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2.TW::臺灣遊戲攻略

華語手機遊戲攻略,遊戲資訊專業網站

移動遊戲發行商有錢還苦逼?處境尷尬

Game2遊戲:


game2報導 /  「做發行商就是做服務」,這是此前掌趣CEO葉穎濤給發行業務的一個定位。在端游時代發行商是財大氣粗、一招定產品生死的角色,在頁游時代也是這樣,強勢聯運平臺決定了你的開服量和最終的流水。而在移動遊戲時代,發行商的價值有所縮水,被自有使用者平臺、開發商兩端夾擊,也許有人不認同被開發商夾擊這個描述,下面來看個解釋。

昨天筆者看到一篇興業證卷走訪某上市公司的遊戲發行部門的調研報告,文中這麼描述移動遊戲時代發行商的「苦逼」:

現在出一款手游是不是好遊戲拿去內測一周就很清楚。通過留存率和付費ARPU 很明顯能測出來遊戲好不好。

因此好遊戲產品遊戲發行商根本拿不到, 開發者都是自己聯繫平臺公司內測, 內測資料好就自己推, 資料不好再給大的遊戲發行商推,因此發行商根本拿不到A 級遊戲,最多拿到B+級的遊戲。

在整個遊戲產業鏈中發行商壓力很大,受到平臺公司擠壓, 去年平臺商和遊戲運營商三七分成,今年已經變成四六,未來這個比例可能還會提高。遊戲開發和運營公司有點像當年的SP,會被平臺商一步步瓜分。

這個調研的物件並不是一個二線產品的發行商,而是北緯通信旗下的蜂巢遊戲,蜂巢代理的是目前最熱門的卡牌手游產品《大掌門》android版。

蜂巢在這次的調研中,也對移動遊戲市場談到了自己的看法:

「從08年到現在公司看過200家遊戲公司,可能有190家都倒掉了。現在上萬家遊戲公司最後也就《我叫MT》和《大掌門》火了,像中彩票一樣。一款網游一般12-18個月生命週期, 95%的遊戲一個月內測就會失敗,剩下的5%遊戲能產生收入,裡面再有5%會是精品遊戲。」

江湖地位、公司大小依靠的正是誰能拿到S級、A級遊戲代理權,基於高失敗率、以及開發商跳過發行商與平臺直接推出遊戲的現狀,遊戲發行商想要拿到一款靠譜的S級產品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這就是國內發行商的現狀。

因此,可以解釋一些現象為什麼會發生,比如:

為何觸控如此積極的搶代理、鋪分支

觸控搶熱門產品的代理的積極性可能是國內發行商中最高的,目的何在?搶S級、至少是A級遊戲代理。我們從好幾家開發商口裡都聽到了觸控誇張的效率,以及觸控建立的完善的對開發商的發行支援,一個遊戲產品在上線前後可以給你弄20人團隊做發行的配套,離譜不?觸控確實在落實「做發行商就是做服務」這句話。

產品爆出千萬元代理金

一款手游產品達到千萬級的代理金,game2已經知道了多款,但發行商出如此的高價、依然面臨開發商不搭理的情況,主要原因是S級產品後期運營的利益很大,如果開發商自己有把握做好一個版本、且資金充沛,可能就自己上了。因此,你即使出高價也不代表一定能買到S級產品。

已盈利遊戲公司普遍在投資早期團隊

S級、A級產品難以在開發完成後搶到,因為面臨太多競爭對手、暴發戶的競爭,因此已盈利或資金充沛的發行商和開發商都在積極看早期團隊,寄希望于用投資關係來綁定後期產品的代理權,同時借助外力來多試錯,多幾個團隊就多一點賭成功的機會。

發行商也不得不做開發

原因出在發行商對使用者的控制力弱于Store這樣的自有使用者平臺,如果賭不中投資專案、搶不到代理權,那麼最後一條路就是自己開發了,為了提高成功率,我們在行業內也可以看到一些公司積極購買IP的情況。

綜合來看,因為自有使用者平臺擁有移動使用者的壟斷性資源,平臺把最有用的「撈使用者」的價值給占了,導致智慧機的發行商的發行價值下降,發行商的價值正如上文所說的,主要是服務的價值、以及盤活管道的價值,對於沒錢、沒運營經驗的團隊來說,發行商能提供的價值就是錢和調產品的價值。發行商未來會變成類似廣告公司一樣的存在麼?

本文轉載gamelook,編輯僅做翻譯。詳細請查看原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