浪微博版運營。出身上海,日本筑波大學大四留學生,專攻國際關係。現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對社會化媒體營銷,創業方面感興趣。希望通過SocialBeta這個平台,認識更多有誌之士,互相學習,交流。歡迎加微博交流,微博:@範懌Ryan
在商學裡,你在哪裡都能見到定義。定義可以說是你的企業使命,職務說明,報銷單,工作說明,會計準則等等的第一道防線。可是,在備受關注的社交媒體裡,我們又是如何去定義它的呢?
這裡有一些實例,BoozAllen Hamilton 是這麼定義社交媒體的,“社交媒體是一個電子的工具,一項科技與一個平台( “electronic tools, technologies, and platforms.”)。”而在維基( Wikipedia)你能看到“社交媒體是一個基於網絡和移動的科技(“Web-based and mobile technologies.”)。”最後,Duct Tape Marketing命名社交媒體是“科技與社會性互動的應用與結合“ the use of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現在你是否發現,一個社交媒體可以有不同的定義。如果你自己不清出你的社交媒體的定義,你的重要的客戶自然也無法理解。
為了在這個被炒得熱火朝天卻很少被人明確定義的領域拓展開發你的業務,我們首先有必要重新組織一下什麼是社交媒體。定義社交媒體不是像在你的計劃書上寫上幾個大眾詞,Facebook,Twitter或者Youtube就能了事,而是需要更好地去關注學習一下每一個不同的案例。
1.有效的局限你的社交媒體
把專注放在回復用戶的反饋,就如 Comcast在Twitter上做的那樣。
2.建立你的品牌忠誠度。
就如 Bisnow做的電子郵件報, Skittles的Facebook版, Wine Library 做的自己的播客。
3.替代正統的新聞發布,把消息通過博客的貼子和或者微博發布。
Google的now-former CEO Eric Schmidt 在Twitter上做的就非常好。
4.重新定位你現有的內容,
以至擴大你的關注者。我們可以關注The New York Times在推特的案例, FBI做的Scribd,和 Dell做的SlideShare。
5.管理好你的口碑,
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關注的,不過可以嘗試關注你的公司在Wikipedia的檔案,這會與你公司的口碑有直接的關係。
6.在危機管理上與用戶的溝通,
就如Johnson & ; Johnson在博客上做的。
7.舉辦競賽來提升你的算法(Algorithms)
案例是Netflix曾舉辦的Netflix Prize。
8.眾包你的艱鉅任務,
案例是the US Army。
9.示範你的領袖力,
案例是recruiter Lindsay Olson的博客。
10.搜索免費的廣告的機會,
像 Allstate在YouTube上做的一樣。
11.展示你的產品,
如Zappos在它的博客上做的已達到提升銷售成績的效果,還有Dell在Twitter上的案例。
12.招聘員工
像 Booz Allen在 LinkedIn做的一樣。
在這些案例中,我們所認知的“社交媒體”已經不是一個平台這麼簡單,這些在社交媒體上的應用很好得達到了“社會性的互動”。
想像這些互動下一次是你正面對一位重要的客戶,與其吹捧眾所周知的Twitter,試著去強調你可以影響到正在使用這個平台去新用戶。與其去傳揚你的博客如何被受關注,不如嘗試去展示你的博客如何可以創造新的機會。與其去嘗試製作一個病毒性的視頻,嘗試去尋找一個正確的宣傳視頻手段可以幫助你的客戶發展品牌認知度。
通過各個不同的案例來分解與重新定義社交媒體這個廣泛的定義,你會發現這不單單可以幫助更好地與客戶溝通,並且可以呈遞給他們真正想要並且可行的東西。
譯者觀點:
關於社交媒體的應用非常的廣泛,這裡的15個Case都是海外的,可能有一些比較難入手,但是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重新定義你的社交媒體,以及如何去打造無論是微博還是其他相關社交媒體。就像原作者Jonathan Rick指出的一樣,如果你自己都無法明確的定義你的社交媒體,你的客戶以及用戶自然也無法理解。其原理在商學上非常普通但是如何去正確的應用在社交媒體上卻是Case by Case。
原文鏈接:http://mashable.com/2011/08/29/social -media-case-studies/
本文鏈接: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social-case-studies.html
譯者:@範懌Ryan
轉載請註明保留以上鍊接。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攝影照片,插畫,設計作品,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繫,文章轉自alibuyb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