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2.TW::臺灣遊戲攻略

華語手機遊戲攻略,遊戲資訊專業網站

大聖歸來制片:動畫要表達中國審美與感情

dasheng

《大聖歸來》走紅後 業內紛紛尋求成功經驗

一部《大聖歸來》,讓我們看到國產動畫電影沉寂已久的光芒。截至8月26日,《大聖歸來》累計票房達到瞭9.4億。這一個月以來,執行制作人金大勇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大聖歸來》成功的經驗是什麼?”

是取材於中國傳統題材?是角色設計?是《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的水墨風格?是《大鬧天宮》那樣壁畫重彩的背景?是《三個和尚》那樣的以虛代實的時空塑造語言?是配音方面的京劇鑼鼓、民族音樂?

金大勇告訴記者,他們的體會是,除瞭中國元素之外,一部純正中國風的作品,需要體現中國人感知世界與表達情感的方式。

“如果說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所生產的、代表瞭一個時代中國最高動畫電影成就的作品是中國動畫電影1.0時代的話,那麼《大聖歸來》讓我們看到瞭中國動畫電影的2.0。”8月20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漫博會主體活動2015中國動畫電影高峰會上,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認為,《大聖歸來》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具有必然性的——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動漫“中國學派”的輝煌到2004年以來國傢大力支持動漫產業的新十年,行業的創作積累與觀眾的市場期待都為一部成功的國產動畫電影的到來做出瞭鋪墊,而《大聖歸來》的成功,證明瞭中國傳統題材完全可能創作出新意,具有時代審美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在文化產業IP為王的今天,動漫行業當然不會忘記深挖傳統文化,從劇本題材、角色造型、風格定位等各種角度汲取靈感與素材,拓寬中國動畫的發展道路,也以新方式傳遞經典處世智慧與價值觀。僅在本屆漫博會2015動漫遊戲精品IP項目預售路演中,就有《海龍號——海上絲綢之路歷險記》、《蘭陵王入陣曲》、昆曲元素3D系列電視動畫片《粉墨寶貝》等眾多與傳統題材有關的IP項目亮相。

在今天,當我們再度提起“中國動畫的中國特質”時,我們所談到的是什麼?

“中國元素”不是靠堆砌符號就能做到的

我們都知道,“中國學派”的概念,是20世紀50年代被從文學領域引入到動畫藝術中來的。

前不久在廣東美術館剛剛閉幕的“世界動漫的中國學派”大展中,策展方追溯現代動畫發展的歷史,發現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萬氏兄弟就受歐美電影的啟發,開始瞭對動畫的艱難探索。在中國動畫的起步階段,誕生瞭兩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一是1941年的《鐵扇公主》,不但是我國最早的動畫長片,也是全世界第四部問世的動畫長片。它的故事與今天的《大聖歸來》同樣取材於傳統經典小說《西遊記》。而在學界,人們廣泛承認的“中國學派”開山之作,是1956年的《驕傲的將軍》。它的動畫造型借鑒瞭京劇臉譜,背景設計運用瞭古代壁畫的工筆技巧,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那次展覽的文案企劃、藝術陳曉勤介紹:“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中國動畫工作者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動畫的不同表現形式,如借鑒工筆重彩、水墨繪畫、民間繪畫、皮影、剪紙、木偶等,同時不斷拓展動畫的表現內容,如大量選取中國神話、民間故事、傳說、戲曲、寓言故事等,充分發揮動畫藝術的特點,拍攝出許多至今在中國甚至世界動畫電影史上堪稱經典的優秀作品,中國動畫因此得到瞭世界的認同,被譽為‘中國學派’。”

在近日播出的某欄目討論瞭中國動漫的產業化發展,節目中,業界嘉賓列數瞭《大聖歸來》中的中國元素,包括瞭視覺元素剪紙、皮影,聽覺元素箏曲、昆曲唱腔等。這樣的視覺引用還包括在片頭時用二維的方式制作瞭一小段片段向《大鬧天宮》、《金猴降妖》等經典的電影致敬。

而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大聖歸來》的執行制作人金大勇認為,在對“中國元素”的選擇上,導演考慮的更多的不是“這個符號很中國”。“我覺得那些元素,都是表面的,”金大勇認為,僅僅堆砌符號,可能最後呈現的就是西方對東方的一種獵奇式的固化印象,“你看到的是中國題材,不是我們一定要加瞭哪些東西才是中國。其實不是這樣。我們用中國元素,也是實實在在的用,隻有它確實符合我們當前情境的需要,我們才去用它,如果不符合,你硬要插一點東西進去表示我很中國,那就不對瞭。你像很多人提到電影裡面那段皮影戲,那是因為需要出現一個戲臺,需要一個方式來表現齊天大聖的故事傢喻戶曉,江流兒他從小就喜歡看大聖的故事,熟知大聖的傳說,而且非常崇拜大聖,隻要哪裡有大聖的故事演出,他就一定要看。是為瞭表現這個。一部好的電影裡面,任何元素都應該是服從整體的需要,出現在恰當的位置。”

這一個月以來,金大勇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大聖歸來》成功的經驗的什麼?”

“對這個問題我跟田導(田曉鵬)也聊瞭好幾回,”金大勇停頓瞭一會兒,事實上,在之前的采訪中他一直表示,需要感謝的是與中國動漫一同成長起來的觀眾,是網友們的厚愛,是互聯網、自媒體的時代,是《西遊記》這個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題材……而他們自己,隻是“想好好做一件東西,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其他的並沒想那麼多”。“後來覺得,說要堅持,要走心,要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要嚴格再嚴格地要求品質,那些都是最基本的,多說也沒意思。除此之外再能說一說的有兩點,一個是動畫角色的表現,另一個是鏡頭的運用,有個人的一些理解和觀念。”

“從動畫的角度來講,你說風格漂亮啊,過渡平和啊,節奏感非常好啊,這也都是大概能這麼分析,”這個曾經做過廣告人,對影像制作經驗豐富、擅於用視覺驚艷抓住觀眾眼球的男人最終放棄瞭給我講述那些漫長的建模和渲染過程,總結瞭一句——其實自然才是最重要的。“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自然,你看著不別扭。你不覺得大聖很英俊、江流兒很萌,他們也沒有特別漂亮或怎麼樣,但你就覺得特別自然,就過去瞭,你甚至沒去想過他動作是怎麼走的,就過去瞭,這反而是控制得比較好的時候。為什麼呢?這裡面是中國人的表演方式。”

享譽華人世界的《老夫子》漫畫作者王澤用一個藝術傢的敏感來講述他對《大聖歸來》的感受:“這部片子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有吸引力。他們很用心、很執著、很有熱情地去創造他們的作品。美國人制造的片子,他們的主角、他們的配角,他們所有的演員和他們的卡通都是美國人他們自己的生活表現和他們自己感情的發揮。日本人也是通過他們的作品來表達他們日本人自己的情感。我覺得中國人就應該表達自己的美和情感。我一看到開頭那一幕,一隻猴子孤單單坐在高高的一塊石頭上,我心裡就覺得,他一定有故事,他那麼孤獨,全世界都是敵人,他要得憂鬱癥瞭,我一定要去給這部電影的導演制片一個擁抱。”

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動漫藝術傢協會主席金城對此也有同樣的感受:“我們看《功夫熊貓》、《花木蘭》,它們也用的是中國元素,但是你看瞭就覺得,它不是一隻中國熊貓,就算是華人也是出生在美國的。它會很自然地聳聳肩、一攤手,這樣的動作不是中國人的情感表達。”

“所以你看,我們在做片子的時候,這些角色的設定其實是符合中國人狀態,你不會覺得哪兒能說得出好,但整個就自然。你首先別把它當動畫看,更千萬別覺得我是給小孩子看的,我什麼都要解釋得清清楚楚觀眾才能看得懂,千萬不要。你就要想,你要拍的是一部電影,一部你自己心裡能滿意的電影。”金大勇說到興奮時,親自上手比劃著電影中一些含蓄的細節,“比如說大聖在窗臺上跟江流兒聊天,江流兒問你怎麼不回傢?你一個跟頭就十萬八千裡。他說當然瞭!這時候提到輝煌史他心裡興奮瞭一下,一舉手,啪,手到眼前看到瞭禁錮,低頭,肩膀落下,手下來瞭。這符合一個中國人的心理。中國人看到瞭自然會明白他的情緒變化。因為他就是差不多符合我們這個年齡的中國人的心態,之前也有各種各樣經歷,處於這個年齡他開始低迷,懷疑自己。你說我們學好萊塢,故事爆點啊什麼的,他有一個成熟的套路,但是作品真正表現出來之後,還是這些細節的東西讓人接受。”

《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曾經總結:“這部作品的所有亮點和不足都忠實地映射瞭當下的中國動漫產業水準,而它最大的意義就是‘探索’——中國故事怎麼講?東方動漫如何建立自己的思想和藝術體系?這都是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事。”

將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作為一個巨大的IP,是近年來常用的思路,但也有人認為,它同時是一個巨大的陷阱——例如故事,觀眾熟知人物性格與劇情走向,改編容易在“招致非議”與“沒有新意”之間搖擺。那麼,在利用傳統文化IP時,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其實,這不僅是動畫行業,也是文化藝術領域近年來頻繁遇到的問題。

對於這個“時間問題”,金城將它表述為“要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我們必須首先把動畫、動漫看做一門藝術,然後再來談產業開發。過去我們在做動畫的時候,過於快餐化,現在看這是一條死路。在美國,一部動畫電影從立項到完成,怎麼也要四五年,《大聖歸來》從劇本策劃到最後完成花瞭八年時間,而中國許多動畫通常就是一兩年就做出來瞭,定位就是投入幾百萬,做出來掙上幾千萬,結果規模越做越小,產品粗糙,市場狹窄,隻能走低齡路線。然而好的藝術作品是屬於全年齡的,《丁丁歷險記》,至今男女老少都喜歡讀,它的魅力是屬於全世界的。”

From: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