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談手游音樂外包:品牌難做 維權堪比登天

Facebook Fanpage

作為在遊戲音樂外包業務中打拼了近10年的音樂人,小旭音樂的掌門人盧小旭感歎,雖然國內遊戲一直在頻繁更迭平臺,但其實在遊戲音樂上整體進步並不多。

盧小旭

  手游崛起之後,遊戲人對遊戲音樂長期忽視的現狀似乎仍然沒有得到改變。

  給手游做音樂,更多發揮,但生態狀況改變不大

  盧小旭稱,做手游的音樂和過去給端游做音樂有很大不同。與端遊動輒數月的工期相比,一個手游專案的工期通常只有一兩周,因為單個遊戲專案對音樂的需求量變小了。但由於手游產品數量整體地井噴,因此對音樂外包的需求反而增大,並且由於手游中有比過去端游更多的題材,其對於音樂的需求面也拓寬了不少,這使得做遊戲音樂時發揮的空間更大。

  「其實我們最喜歡做的是單機的音樂。」盧小旭覺得,能去瞭解遊戲劇情和內涵,並為之配上相應的音樂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不過令盧小旭失望的是,國人對於遊戲音樂的忽視情況仍未改變。「有極少的客戶是懂遊戲懂音樂的,這樣的客戶溝通起來很愉快。但其實更多的人依然不懂音樂,對於這種客戶我們這麼多年接觸也多了,只能是用過往的經驗去引導吧。」

  拋開技術和音樂層面,據瞭解,在收入方面,過去一個端游的音樂外包訂單報價能達到5位數,而現在一個手游的音樂外包訂單通常是4位數,但所需時間相對少,所以整體看來,手游的崛起也沒能讓音樂外包的收入變得豐厚。

  無論從技術、藝術和經濟方面看,遊戲音樂外包的生態狀況目前還沒有產生根本的變化。

  音樂版權多在遊戲公司,維權難比登天

  由於國內遊戲行業長期存在的山寨、剽竊和盜用問題,所以提及版權時,盧小旭表現得很無奈:「這種事情太多了,經常是你點開某個遊戲的廣告,一聽,哎,這不是是我們自己的曲子嗎?」除此之外,有其他製作人偶爾也會發出提醒,稱某某產品盜用了。

  對此,盧小旭稱,即使知道了也無能為力,國內的這些問題由來已久,剽竊的成本太低而維權的成本太高,況且團隊工作光是忙專案已經很飽和,根本沒有精力去為維權奔走。

  此外,盧小旭稱,自己團隊做的遊戲音樂版權基本都給了遊戲公司,很多時候,需要遊戲公司來出面。

  「溝通太繁瑣,所以好多時候就那麼算了。」

  玩家對遊戲音樂沉澱很少説明,品牌難做

  相比于國外某些大作動輒以「遊戲原聲」為主題舉辦的音樂會,國內的玩家文化顯得有些慘澹。絕大多數沉浸在遊戲中的玩家,即使覺得音樂不錯,也不會特意點開製作團隊名單去看看音樂是誰做的。

  「其實每天都有大量玩家玩著遊戲的同時聽著我們做的音樂,但可惜沒人認識我們」。雖然頗感無奈,但盧小旭表示,小旭音樂是一家做遊戲音樂外包的公司,靠B2C做品牌短期內不太可能,現階段還是應該專注于B2B。

  緊跟市場,但求生存

  在盧小旭看來,他所說的「做好B2B」的重點是緊跟市場,求得了繼續生存的空間才有機會發展。

  「我們是一家市場向的公司,所以只能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如果市場只需要60分的音樂,那我們即使做到80分也沒有用。」

<br />
  談及未來的計畫,盧小旭坦言,其實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計畫,正在籌備的喬遷也只是由於在一個地方呆了太久,想換換環境而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