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2.TW::臺灣遊戲攻略

華語手機遊戲攻略,遊戲資訊專業網站

商業價值:中國互聯網的產品經理時代

Game2遊戲:


源自:商業價值  文/成遠

中國互聯網的產品經理階層正從一個默默無聞、被忽視的地帶躍升上主流平台,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中國互聯網與現實世界的加速融合、大企業生態系統競爭的開始,以及新興投資模式演進所帶來的一系列深刻變化。

2011年1月11日,由《商業價值》雜誌聯合極客公園(Geekpark.net)舉辦的“i應用──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頒獎典禮暨產品創新論壇完美閉幕。

歷時4個月,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盛大創新院、創新工場、起飛計劃、新浪微博開放平台等發起機構,聯繫走訪了上百個互聯網創新產品團隊、組織了數万專業人群和14位專家評委的投票……是什麼原因,讓一本商業雜誌耗費如此多的精力、動員多方面的資源去推進一個面向具體的互聯網產品與應用創新的專業評選,並且把產品創新的榮譽給予創新背後的產品團隊,而不是大企業的CEO們?

這是因為我們相信,在中國互聯網的世界裡,產品經理們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中國互聯網產業中,產品經理是一群過去被忽視、長期隱藏在幕後,卻影響數億網民生活的實力階層和幕後英雄。這個階層正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被忽視地帶躍升上主流平台,這一現象的背後是整個互聯網產業變遷、傳統商業世界的互聯網化以及新技術和新興投資模式演進所帶來的一系列深刻變化。

產品經理是個內涵豐富的職務——他是一個產品從開發到運營貫穿始終的負責人,是技術與市場的交匯點。在創業公司中,創始人往往就是最大的產品經理,而在互聯網大公司中,產品經理雖然是個聽起來並不是很高的職務,但有較強產品能力的企業的CEO們其實都心知肚明,這些人才是互聯網領域最關鍵的創新節點。

產品經理也是一個“通天達地”的人群。中國互聯網領域傑出的產品經理,不同於一般的職業經理人,其中的頂尖者都具有很好的對機會的嗅覺和洞悉市場變化的能力,通常重視用戶、數據和事物的細節,也有不少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眾所周知的馬化騰、丁磊、史玉柱、周鴻禕,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只是由於CEO的身份,他們才很少被當作產品經理來看待。

產品經理更是一種專注與執著的精神。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很多產品經理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和人格,其中不少頂級產品經理都有過坎坷的經歷或屢次挫敗的教訓,但是他們往往極度專注和執著於一個想法和一種信仰,比如百度搜索資深產品經理、現任淘寶網搜索顧問的俞軍,再比如飯否和美團的創始人王興等。從商業領域看,這些人的個人性格、氣質、能力雖然不一定很完美,但是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執著和天賦,在如今的產業大環境和越來越成熟的“外骨​​骼”支撐下,正在成為足以促成他們成功的要素。

這個階層在中國互聯網地位的變化,與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大勢緊密相關。根據2011年1月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商務類應用的用戶規模繼續領漲,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應用;網上支付、網上銀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更多的經濟活動已步入了互聯網時代。

今天,在這個現實世界開始完全互聯網化的年代,傳統商業力量正加大投入互聯網,而互聯網產業的公司本身也將大規模借助傳統資源,努力去改變許多傳統行業。伴隨這一大潮的到來,無論是老牌互聯網巨頭,還是那些有傳統​​商業智慧又剛剛投入互聯網世界的商業力量,都迫切需要有一線執行力、能很好把握用戶心理的產品經理。

必須看到,中國互聯網的野蠻生長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依靠某種模式靈感和資源優勢就能橫掃天下的故事已經很難再發生。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與網民最直接的溝通就是各個企業的產品,這些網絡產品的質量、數量和運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效益。一個再好的創意、一堆再好的資源,沒有真正的產品意義上的優勢,最終都是惘然。而這都離不開連接技術與商業、開發與運營、用戶體驗與商業價值的產品經理的作用。

另一方面,除了更多商業勢力對產品意​​識的加強外,中國互聯網大企業的平台化競爭也在推高產品經理的重要性。 2010年以來,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微博、騰訊等企業都開始了自己的開放平台計劃,某種程度上,這種開放恰恰是大企業擁有眾多資源後、突破產品能力極限的一種方式。

未來的中國互聯網,開放與平台化將是大企業競爭的焦點。越來越多的平台開始吸引外部的產品經理在自己的平台上使用資源,去創造更多優秀的產品。而這樣,才能讓更多的用戶停留在自己的平台上,也才能讓自身的用戶、流量等資源充分發揮出以前無法被挖掘的價值。在這樣的生態系統中,產品經理人群對某個平台的態度,對這個平台的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中國互聯網曾經是一個重模式、輕產品的領域,以前一個普遍的觀點是,產品只是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只是公司早期吸引第一筆投資的敲門磚,至於產品經理則多的是,職位不高,也不那麼重要。這種觀點早已過時,比如在國內TMT早期投資領域成績斐然的天使投資人雷軍,之所以在最近5年快速崛起,與他把許多互聯網大公司的頂尖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納入麾下緊密相關。他帶隊的小米科技,去年4月第一款產品上線,目前已經估值2億多美元,產品執行力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

實際上,現在早期公司的投資模式,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由原有的創業者找VC的模式轉變為聰明的VC追著產品經理投錢的模式。頂尖的投資人更多會問那些他們認為優秀的產品經理們:“你們想幹什麼?”一旦發現產品經理們有熱情、有想法要做的事情,連商業計劃都不要寫,就迅速啟動項目,完成投資。

在VC領域,過去是那些沒有真正做過、不一定很懂的人去投能把大部分事情都做好的“完人”;現在則越來越多是做過事、非常懂的人去投那些能發現創新的切入點,並且把第一步做好的“產品型創業者”──哪怕他們身上有缺陷,需要被“外骨骼”支持。

過去10年,中國出了馬化騰、丁磊、史玉柱、周鴻禕等一批頂尖產品經理,但這僅僅是一個緩慢的開始;未來10年,將是產品經理作為一個群體和階層集體登上舞台的時刻。在中國互聯網與現實世界加速融合、大企業生態系統競爭的開始,以及新興投資模式演進的大環境之下,時勢一定會造英雄。一個中國互聯網的產品經理時代已經來臨,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10年的活力取決於他們,這個行業從“模仿時代”到“創新紀元”,也必將在這個群體的崛起中完成。

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獲獎榜單

2010年中國互聯網年度創新產品、

最佳社交應用產品、最佳人氣產品:新浪微博

獲獎理由

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戶數已達5000萬,用戶平均每天發布超過2500萬條微博內容,已成為國內微博領域絕對的領頭羊。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網推出的、提供微型博客服務的類Twitter網站。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頁面、手機短信或彩信發布消息或上傳圖片。用戶可以將其理解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話博客”,將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寫成一句話或發一張圖片,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隨地分享給朋友。好友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用戶發表的信息,隨時和用戶一起分享、討論,用戶還可以關注自己的朋友,即時看到朋友們發布的信息。

與Twitter不同的是,新浪微博針對中國網民上網習慣,對微博的功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包括強大的評論和轉發功能、原生多媒體內容的插入等,通過大力推廣名人微博迅速擴大用戶數量等。它還率先對第三方應用開放微博API,使開發者能夠方便地利用微博平台實現自己的獨特創意和獲取收益,並對中小開發者進行了大力扶持。可以說新浪微博在本土化創新、將類Twitter產品轉化為Social Network產品,並結合自身媒體基因進行產品運營方面,做了非常多創新的探索。

“i應用”評選的評委、支付寶產品設計師白鴉認為,新浪微博在Twitter的基礎之上加了評論和互動,內容形式上很像Twitter,精神內核又似Facebook。它比Twitter重,比Facebook輕,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奇怪的產品,但卻又恰恰是一個符合中國互聯網狀況的產品。

而“i應用”評選的評委、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認為新浪微博所帶來的創新已經成為影響中國互聯網下一個10年發展格局的重要變數,以微博為代表的人際關係網絡在傳播層面已經對中國媒體、話語、傳播生態產生了改變。

隨著國內各大門戶紛紛加大對微博平台的重視,可以想見這一領域在近一段時間內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面對如騰訊這樣的社交巨頭,新浪微博目前的戰略是利用自己的媒體特長,著力將新浪微博平台打造成一個成熟的新型媒體平台,做有自己特色的微博服務;同時繼續加大平台的開放,利用目前熱情高漲的廣大開發者為自己的平台擴展功能,意圖將新浪微博發展成一個內容豐富、交流活躍的社交生態系統。

2010年最佳模式創新產品:百度開放平台

獲獎理由

百度開放平台基於“框計算”的技術和理念,這一理念在2009年8月的百度世界大會對外宣布。據百度開放平台總負責人田曉萌介紹,2010年初開放平台計劃步入加速期,其中應用開放平台上線之初就推出400多個應用,並陸續排隊推出500個以上應用。

百度開放平台提供了開放的數據分享和對接平台。通過該平台,廣大站長和開發者可以提交結構化的數據或資源,並在搜索結果中直接展現出來。對用戶而言,只要在“框”中輸入服務需求,系統就能準確識別並將其分配給最優的內容提供者,最終返回給用戶最精準的結果。百度開放平台正在實現智能的互聯網需求交互以及簡單可依賴的信息協作模式,並大幅度提升了對網民搜索的體驗。

百度開放平台的誕生源於百度對中國網民需求的理解,隨著搜索引擎在中國網民中使用率達到81.9%,成為事實上中國互聯網用戶上網的“第一門戶”,百度所面對的用戶在年齡、使用習慣等方面和早期階段大為不同,比如中晚期接觸搜索引擎的網民對打字輸入信息的方式有一定障礙。而且,他們的網絡需求也開始多樣化,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娛樂,還有看新聞、社交、購物等。如何讓這樣的中晚期接觸搜索引擎的網民更順暢地使用搜索,既不被輸入障礙阻礙,又能最快捷地抵達多樣化的網絡服務,是百度推出開放平台的初衷。

現在如果想登錄開心網,可以在搜索框中輸入“開心”兩個字、再回車,就能在第一個顯示結果中看到開心網的登錄入口。用戶也可以在結果顯示頁直接運行Flash、遊戲、殺毒等第三方程序,瀏覽天氣、機票等各種信息。

隨著百度“框計算”理念的實踐和百度開放平台的進一步發展,未來許多人的在線辦公、娛樂乃至生活習慣,也將隨之改變。百度像個功能強大的網絡操作系統,龐雜的技術換回來的是用戶使用的便利性和簡略性。

“i應用”評選的評委、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認為:搜索開放平台將徹底改變搜索形態,使得頁面、信息的檢索深度蛻變為應用、服務的即時連接和直接提供,在電子商務爆發、互聯網部分App化的當下,這一點尤其具有深遠意義。

2010年最佳用戶體驗產品:搜狗手機輸入法

獲獎理由

自2008年推出以來,搜狗手機輸入法從Symbian平台迅速擴展到包括Android、Windows Mobile在內的主流移動平台,並於2011年1月正式推出基於iPhone iOS 4的版本。 2010年,持續改進用戶體驗的搜狗手機輸入法,在用戶數上居手機輸入法首位。

搜狗手機輸入法採用全拼輸入模式,支持數字鍵盤和全鍵盤手機的自適應,繼承了搜狗桌面輸入法的傳統,率先加入了不斷更新的細胞詞庫功能,用戶可以方便地輸入各類專業和熱門詞彙;支持用戶PC端輸入法詞庫的導入和同步,保證了用戶在手機上也擁有與桌面輸入一樣的體驗;通過導入用戶通訊錄、模糊音、 強大的聯想功能等極大便利了用戶在手機上的文字輸入。此外,搜狗手機輸入法還創新地在手機上實現了輸入法的自定義皮膚功能,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隨著越來越多廠商加入到手機輸入法的開發競爭中,各大廠商也在積極尋找自己的獨特優勢。不少廠商著力發展語音輸入、手寫輸入,優化鍵盤佈局。搜狗目前還是堅持集中於拼音輸入領域,試圖將拼音輸入做到最好。參考其他競爭對手,搜狗未來可以改善的地方包括智能糾錯、速度優化、減少資源佔用等。另外, 桌面版搜狗輸入法目前加入了少量的社交元素,未來是否會加入到手機端還不得而知。

“i應用”評選的評委、微軟中國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兼任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認為:搜狗輸入法最大的成功就在於實現了“準確合理”四個字, 這四個字看似簡單,背後的技術卻要重新佈局,長期積累。良好的用戶體驗,其實就在於抓住用戶最需要的那個點並聚焦於此,然後追求極致地去滿足它。

2010年最佳商業回報產品:拉手網

獲獎理由

拉手網團購自2010年3月18日成立至今,註冊用戶數量已經突破300萬,月均訪問量突破3000萬,開通服務城市超過100座,2010年交易額接近10億元,並且仍以每月100%的速度成長著。在短短1年中,拉手網在國內團購網站中用戶數和收入規模均居第一名。

“線下”和“地面”,是拉手網迅速成功的關鍵詞。拉手網創始團隊擅長“線下”營銷,加上團購模式本身的區域本質,拉手團隊在這個市場中變得如魚得水。它憑藉強大的營銷攻勢和地面推廣團隊,在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及100多座二三線城市,不斷網羅與發掘優質的符合當地品味的餐飲娛樂商家。

拉手網大量投入精力,使用“美女營銷”、“廣告營銷”和“抽獎營銷”等營銷手段,吸引大量的用戶參​​與團購活動。與此同時,使用“F+G”模式(Foursquaer+Groupon),通過手機客戶端“拉手團購”進行踩點、點亮,增加用戶對拉手網的黏性。在互聯網推廣上,拉手網更多嘗試舉辦多種新穎的線上線下活動,比如做“百台iPad抽獎活動”和線下活動。

“地面”是拉手很早就認識到並作為策略執行的方法。拉手網從大量的團購數據以及簽到地理位置等信息中,分析出用戶的潛在行為模式和需求,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團購服務,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拉手團購也衍生出有趣的線上線下活動,例如拉手好客山東賀年會、手拉手、各種抽獎活動等,來吸引來自各地的消費者。拉手網還通過與各大公司合作,推出自己的獨立頻道酒店團購頻道,與“漂亮100”合作的化妝品團購頻道等。拉手網不僅聚集大量人氣,還和不同的企業合作提供更加豐富的團購服務,這使得拉手網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和更高的商業回報。

2010年最佳發展潛力產品:WebQQ

獲獎理由

作為騰訊即時通信產品線的最新成員,WebQQ自推出以來一直廣受互聯網用戶的關注和青睞。騰訊6.25億的活躍用戶,可以說都是WebQQ的潛在用戶。

最初推出的WebQQ 1.0版只是單純的網頁版QQ聊天服務,特點在於無需下載和安裝QQ軟件,只要能打開WebQQ的網站就可以登錄QQ與好友保持聯繫、進行好友的管理,主要致力於解決人們臨時使用的問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跨平台的QQ使用問題。

而最新推出的WebQQ 2.0版則反映了騰訊對於Web和雲平台領域的重視。新版WebQQ給用戶帶來了傳統桌面的使用體驗,用戶除了可以進行QQ聊天功能外,還可以安裝大量的網絡應用來增強WebQQ的功能,使其真正能夠接近真實的桌面計算機體驗。截至2010年底,WebQQ應用已超過1000款,囊括了社交、娛樂、辦公等各個領域,用戶只要登錄自己的賬號,即使在不同的電腦上也同樣可以獲得自己定制的個性化體驗。

WebQQ正向著雲操作系統的方向進化,這也符合當前計算機發展的最新趨勢,通過在雲端保存用戶的數據和各種設置,可以保證用戶在任何設備上都能獲得相同的體驗,在數據安全等方面也具有顯著的優勢。

“i應用”評選的評委、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認為:WebQQ的潛力就是客戶端向Web化演化的潛力,輕客戶端、客戶端Web化甚至App化,將從根本上改變客戶端市場現有格局。用戶應用、獲取服務的方式當中比較重的東西日趨集中於雲端,而比較輕的操作需求直接在“PC OS+瀏覽器”或者“Mobile OS+Apps”的格局下實現。他建議騰訊不僅不能因為3Q大戰放慢WebQQ步伐,反倒應該加速WebQQ乃至整個Web 2.0的推進力度。

2010年最佳電子商務產品:美團網

獲獎理由

2010年3月4日美團網上線,並在很短時間內引領了新興的團購行業的崛起。

美團網現在已經從每日一團擴展為每天推出多單精品消費,包括餐廳、酒吧、KTV、SPA、美髮店等,網友能夠以低廉的價格進行團購併獲得優惠券。每天團購多次、為消費者發現最值得信賴的商家、讓消費者享受超低折扣的優質服務,給商家提供最大收益的互聯網推廣服務,美團網迅速成熟。

隨著中國“千團大戰”的爆發,美團網以其優質的服務在團購領域內站穩了腳跟,贏得了口碑。美團網為消費者挑選商家、產品,設計銷售流程並且為消費者的抱怨買單。消費者在其他團購網站難以找到相應的聯繫方式時,美團網果斷斥資千萬元在北京建呼叫中心,以滿足大量團購用戶的諮詢和投訴需求。

美團網另一支龐大的隊伍就是客戶服務人員,他們會對商家的服務、接待能力進行審核,還會在團購進行過程中到實地明察暗訪,確保消費者能夠在商戶那裡獲得滿意的服務。在每次消費後,消費者都能及時收到美團的評價短信,讓消費者對本次消費進行​​評分,並且在接到消費者差評或投訴之後迅速做出反應。這都是為了保障消費者能夠得到滿意的團購服務。

美團網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全國擴張,剛剛又開通了蘇州、長春、長沙等地區的團購服務。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美團網的重點將放在提升團購服務體驗、向更多的地區提供團購服務、建設響應更加及時的呼叫中心、更好的服務體係等方面。穩健的成長步伐讓美團在眾多團購網站中擁有極好的口碑。

評委們幾乎一致認為,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團購業務的網站,正是美團網引爆了2010年中國互聯網上的團購主題。

2010年最佳移動應用產品:UC瀏覽器7

獲獎理由

UC瀏覽器的第7個大版本,是2009年10月由優視科技基於手機等移動終端平台而研發的一款Web、WAP網頁瀏覽軟件版本,秉承了UC瀏覽器一貫的穩定、快速,兼容廣的特點,並在7.2、7.3版本中增加了更多安全功能、一鍵微博圖文快捷發布和全民Flash體驗等新特性。目前,UC瀏覽器能流暢運行在流行的所有手機操作平台上,根據艾瑞諮詢機構的數據,其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在70%左右。

UC瀏覽器推出6年以來獲得了超過4億次的下載量,在全球擁有超過1億的用戶,成為國內僅次於手機QQ的第二大客戶端。這離不開優視科技持續不斷地運營這一產品。 UC瀏覽器的運營堅持多方合作的開放策略,有針對性地服務一個又一個特定用戶群,針對各個平台、機型和各種應用程序持續優化,最終贏得了最廣泛的合作聯盟。

UC瀏覽器最大的特點在於,用戶瀏覽網頁時先由優視科技的服務器對所訪問的網頁進行壓縮和優化,使之適合於手機瀏覽,再傳送到用戶手機上顯示, 因此可以為用戶節省大量的流量,在低速的移動網絡下還可以起到加速的效果。此外,UC瀏覽器還具有視頻播放、網站導航、下載管理、書籤&郵件同步、手機支付、論壇模式等特有功能,面向國內用戶日常的各種移動應用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最大程度便利了用戶在移動設備上的上網瀏覽需求。

除了在國內取得的巨大成功外,UC瀏覽器在海外市場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在1年時間內獲得了3000萬下載量、1000萬用戶。國內外的同步發展,是UC瀏覽器未來的發展戰略。針對新湧現市場的高端智能手機設備,UC瀏覽器也在積極發展使用本地渲染技術的高性能瀏覽器。此外,移動社交也是UC瀏覽器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新推出不久的UC樂園融合了手機社交、LBS娛樂和手機遊戲三大類服務,通過向第三方應用及內容提供商開放平台,致力於為上億UC瀏覽器用戶帶來更真實、更富表現力的移動互聯網社交體驗。

“i應用”評選的評委、支付寶產品設計師白鴉認為,UC瀏覽器不是什麼瀏覽器產品,而是一項服務。這個產品給用戶提供了很多便利,正是依靠不停的做“小事”、做服務,才最終成就了大事。

2010年最佳技術創新產品:谷歌翻譯

獲獎理由

谷歌翻譯(Google Translate)的最大特點和功能是支持57種不同的語言,瞬間翻譯字詞、句子以及網頁,繼承谷歌一貫的優良傳統,響應速度很快,完全免費,並且和谷歌許多其他服務無縫結合。

谷歌翻譯從2003年開始研發,借助了IBM公司4位科學家在1993年提出的基於統計的翻譯模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谷歌翻譯工具2009年11月以來的新版本開發,是由8位中國工程師主導,其中實時翻譯、英語語音朗讀功能、拼音顯示功能和語音輸入等功能均來自中國本地團隊,最終上升為全球產品的通用功能。這點也很好地體現了谷歌的產品理念,比如語音朗讀功能來自中國本土網民,轉化為全球網民的功能;再比如一名中國工程師為谷歌翻譯開發了一項特殊功能:在把外文翻成中文之後,還能顯示出這些中文的漢語拼音,這就滿足了大量外國用戶的需求。其實就是因為功能定義時轉化了思維,一些本土用戶的小需求最終轉化成滿足全球用戶需求的大功能,這點尤其值得中國的產品經理們藉鑑。

谷歌翻譯讓全世界不同地區、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溝通變得更加簡單。它和谷歌的網頁搜索、郵件、論壇、文件等各種互聯網服務無縫結合,讓翻譯真正把世界各地的互聯網信息打通。谷歌翻譯在結合各種其他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谷歌中國用戶運營部經理程曦就說:“我曾經在摩洛哥旅行,我會說英語,我會說中文,到了那兒以後,那兒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和阿拉伯文,看著路牌上的'豆芽文'完全不懂。這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一點,我即使拿上一本字典,我也不知道怎麼查。”這時移動設備的實時翻譯就顯得很有用。

谷歌翻譯未來的重點還是提高語言翻譯的質量。與其他自動翻譯工具類似,谷歌翻譯亦有其自身功能局限,雖然用戶可以通過其幫助大致理解外文書寫的文章大意,但谷歌翻譯服務無法提供準確的譯文,也不能提供可用於出版的內容。例如它經常會不依據上下文來翻譯詞彙,而且會在翻譯時不遵守語法規則,這是因為其機器翻譯算法與傳統的基於語法分析的算法不同,採用的是基於統計分析的算法。也許谷歌翻譯的真正局限,根本在於搜索引擎現有技術的局限,可能​​在下一代社交網絡上會出現更加接近人類語言的翻譯引擎。

當然,谷歌翻譯作為一款產品還能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功能。例如:手機短信的實時翻譯,更加真實的語句發音,更精準的圖片翻譯,甚至同聲傳譯等功能。谷歌翻譯將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使得語言不再成為一個交流障礙。

集合了統計與排序翻譯技術、語音識別技術乃至OCR圖像識別技術之後,如果谷歌翻譯能在未來實現真正的高質量輸出,就將直接在雲計算輔助下催生出“翻譯機”這樣的產品,成為“語言革命”的奠基型產品。這一天或許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遙遠。據谷歌翻譯的產品負責人透露,在以色列等國家,已經有工程師開始著手相關產品和應用場景的實現。

李開復:互聯網的產品精神

互聯網時代的產品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改變都有哪些?

在今天日益重視自主創新的中國,談創新其實已經不再是技術、科研、發明,然後產學研結合這些概念了。談這些概念的很多人,完全忽視了一個問題, 即一個產品構思的第一天就一定要融合技術、用戶和商業模式三者,而每一個公司的每一個產品背後的靈魂人物──扮演著將三者融合角色的就是產品經理。所以我在谷歌時候,我的老闆經常說一句話——“未來我退休了,我不知道繼承人是誰,但是一定是一個產品經理”。

互聯網的產品跟過去的產品──軟件時代、硬件時代的產品有什麼差別?

一個巨大的差別就是開發成本在過去5年內達到了一個歷史新低。在5年或者是10年前,做一個產品,VC投資往往是上百萬、幾百萬美元,但是現在10萬美元、甚至幾萬美元就可以開始做一個新的產品。當然在創投是這樣,大公司內部也是一樣。

開發成本為什麼會達到歷史新低呢?

三個理由:1.開源軟件;2.雲計算平台,幫你節省了帶寬和服務器的租賃;3.網絡商店,讓你的市場營銷和售賣環節能夠做得更順、更快、更容易。當然還有支付等其他理由,都讓我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做出一個產品,所以這也代表了產品經理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

產品經理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很多人誤認為產品經理是define features,prioritize features (定義功能,排序功能優先級),把一個產品做出來,推出去——其實不是的。產品經理是overall and ongoing success of a product,就是推出這個產品,然後運營這個產品,其實運營往往要比推出更重要,而且是在整個產品週期裡面。

我歸納了9點來談互聯網的產品精神:

第一,關注用戶。真正把用戶利益放在股東的利益或者公司利潤之前。同時,用戶的痛點一定可以成為產品的一個契機,比如我們看到用戶的痛點,覺得手機的流量有很大的挑戰和困難,可以想我們是不是能夠幫助用戶減少流量,這個時候就可以有UC瀏覽器這樣的產品。或者是有用戶不理解某種狀況被扣費,這個時候就有一個手機安全的機會。關注用戶是產品精神非常核心的一點。

第二,數據導向。我們希望能夠非常快地推出一個產品,能夠去嘗試,這個跟過去的產品理念不太一樣。不是說要研發,一年兩年然後做10個、20個功能,然後把產品推出去,而是要把一個非常簡單的基礎產品推出去,然後把它當作一個研究的基礎,然後看用戶怎麼用這個產品,比如一半用戶用A版,一半用戶用B版。

第三,快速迭代。 Launch and iterate (發布並迭代),與之對應的有一個比喻:以前我們常說“ready,aim,shoot”,就是準備好了,瞄準,然後發射,但是實際上在互聯網的微創新時代,更多的是“ready,shoot,aim”,準備好了,先發射,然後再調整,這裡的aim不是說在瞄準,也就是說當你有一個靶的時候,先丟出來一個小測試飛盤,看看它要打到什麼地方,然後往右偏差了,我再射再調整,所以變成了一個“迭代過程”。第一次射出去的時候也不能射得太歪,到底第一次發射要打得多準呢?有一個簡單的概念叫做MVP——Minimally Valuable Product,就是這個產品是應該有價值的,但是是一個微小化的價值。價值低,但是低到還是有價值的程度,用戶願意用,可能不會特別愛它,不會建立感情,但是他會給你足夠的軌跡,讓你來知道怎麼能把功能越做越好。

還有兩個特點:1.產品更新是超短週期,最好是每一周就能夠更新一兩個功能,這樣讓用戶有一點期望值,說又變好了,又變好了,但是千萬不要太貪心,努力來做3個月,然後更新5個功能。因為你如果那樣做的話,第一個是你做實驗的時候,這就不是一個control experiment,你換了5個功能變好了,但是到底是哪一個帶來的呢?第二是東西太多了,用戶其實並不見得能看清楚。 2.產品團隊是超小團隊,但也能有非常大的動作,這些團隊我認為能走得更遠更快。這個也是應該是過去5年左右,我在全球不同的公司悟出來的一個比較合理的方向。

第四,清晰定位。這裡其實有好幾個問題,比如有些太迷信用戶的產品經理,在這個時候就會說我的產品要看用戶了,要調查,要看數據,看用戶要什麼。但是當你在做一個新產品的時候,你不能這樣沒有信仰地去做一個產品,因為用戶其實不知道一個新的產品是什麼樣子,他可以在顏色是用藍的還是用紅的、字體該用大的或者是小的、該放左邊還是右邊中幫助你做決定,但是你的產品是什麼東西,不是什麼,只有你知道,你心裡一定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定位。簡單地說, 你的產品解決了什麼樣的用戶問題,你的切入點是什麼,你的產品到底是什麼,一句話講清楚——講不清楚的話,就表示你的定位其實並沒有清楚。

第五,重視細節。每一個產品經理一定要是一個骨灰級用戶,他不但對自己的產品,而且對競爭對手的產品都要瞭如指掌。我相信蘋果的PM們一定是深入研究了每一個用戶,他整個工作流程,每個軟件怎麼切換過來的,他的學習成本怎麼降到最低,產品的切換成本怎麼降到最低等。

我舉一個植物大戰殭屍的例子。你玩的時候注意到裡面有主遊戲,還有一些所謂的“迷你游戲”,是錯開玩的。你會發現其實“迷你游戲”也很好玩,玩完了以後,你如果回頭看,有多少植物多少殭屍都有印象,你怎麼學了這麼多的東西?從來沒有看用戶手冊,怎麼學到的?其實就是很聰明地把整個使用手冊,在玩遊戲的流程切入了那些“迷你游戲”,讓你能夠玩玩遊戲學一點東西,一步步地讓你對五六十種不同的植物都能夠學會,但是不需要什麼用戶手冊。產品的設計,有新意的設計,就是重視了細節。我覺得每一個產品經理都應該把產品視為自己的孩子,別人批評了產品,每一個體驗的問題,每一個速度問題,甚至0.01秒,你都要非常在乎,這個時候產品才能做到極致。

第六,追求簡約。我們往往會覺得有一些產品非常複雜,做技術的人經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喜歡把複雜呈現在用戶體驗上,靠你們產品經理來把複雜的技術隱藏在非常簡單的用戶體驗上。當我們做搜索引擎的時候,假如你是產品經理,有人跟你說:“我發現用戶搜的詞越長越準,你怎麼能夠誘導用戶搜更長的詞?”這個時候很多做技術的人就說,我們要用提示的方法、問答的方法,但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產品經理何必想那麼複雜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搜索的框變大。所以我們往往不要想得太偏了,一個簡單的答案往往是用戶最喜歡的。

第七,打破陳規。方向盤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做第一個車的人真的是用韁繩來做出一輛車。我們往往會被鎖在過去的思維上。我們最近可能看很多Kik 這類產品,它其實也很希望創新,它跟IM比起來、跟短信比起來,唯一一個比較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知道發出一個信息,對方讀了沒有,但是這一點帶來不同的用戶體驗。當然它還有用你的通​​訊錄,過去很多公司都可以做,但是沒有做,它一旦做了以後就會發現,其病毒傳播是非常成功的。

第八,整合領域。我們都不想看到太多的山寨產品,都希望看到更多的創新,但是到底什麼是創新呢?實際上大部分很了不起的創新還是在整合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想法,很大的程度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來做的。

第九,洞悉未來。創新工場在15個月以前成立的時候,其實我們做了一些業界的戰略分析和判斷,比如說手機到什麼樣的價位才會成為引爆點? iPhone或者是其他產品會多快下降到這個價位?還有在移動互聯網上,到底還有多少商機?今天我們投資的大概一半公司,都是基於我們認為今天的Andr​​oid會很大程度讓中國的手機價格下降這一認知。而在中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產品的基礎上會有很多的應用、價值和機會。產品經理融合了技術、 用戶體驗和商務這三個重要因素,其實在一個正確的大環境和戰略方向上,你是很不容易走錯的,只要把基本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了。如果你們希望成為CEO的話,除了前8個PM的職責做好之外,還要洞悉未來,多做很多努力。希望以後也能夠看到在座的諸位越來越多地成為CEO。

(本文根據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i應用──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頒獎典禮上的演講總結整理而成)

周鴻:怎樣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

一款成功的產品可能有運氣的因素,但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必然是一次次挫敗磨煉出來的,你必須要堅持“大我”,也必須要忘掉“小我”。

重視產品和回歸產品,應該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一個新起點。此前行業裡談融資、談市值、談戰略的太多。我認為,那些都是浮雲,產品才是商業成功的基礎,因為所有的商業價值都是建立在用戶價值的基礎之上。如果中國互聯網裡能夠有更多年輕的產品經理,有更多的企業以產品為核心、以用戶為導向,中國互聯網就有了正確的發展方向。我相信,未來產品經理的行情應該看漲,產品經理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

怎樣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琢磨的事。難在哪裡?第一難的是在正確時間做正確的產品。我自認為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產品經理,就算做過一兩個成功產品,但回頭很認真、深刻地思考就發現,其實當時很多是運氣,是恰好在正確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你真的以為可以把它再重複一回,很難。就像許多網游公司,一款遊戲成功可以上市,第二款卻很難再成功。

第二難的是避免犯錯。我反思過自己的很多錯誤,也跟很多人講過,但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些錯誤會再犯。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喬布斯,在做NEXT公司的時候,他都犯了很多錯。比如最經常犯的就是想法太多。佛法裡說,人是貪嗔癡,貪是每個人的本性。但什麼時候喬布斯開始變得特別成功呢?是他上了年紀之後, 他回到蘋果做iPod的時候。他每年就做一款產品,這時的他可能不一定像年輕人反應那麼快、思維那麼銳利和有創造力,但這個進入中老年的喬布斯才是做得更加成功。

由此我更深刻地感覺到,怎樣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是一個真的很難琢磨的事情。我想我就有兩點跟大家分享一下,即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的“大我”和“小我”,你可能要經歷這兩個過程,建立大我,放下小我,才能磨煉成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心中一定要有“大我”

剛才開復說產品經理未來是CEO,我覺得產品經理現在就是CEO。你是否記得《兄弟連》裡面的連長叫什麼?就叫CEO,並不一定只有大企業的主管才叫CEO。產品經理頭銜不高,但是實際上是總經理,因為他要對這個產品負責,要經常去協調很多部門,推動很多不服他管的或者是不歸他管的人和部門來配合他的工作。他需要跟美工、技術人員、測試打交道,他還要去了解用戶的想法,跟市場談,跟終端談。有些時候上面說的首席執行官CEO,還有帶有Chief Experience Officer——首席用戶體驗官的意思,要發布一個產品,產品定位是什麼,他還要去看用戶反饋。產品經理天然就是一個總經理的操心命。說實話,如果沒有點自信心和雄心,恐怕一般人幹不了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不一定都要去創業,因為很多時候在資源不具備的情況下,有公司的平台會讓產品更容易做到巨大價值。對產品經理來講,最重要的不是在於今天有多大的收入,也不是今天管了多少人,最重要的是你開始對一個產品負責,不是對老闆,也不是對公司,只對產品。你要調動公司內外所有的資源做出這個產品,這個產品有100萬人用,還是有1000萬人用,還是有1億人用,這就是產品經理的價值。創業其實也是這樣的道理,一個產品經理從負責產品的第一天起,就相當於開始創業了。

因此,產品經理首先要有自信,要有一種氣勢。因為做產品不僅是技術的事,他要學會跟很多人打交道,所以他的任務非常具有挑戰性。我剛才說過了, 產品經理頭銜最低,幹的事是公司最重要的,經常需要去協調和指揮那些跟自己並不相關、並不向自己報告的人,如果沒有點兒自信心和雄心,恐怕一般人幹不了。我還是方正集團一個很底層的產品經理的時候​​,別人都覺得周鴻禕這個人怎麼看起來成天牛轟轟的,覺得胸懷世界,好像天天跟老闆一樣——那時候我覺得我就是老闆,是自己的老闆。

怎樣放​​下“小我”

我覺得對產品經理最大的考驗,就是把自己精神分裂成多重人格,把自己變成一個典型的用戶,但是又不能把自己變成某一個用戶。

剛才說產品經理要有一個“大我”,但是這還不夠,還要學會放下“小我”──就是你要忘掉自己。產品經理是為用戶做產品,但是包括我在內,最容易犯的錯之一,就是做著做著就開始給自己做產品。很多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本來他們最有優勢,因為懂技術,可以在跟技術人員溝通的時候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太多的技術人員做產品的時候,容易慢慢變成給自己做或者是給自己身邊的同事做,但是並不是普通用戶的習慣。

產品經理怎麼能忘掉自己,又能體會用戶的想法?他需要把自己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把自己變成一個典型的用戶,但是又不能把自己變成某一個用戶。這樣說也許複雜了,舉例說,我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用戶,我相信客戶端軟件都難不倒我,但是我們公司的產品找我來用就出問題。因為我就是有這種習慣,也是這麼多年積累的經驗,只要一用產品,我馬上就會變成一個對電腦一竊不通、非常急躁的用戶,點不了兩下我就開始對它亂敲鍵盤,或者是開始去做一些肯定不是一個正常的周鴻禕會做的事情,很多程序最後被弄成死機了。所以測試時,360的很多員工都害怕我用他的軟件。但用戶就是這麼用的,用戶沒有耐心,不了解這麼多溝溝坎坎,也不像你我是這個行業裡的從業者。用戶沒有時間聽你來鋪墊,因為他要的就是鼠標點兩下就得到他需要得到的利益,不需要知道背後復雜的技術。

成為一個優秀產品經理的過程,就是你拋棄小我的過程,你不要總是說“我以為”、“我認為”、“我覺得”,而是真正想用戶是怎麼想的。你自己要能 夠模擬成一個用戶。這當然很難,我是怎麼磨煉的呢?其實剛開始我也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我做失敗的產品很多,而且當年互聯網不普及,做一個產品拿去賣給很多人,好不容易忽悠了客戶一兩百塊錢,過兩天客戶打電話臭罵你一通,你就會有種強烈的挫敗感。很多的挫敗感使我一次一次地進入中國很基層的工廠、很普通的事業單位的電腦機房裡,接觸那些普通的電腦用戶。一次又一次,我認為不可理喻的東西,他們覺得很重要;我覺得都不用解釋的問題,他們覺得很複雜。但是用戶給你錢,誰給你錢誰就是上帝,所以我這麼一個高材生,我這麼一個懂技術的優秀人才,我在那兒為了幾百塊錢而被他們狂罵,那沒辦法。被罵多了,後來我就開始明白這些事,原來我想的和用戶想的不一樣,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別忘了是在為用戶做產品

俗話說“烏鴉落在豬身上,光看到別人黑”,直到今天,我仍然會犯給自己做產品的錯誤。我有時候突發奇想,為什麼不能有一個什麼功能呢?叫產品經理過來趕緊讓工程師給做了,因為我是老闆,這個產品經理沒有凸顯自我,做完了之後我一看,只滿足了周鴻禕的想法,不代表用戶的想法。因此,產品經理要把自己放空、放下,走到用戶中間去。真正頂尖的產品經理,比如做出Hao123的李興平,並沒有很高的學歷,但他能比我們這些高材生花更多時間跟用戶泡在一起,他最終不是了解某一個用戶或某兩個用戶的感受,而是他能夠把大部分用戶的感受把握住。這是產品經理最難的一關,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去微妙把握和磨煉的過程。

在一些公司產品經理做到高層,也有容易犯的錯誤。你做產品有幸做好了,提了總監、VP,這個時候容易出現的小我,就不是個人的小我,可能是公司的。大家是否有這種印象?我們要做一個產品,理由是因為我們公司需要,我們公司催著產品經理做,比如“把我們的兩個用戶連在一起”或者“我們公司已經有了一個什麼樣的產品,然後我們再造一個產品把用戶轉化一下”。大家不要不好意思承認。我曾經看一個公司做的關於怎麼做IM的報告,一篇50頁的PPT,從頭到尾就在談這個IM做好了,對這個公司有什麼樣的幫助,但這些和用戶有什麼關係呢?

做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如果你今天掌控更大的資源,就一定要避免這種陷阱。這種陷阱很容易掉進去,比如現在我有的時候會忍不住想,如果做了這個功能是不是讓360在這個地方就能夠怎麼樣一下呢?因為我們已經有很多用戶,已經有很多產品,但是事實上,即使你有了幾億的用戶,即使你有了一個好像看起來還不錯的產品,一旦這麼想,就掉入了從小我出發的陷阱。只不過這個“我”會美其名曰“我是從公司出發”,其實公司不還是你自己嗎?不還是你們這幫人的利 益嗎?

我認為,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道理都一樣,但是做起來真的是需要一個痛苦的過程,所以不管今天大家做產品經理成不成功,我覺得只要你做出你的第一個產品,都是非常值得祝賀的第一步。希望大家的產品都能夠獲得成功。

(本文根據360董事長周鴻禕在“i應用──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頒獎典禮上的演講總結整理)

俞永福:怎樣的創新能讓人無法拷貝

如果往根子上想,作為大公司,最不能夠去抄的是什麼?其實是開放。

如果去看《福布斯》雜誌2009年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前10名,我們會發現,跟互聯網相關的佔了4位。對於發展10年的中國互聯網來說,這是一個驕傲。但與此同時,經過10年發展的中國互聯網卻也被外界打上了一個非常負面的標籤,叫做“3C”。這是《時代》周刊對中國互聯網現狀的一個總結:第一個C是抄襲成風;第二個C是過度競爭;第三個C則是版權問題。 3C的存在是中國互聯網這樣一個朝陽行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隱患,不管是原來的互聯網投資者,還是今天在創業的人,能夠強烈感受到整個互聯網環境面臨這樣一個情況。

包括UC在內的許多互聯網企業,在過去1年中面對抄襲成風都未能倖免。一些互聯網大公司,有的是花錢去買一些“高速復印機”,就等著創業公司把原創的東西做出來了,開動複印機去模仿;作為小公司,工人的速度肯定比不上機器了,這也是許多創業公司最大的壓力。

在中國互聯網的競爭格局中,大公司已經在前頭了,小公司如果沿著它們的原路來走,大公司在前面肯定從山上扔石頭砸你,你肯定活不了,所以說創業公司不創新就沒有出路。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這個“複印機”無法拷貝的元素。

如果往根子上想,作為大公司,最不能夠去抄的是什麼?其實是開放。因為創業者非常像無產階級,大公司像有產階級,無產階級和有產階級在斗爭的時候,最主要的驅動點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他們家的地給拆了。所以說創業企業要想去顛覆大公司,只有做到比大公司更開放。

進入2010年,在各個場合大家似乎都在談論開放,可是真正做到開放是很難的。這裡面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開放的時間限制,一些企業所謂的開放是說等我長的差不多了,然後再去做開放,通過開放來拉動增長,我覺得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

如果你能夠在平台的早期就與整個產業鏈開放,能夠分享成長的全過程,而不是去分享最後的20%,那麼這個開放平台就能真正聚攏一批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比如UC樂園上線已經有3個月的時間了,用戶很快突破了百萬,在開放上線的第一天,平台上的應用合作夥伴就已經超過了10家,很多的合作夥伴在上面的應用遠遠超過了他在過去好多年在其他平台上積累的用戶量。其實,這就是UC對於開放理念的思考和實踐。

(本文根據優視科技CEO俞永福在“i應用──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頒獎典禮上的演講總結整理)

張向東:新時代的產品美學

開放的、聯網的、智能化的,就是最美的。

我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美學,美學隨著時代在變化。互聯網行業發展速度很快,關注度很高,但我認為這背後更重要的原因是,互聯網是這個時代美學的真正代表,它濃縮了這時代裡面所有產品的終極目標,最後所有產品都會走向互聯網的標準──它們的最高標準。

在這個時代裡,產品的美學是什麼樣子呢?我舉個例子,一個符合智能網絡時代美學的鬧鐘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我願意用這個例子來詮釋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這個主題。大家現在都應該用鬧鐘產品,我相信很多朋友現在家裡的鬧鐘都不用了,取代它的、早晨叫醒自己的那個東西,就是你的手機,而鬧鐘在手機上應該是應用程序裡的一個。

我理想中手機上的鬧鐘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它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你設定一下,然後早晨8點鐘起床,然後8點的時候鬧鐘響了,你就醒了,就這麼簡單,跟物理的鬧鐘功能差不多。後來有人去改變一下鬧鈴聲,手機可以改成公雞叫,可愛一點,有的將女朋友的話錄在裡面,女朋友把他叫醒,這是一些個性化的開始。

還可以怎樣去進展,讓它變成一個價值200萬美元的產品​​呢?這個鬧鐘可以變成一個非常開放的軟件。這個軟件除了基本的叫醒功能以外,它可以跟你的日常活動關聯起來,因為鬧鐘不僅是叫醒自己,還可以提醒自己,比如約會或提醒,這個時候它還會跟你的日程關聯在一起,到時候也會提醒你,也會提醒相關的人。

又一個問題出現了。我跟另一個人不在一個地點,我在東邊,他在西邊,我們倆約會的地方是在南邊,我們到達的時間不一樣,這時怎麼辦?這個鬧鐘自動判斷了對方的位置在哪裡,也知道我的位置在哪裡,然後它同時計算我們之間今天的路況情況,根據這個計算得出一個點來——他的鬧鐘應該在5:40響,而我的鬧鐘應該是在6:00響。

然後在這中間,鬧鐘程序發現我們去的那個地方正好有我們共同認識的朋友出現,手機的鬧鐘程序通過地圖,也許是微博,來判斷出這位我們共同的朋友大概可以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被拉進來。

當然這個鬧鐘還有無窮無盡的應用,因為它的開放、聯網性、智能化地去了解我們各自的信息,我開放出來願意讓它了解這些信息,它提供給我各種智能的判斷。這個鬧鐘當然已經不是一個鬧鐘了,其實它就是大家想像中一個在信息溝通沒有任何界限、越來越智能的時代,我們對產品的新的定義。

事實上,互聯網也的確在出現這一變化,我們在2010年裡看到中國的產品,看到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討論開放,無論多麼封閉的公司都意識到,我們的產品開放是讓這個產品最大化的一個方向,而不是說把我們的產品封閉起來,流量鎖定在自己的網站裡面,這樣的公司才會成功,所以開放的、聯網性、智能化的,就是這個手機美學中最美的東西。

(本文根據3G門戶總裁張向東在“i應用──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頒獎典禮上的演講總結整理)

張宏江:產品創新中的工程思維

我們經常以為技術是自己的財富,但是用對才是,而用的不對的話,會成為你的包袱。

微軟最新發布的Kinect遊戲機體感外設,在60天內賣出了800萬台,是iPad剛開始銷售速度的兩倍。 Kinect的火爆不僅給微軟帶來了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而且在《新聞周刊》評出的十大創新企業中,憑藉Kinect的表現,微軟榮登榜首。

Kinect基本上就是一個人體的自動遙控器,如果我們看一看媒體對這個產品的評論的話,大家都覺得這款產品超出了以前所有遊戲設計的思路,它把無論是Wii的這種遙控器,還是以前我們用的遙控桿這一類的遙控器全部都取代掉了,使得人體本身成為了一個控制器。

其實當這個產品在3年前剛有雛形的時候,我其實不是很看好它,因為我知道這個系統是多麼難做。不過最終,還是微軟非常強大的技術研究院的支持, 並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實際上,是多學科背景的技術研究院,使得許多在計算機上難以解決的問題,最終利用工程方法非常漂亮地解決了。

比如,我們需要兩個立體三維的攝像頭來解決人體的運動。從人體角度來說的話,可以從這兩個攝像頭來看,通過圖像能夠識別的方法算出人體的運動。但是這一方法計算量極大並且存在很大的誤差,於是我們根據工程學添加了一個紅外攝像頭,這樣的話,通過一個新的硬件配置來彌補算法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Kinect在技術研發上的思路跳出了以往家用遊戲機的局限,摒棄了對計算機技術的依賴,用硬件的方法來取代一些複雜的計算,用工程的方法來彌補一些計算上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度,從而得到一個非常好的產品。這是一個典型的創新產品通過工程思維獲得成功的例子。

Kinect的研發其實也反映了微軟的產品觀——產品研發歸根到底是要幫助產品受到用戶的歡迎,對於技術出身的人員,尤其要避免陷入唯技術論的陷阱。

技術出身的人有一個特點,往往特別想強調技術,覺得技術出現的時候,一定會帶來一種顛覆。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技術本身並不會讓我們覺得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產品創新其實遠遠超過技術。技術的這種不斷進步、設計上的不斷改進​​、工藝上的不斷完善,綜合因素放在一起才造就一個偉大的產品。

在大公司裡,你會發現無論你做產品研究也好,做以前成熟的設備也好,都有一系列的技術支撐你。我們經常以為這個技術是你的財富,但是用對才是你的財富,而用的不對的話,會成為你的包袱。

在微軟,除了產品經理之外,我們有所謂的開發管理的三足鼎立模式,就是項目管理,更多地去定義一些產品的整體功能,和開發工程師以及測試工程師,這三足相互平衡,我們叫三足鼎立。

這樣的機制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如果你設計出產品但無法進行最終測試,這個產品是很難保證質量的,也是不可能給你機會投放市場的。因此我們強調要有三足鼎立的思維。

(本文根據微軟中國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兼任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在“i應用──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頒獎典禮上的演講總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