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個34歲的中國人在世界和中國經濟界可謂搶盡風頭: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年底,他被美國《時代週刊》(《Time》)和有線新聞網(CNN)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之一,榮膺香港理工大學第四屆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捧走「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獎盃。
這個人就是馬化騰。這個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但對互聯網上那只戴著紅領巾的小企鵝QQ形象,你一定非常熟悉了。它改變了數億人的溝通習慣,創造了一種網路時代的文化,引領出了一種新的營利模式。QQ的孕育者就是馬化騰。
與別的網路新貴不同,馬化騰極少公開露面,也不愛與媒體打交道。這是低調的表現,當然也可能是出於傲慢,因為QQ現在已經足夠強大。
採訪之初,本是想讓馬化騰談談自己是如何在職場上摸爬滾打的,結果發現,這個人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實在太順,人家一下子從深圳的潤迅公司軟體工程師,坐到了深圳的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兼CEO的位子上。
網路玩家
1984年就隨父母從海南來到深圳的馬化騰曾經很喜歡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電腦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便有了新的主宰。
在深圳大學讀電腦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電腦水準已令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種病毒的剋星,會為學校的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苦苦生存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深圳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1997年,馬化騰第一次認識了ICQ,一見面,他便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立即就註冊了一個號,可是使用了一段時間,他覺得英文介面的ICQ,在中文使用者中想推廣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於是他想,自己能否做個類似于ICQ的中文版本工具呢?
1998年11月,馬化騰與同學張志東合作,在深圳註冊了深圳的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決定開發一個中文ICQ軟體,從此踏上了創業征途。據說,當初公司運作的全部資本就是幾個小夥子的所有積蓄,而整個公司就三個全職員工。最初,馬化騰和張志東只是想將尋呼與網路聯繫起來,開發無線網路尋呼系統。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專案,QQ只是公司一個無暇顧及的副產品。當時,為了能賺錢,馬化騰他們啥業務都敢接,做網頁、做系統集成、做程式設計……據說,當時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和張志東最大的期望,只要公司能生存下來就是勝利。
差點賣掉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
「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初,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使用者歡迎,註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在馬化騰為資金而犯難的時候,他起了要把QQ賣掉的想法,先後和四家公司談判,都終以失敗告終。
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畫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的投資。
據最新統計,截至2004年9月,騰訊QQ總註冊使用者數為3.55億、活躍使用者數1.19億、QQ最高同時線上730萬、QQ遊戲最高同時線上78萬,躍居中國第一大休閒遊戲門戶。
專注做事
馬化騰的成功,有人總結原因說是運氣太好。而馬化騰總結說,是對QQ的專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他是一個專注的人」,幾乎所有業內夥伴提到這位才34歲的老闆,都會用「專注」這個詞。五年來,騰訊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規範QQ服務的工作,是國內惟一專注從事網路即時通訊的公司。
馬化騰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他上網只有一個目的,在互聯網的犄角旮旯裡發掘新的商機。
QQ秀就是他在網上覓到的一塊肥肉。偶然一次,馬化騰發現韓國推出了一種給虛擬形象穿衣服的服務,馬化騰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就乾脆東施效顰,把韓國的那套東西給學過來,搬到了QQ上推廣嘗試。他同時找一些著名的手機和服裝公司,例如諾基亞和耐克等國際知名公司,讓他們把自己最新款的產品通過QQ秀使用者來下載。QQ秀有這些公司提供服飾設計、手機等多種產品,很快風靡了Q族的世界,而騰訊沒有為QQ秀的服裝、飾品花費任何的「銀子」.馬化騰說,這一塊業務的增長目前很快,已有超過40%的使用者,嘗試了購買。馬化騰盤算,如果每個使用者願意花1-2元的話,僅QQ秀收入就不敢想像。馬化騰那獨到眼光又一次為騰訊掙到了錢,2004年前三季度,騰訊盈利達到3.28億元。
馬化騰的經營哲學:「三問自己」
據說,馬化騰在經營中總是小心翼翼地追問自己三個問題,而這「三問」準確地揭示了馬化騰的經營哲學理念。
一問: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競爭對手多半對商務、利潤、資本感興趣,卻不一定把握客戶的真正需求;而馬化騰憑著對網路市場一種朦朧卻又相當有預見性的理解,用近乎偏執的興趣和近乎狂熱的工作熱情搭起騰訊的架子,牢固堅持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理念,極端專注于技術開發和提升品質,當然能高出對手一籌。
二問:如果你不做,使用者會損失什麼嗎?做軟體工程師的經歷使馬化騰明白,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其實我只是個很愛網路生活的人,知道網迷最需要什麼,所以為自己和他們開發最有用的東西,如此而已。」
三問: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專案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1999下半年,騰訊在網路尋呼系統市場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銀」,然而也面臨著重大選擇:一方面尋呼行業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騰訊的QQ使用者數達到了100萬,而且還在迅猛增長。早先,QQ只是作為公司的一個副產品存在的,馬化騰們對QQ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並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他對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並沒有把握。當時騰訊所採取的策略是「三管齊下」:一方面繼續鞏固傳統網路尋呼系統帶來的大量利潤;一方面將精力更多集中在改進QQ功能和開發新版本上;一方面尋找風險投資的支援。事實證明,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攝影照片,插畫,設計作品,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繫,文章轉自alibuyb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