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2.TW::臺灣遊戲攻略

華語手機遊戲攻略,遊戲資訊專業網站

哪種人機交互操作更適合我們?

在70 年代個人電腦還沒得到大範圍普及時,人們與電腦的對話需要輸入一系列計算機語言來命令電腦實現自己的意圖。這對於普通用戶來說要想熟練使用電腦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從蘋果公司的出現,個人電腦不再是科學家、政府以及大型科研人員的工具。實現這種普通大眾人機友好對話的技術貢獻,其中來自許多擁有瘋狂想法的50 後。沃茲尼克、喬布斯、比爾蓋茲……

 

這些今日功成名就的時代變革者,如果不是他們將龐然大物的電腦從中解脫出來人人都能無需學習就能上手中剝離出來,我想人與機器的互動可能還要推遲許多年,也就不會有今天個人電腦的多元化操作時代。從大量的媒體報導與書籍中,最初人與機器互動的方式通過簡陋的鍵盤、鼠標開始,不是生在80 年代之前的那批人肯能體會不到當時使用鍵盤與鼠標就能和電腦對話的激動心情,當然包括我本人。更何況個人電腦的發源地在美國,對於美國之外的用戶就連電腦為何物都是一頭霧水。

從80 年代初蘋果發布的lisa 一台標準的現代電腦模樣到如今,普通用戶使用電腦的主流習慣還是停留在80 年代一個鼠標、鍵盤,其實現在已經有非常多的不同方式可以指揮電腦。為什麼這些新型的操作方式還沒有在大眾中流行開來。

語音識別對於普通用戶面臨許多非技術之外的“軟件”障礙,如:語音識別技術隔絕了用戶群,你會看到一個用戶拿著低端的諾基亞手機或其他型號的手機對著它講話進行操作嗎?不會。這種類似在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只會發生在高端的智能手機上,而高端手機對於沒有雄厚資金或技術控的普通大眾來說,普通手機上的繁多按鈕已經侵蝕了用戶的習慣。

對於語音技術本身來講,它已經改變了用戶使用個人電腦的認識。 iPhone 4S Siri 被蘋果描述為私人數字助理,對著它問些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問題,它會以真人般的說話方式回答你。這種人機對話的方式相比微軟的桌面語音、谷歌的搜索、翻譯語音技術單一性顯得更人性溫情。在業內許多專家企業評論到Siri 只不過是多了些可以打趣、局限範圍內的對話搜索,並不是非常高端實用。這種評論也不為過,的確是像業界人說到的那樣。但是Siri 之前,有那家企業做的電子產品是和人自然溫情的對話,放在用戶面前的?當然語音識別不是什麼新物,早在50 年代,貝爾實驗室就研發出世界第一個能識別10 個英文數字的簡單語音系統。再到80 年代李開復的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等,人與機的互動才達到了一個相對自然的進步程度。從90 年代蘋果當時的CEO 與李開復在《今日美國》展示調戲女主持人那幕可看出。

除了語音識別在大範圍的應用在互聯網與智能手機上,今年微軟成功發布的體感操作娛樂產品Kinect 將人們帶到了真實的電影版《少數派報告》中。 Kinect 綜合了許多早已就有的技術:語音、紅外線感應、攝像頭。然後將它們融合在一起,拋去了傳統意義上的手柄。這種無需任何物理硬件輔助的人機互動有時以來是世界上最傑出、超出日常想像的發明。當然這麼偉大的產品銷售也上了吉尼斯紀錄—— 60 天800 萬套的銷售速度。

微軟也開放了Kinect 源代碼,讓更多的人參與到Kinect 產品開發應用中去。網上流傳這這樣一些有趣的場景:用Kinect 切水果、玩超級瑪麗、控制車輪方向、控制用戶界面操作等。由於Kinect 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微軟專門製作了發布一個Kinect Effect 視頻來展望未來人們與Kinect 的互動:

  • 場景一:在客廳對著Kinect 說出“ XBox Play ”電視屏馬上會播放我們想要觀看的影片。而無需用遙控器。
  • 場景二:面對著Kinect 人們只需做出不同樂器的手勢並可以演奏樂器發佈出的美妙聲音,樂器被Kinect 上的軟件模型模擬出來,人們只需盯著屏幕演奏。
  • 場景三:在手術台、辦公室、展示廳人們只需看著顯示屏操作用戶界面。

Kinect並還將在未來移植到Windows 版本中。可以想像未來用戶是如何操作Windows 的景象。在TED 大會中來自MIT 多媒體實驗室的印度學生Pranav Mistry 已經向大家展示了類似Kincet 的方式,唯獨不同的是他的“ SixthSense ”應用前景比Kinect 更廣,通過SixthSense 裝置攜帶性可以在任何地方與投影下來的虛擬界面對話:

  • 場景一:在出租車里手持飛機票對著裝置可以查看飛機是否晚點、還有多久才起飛。
  • 場景二:走到一處美麗的風景區,只需將套在手上的感應器用雙手以照相的姿勢在空中對著景區就完事了。然後把照下來的圖片,投影在一處空白的牆上進行查看。
  • 場景三:碰到陌生人,裝置對著這個人並可以看到投影在這個人身上的信息介紹標籤。

這個產品還處在實驗室裡,無法得知在市場中到底有多大的用戶反向。不過可以看到這個高端智能的操作將是如何影響未來人與機的互動。

來自TED 另一個令人興奮的人機互動展示是Emotiv Systems 公司的創始人Tan Le 研發的“ A headset that reads your brainwaves ”通過這個耳機形狀的裝置帶在人的腦袋上,通過大腦思考來操作電腦中的界面。大會中體驗者成功的用想像翻動了鏈接在電腦上的物體,雖然這個操作反複試過幾次才成功。這個產品跟第六感一樣都在研究測試中,還沒有應用到市場上。但人與機的互動發展已經推進到科幻般​​的魔法世界。

回顧以往的人機互動,起先用鍵盤+ 鼠標來指揮電腦、後來用帶有電子筆的掌上電腦、手機上模仿生活的方式與機器互動、再到21 世紀信息的時代多點觸摸技術與語音技術混合取代了數字筆以更直觀的方式來操作到這幾年體感手勢操作的興起把人機互動帶到了另一個高度中發展。我無法界定那種方式更好、適合用戶,但每一種方式都在努力使人與機器做到更親切容易的交流。

本文來自微博網友Jake Zhou的投稿,對該話題感興趣的用戶可任意通過微博與他交流。

 

本文轉載網絡,編輯僅做翻譯。詳細請查看原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