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2.TW::臺灣遊戲攻略

華語手機遊戲攻略,遊戲資訊專業網站

為何遊戲業有屌絲逆襲 但卻罕見絕地反擊?

【據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據報道/在遊戲業有一個見怪不怪的現象,我們聽到過不少屌絲逆襲的故事,也看到過一些廠商盛極而衰的現象,但確實比較少見到一傢公司走向衰敗之後還能實現絕地反擊。

行業內最近大傢已切身感受到不少創業公司相繼倒閉,包括一些公司因為各種原因采取瞭團隊優化、或者直接裁員,但gamelook相信還有為數不少的創業公司在苦苦掙紮,那麼對不願放棄的創業者來說,這個問題就變的很關鍵,如果絕地反擊是如此的罕見,那麼到底該不該繼續堅持?

jd.webp

為什麼能再度扭轉命運的公司少?

對創業者來說,相信很能明白這句話:成功瞭榮譽(利益)是大傢的,但失敗瞭責任就是你自己的,願意與你共擔創業失敗之後“無限責任”的人真的是少數,即使是聯合創始人,大傢當初因為彼此的信任走到瞭一塊,但最信任的夥伴最終在失敗面前也許還是會選擇分道揚鑣。

產品失敗,是從結果上客觀說明瞭創業者心的餅不存在,但目標卻未必是錯的,比如誰能說研發重度遊戲就是錯的?做卡牌就是錯的?做休閑遊戲就是錯的?原因在於創始人自己未充分評估過程中成本有多高,團隊的能力、應變經驗、以及財力都不足以觸達目標。產品失敗之後,隨之而來擺在創業者面前的難題就是:堅持、還是放棄,如果放棄該怎麼辦,如果堅持又該怎麼辦?

且不說那些從來就沒成功的創業公司,那些曾經成功過的業內公司跌入失敗陷阱之後都甚少能扭轉命運,為什麼屢屢出現這種現象?gamelook給大傢舉個炒股的算術題:

股價下跌10%,解套需漲11.11%;下跌50%,解套需漲100%;下跌70%,解套需漲233.33%,看懂瞭麼?其實經營公司本質是一種投資行為,當公司的健康度跌去瞭一半、你即使要追平,那麼後來的“動量”甚至要比你創業初期難度要高得多,連鎖反應的下滑會讓一傢公司迅速失血回天無力。

公司的健康度取決於哪幾點?現金流,還有就是團隊核心,每一個核心成員的失去都如同股價一樣代表著公司健康度的多個跌停、而反彈十分困難。因此,如果創業者後繼找不到產品爆發點、包括人力資源的爆發點,那麼還不如現在就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如果要繼續堅持該做什麼?創始人主動求變

可能還是有少數創業者並不甘心於眼前產品的失敗,或者分析下來是產品方向、產品研發投入、甚至說發行上不足導致這種結果,而不是團隊自身技術經驗上存在硬傷,那麼對創業者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事是把產品失敗的真相告訴團隊成員,定軍心。

要定軍心,不僅是用你的嘴來說、甚至要找到業內的朋友來幫助你向團隊成員解釋,畢竟因為產品失敗已埋下瞭彼此不信任的種子,你要明白團隊關鍵角色的失去就意味著跌停,而跌停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連續的成員出走,即使你賬上還有存活數月的現金,但團隊幾個跌停也就意味著回天無力。

如果現金流存在問題那麼下一步一定是尋找到融資,但前提條件依然是團隊的完整性、以及核心成員能力的可靠性,否則融資會很困難,同時gamelook的建議是,再融資的股權比例上不要太過較真,即使業內投資人抄瞭你公司的底,讓你們失去瞭控股權,但你要想,這麼多霸榜的手遊產品都是大公司開發的,那些S級產品的團隊就比你蠢?你這團隊有議價能力?如果你對團隊負責,對投你第一筆錢的天使負責,這個時候先存活、再尋求機會是第一位的。

能拿到投資的公司肯定是少數,那麼對拿不到投資的公司該如何辦?要找到與其他創業團隊融合的機會,用兩個團隊的人力拼裝出一支可繼續打仗的隊伍,而合並最大問題還是股權上的劃分、投資人是否接受,包括兩個團隊會出現一定的人員的優化、裁員,這些問題都是棘手問題。但創始人你不想誰來想呢?在股權上,gamelook想說的是,不做、全盤皆輸,做還能留有一線生機,歷史上的馬雲創立阿裡巴巴的時候跟隨他的有18位核心骨幹,騰訊創業則是5位,相信兩個公司的團隊骨幹總不會比18人還多吧?這個時候兩隻團隊要有股權上犧牲部分個人利益的絕心,擺不平隻能說心不齊。

堅持之後的下一步是什麼?

如果各位創業者能扛過連續外部環境、心理生理上的殘酷打擊,還能走到背水一戰這一步,雖然你還沒成功,但gamelook相信經歷完這些事,你對人性、對行業、對產品的領悟已經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

背水一戰怎麼做?如果通過再融資能拿到有利的資源,你或許還可以選擇行業中主流大產品的方向,但吃一塹長一智,不要在窩在傢裡做產品瞭,走出去請教,瞭解產品的坑在哪裡,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團隊的現有能力充分評估產品的關鍵點、風險,如果能力不足一定要想辦法引進核心人才不要蠻幹,同時在成本控制上要特別小心,這個班底幾乎不可能再有下一次機會瞭。

而對那些現金流不足、或者剛剛完成團隊合並的創業者來說,以有限的資源能做什麼?請記住一句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之前的產品失敗已說明瞭與主流產品PK存在問題,那麼找細分市場方向最後豪賭,或者轉向做海外運營商的定制產品,未嘗不是一個選擇,以訂單來明確研發的方向、讓發行方來輔助開發。如果以上方式一時半會找不到,那麼保存實力,短時間先轉型做外包也是一種較為穩妥的選擇。

一個創業團隊走向背水一戰確實較為悲壯,說瞭這麼多,如果讓筆者來做最後的選擇,我一定選All in的豪賭,不再山寨、不再抄襲同行,即便失敗是無法回避的結果,還不如最後回歸做遊戲的本心、不留遺憾、死得其所。

至少多年之後,能對身邊人語重情長的吹個牛B:那年,我們曾如此瘋狂的追尋過心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