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從去年開始,中國地區的遊戲直播平臺之爭非常激烈,繼Amazon斥資10億美元收購瞭遊戲直播平臺Twitch之後,遊戲直播和視頻領域在中國也成為瞭炙手可熱的業務,越來越多的大佬開始入場,甚至去年王思聰也成立瞭熊貓TV。繼去年2月,騰訊聯手PLU成立龍珠直播後,日前又爆出消息,宣佈1億美元投資鬥魚。
事實上,早在去年的9月中旬已經有消息傳出,騰訊就投資鬥魚進行談判。同年5月,龍珠與鬥魚還曾達成過一份合並協議,主導這場合並的正是雙方的投資人,龍珠的資方是騰訊,鬥魚則是紅杉。對於鬥魚來說,保持現有直播行業市場份額需要持續融資,騰訊的資金支持可以緩解成本壓力;對於騰訊來說,繼龍珠之後,入駐鬥魚,兩傢平臺在手,幾乎就可以奠定其在直播領域的壟斷地位。
先建龍珠後投鬥魚 騰訊確立直播雙保險穩坐直播行業龍頭
根據newzoo此前發佈的數據,中國的遊戲玩傢超過4.46億,遊戲收入今年將達到222億美元,還有人曾經預測,中國觀看過遊戲直播內容的用戶接近總玩傢數的一半,也就是2.23億,這對於任何一傢公司來說都是巨大的機會。
先被騰訊投資的龍珠,借由和騰訊的深度合作,CF、DNF、QQ飛車等高人氣的騰訊系遊戲直播資源都集中在龍珠;同時其背後的PLU,具備專業的電競賽事和電競節目內容制作能力,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它掌控瞭上遊的內容制作和下遊的直播平臺這一分發入口,有比較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泛娛樂直播內容拓展和移動端的全民直播也有所開展。從數據來看,日活躍用戶也已超過千萬級別。
而鬥魚,無論從流量還是融資估值變化角度看,都可以說是14年中國TMT行業新興項目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鬥魚在2014年初創立的先發優勢讓其確立瞭行業領先地位,用戶規模達到1千萬DAU及接近1億MAU。於此同時,以英雄聯盟、DOTA2、爐石等熱門遊戲為基礎,鬥魚已拓展出科技、體育、娛樂、戶外等其他類目,泛娛樂內容生態已經初步形成。
對於騰訊來說,為什麼在聯合PLU成立瞭龍珠後,又斥巨資投資鬥魚,在我們看來,其根本上還是欲圖把控這個市場的頭部,並通過建立雙保險,保證其在這個領域的龍頭地位。兩傢平臺各自優勢不同,而騰訊投資兩傢平臺之後,將會產生互補疊加效應:一方面從遊戲直播內容來說,龍珠的騰訊系遊戲優勢,和鬥魚在DOTA2、爐石等非騰訊系遊戲上的優勢形成互補;另一方面,龍珠在電競這個垂直產業鏈上的把控能力以及鬥魚的泛娛樂內容拓展能力也形成瞭優勢互補。
另一方面,從幾年前開始,騰訊就在推所謂“泛娛樂”戰略。泛娛樂戰略指的是基於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絲經濟。當直播內容不斷向泛娛樂擴展,移動直播所帶來的全民直播成為一大風口,著重泛娛樂和連接器理念的騰訊必然會選擇加碼這個行業,為其對這個行業的把控力鋪路。
繼龍珠之後投資鬥魚,坐擁兩傢DAU均在千萬級別的一線平臺的騰訊,未來在這個行業的地位不言而喻。
投資鬥魚後 國內直播平臺或迎變革
而在確定瞭對鬥魚的投資,接下來的問題是騰訊如何處理龍珠與鬥魚的關系。對騰訊來說,有幾條路可以選擇,一個是整合雙方資源,憑借各自現有的遊戲進行差異化發展;另一種則是,推動雙方逐步合並,一致對外。不管選擇哪種方式,都將對整個直播行業形成巨大的震動。
事實上,去年對於直播行業負面不斷,先是有平臺互挖墻腳,後有內容侵權,甚至主播為博眼球,各種“門”也是時有發生。同時,頂級遊戲主播的身價的爆炒也是制約平臺發展的一大門檻,最近就有消息稱,Miss簽約虎牙達到一年三千萬。
除此之外,寬帶費用也制約直播行業的一大問題,相關資料顯示:直播行業接入的每一個用戶都需要CDN或者IDC機房支持,假設提供給用戶800K碼率的清晰度,如果平臺10萬人在線,就是80到 100G帶寬,光是寬帶費用就是千萬甚至是上億級別的。由於個人直播還無法用P2P延時,所以帶寬成本非常高。這裡有一個數據:YY的CFO何震宇在財報分析會上指出,虎牙2015年僅寬帶的預算便達到2.6億元。
說完瞭費用再來說說盈利。對於直播平臺來說,盈利模式的缺失確實擺在直播平臺面前最大的坎。各大遊戲直播平臺尚處於探索階段,目前競爭仍然聚焦在爭搶流量。而對於鬥魚和龍珠來說,上有各項賽事的舉辦,下有兩者強大的分發能力,屆時也將反哺騰訊本身,起到1+1>2的效果。
而對於行業來說,當龍珠、鬥魚一傢親之後,兩傢一起的馬太效應會導致其他平臺的競爭成本將急劇上升,也將加速整個市場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