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邀請,正巧最近正有朋友詢問這方面的問題。想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探討動作遊戲的打擊感話題。已有的回答都非常實用且精彩,譬如幀凍結,音效和畫面的統一等,但我覺得這些都是“術”,就像駕駛汽車的教學視頻,教學理論一樣,但是真正的賽車手一定不會是靠教程來開車的。於是我們需要再來談一談“道”的問題。
於是我嘗試著再問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你需要做一個打擊感很強的動作遊戲。
這裡面,不同人可能會出現兩種回答:
1、因為目前端遊講究“無鎖定”,而手遊也進入瞭所謂的“輕度轉重度”的時期,所以動作遊戲切合瞭目前市場的發展方向,而動作遊戲的品質很大一個程度來源於“打擊感”,因此,為瞭做出迎合目前市場方向又有優秀品質的動作遊戲,我決定研究一下打擊感這個問題。
2、因為我從小就是狂熱的動作遊戲玩傢,從最早的紅白機忍龍,到街機的恐龍新世紀,到主機時代的四大作。我深深沉迷其中,曾為鬼泣4中的三紅尼祿通宵苦練,也曾在忍龍中從被虐成狗成長為把boss虐成狗。而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參與一款這樣的項目瞭,我要把這麼多年來的認識和理解充分地表達出來,讓我的玩傢也能體會到我當年的激情。
我對於傳統的國內遊戲公司的架構並不太瞭解。不過從朋友處瞭解到,目前遊戲從業者80%大概屬於1類。繁重的生活壓力,無休止的加班,不太可能留出純粹的遊戲時間,更不現實的是在某款動作遊戲達到”達人“狀態。
但是,動作遊戲,卻偏偏是一項如同民間捏泥人老藝人般,需要有”細活兒“的遊戲類型。
可以說,在瞭解瞭其它回答中“術”的前提,並能夠充分咀嚼瞭所有的技術細節,甚至輔助於各種外圍工具的基礎上,一個動作遊戲的“打擊感”隻能說是完成瞭30%,而另外70%,則是由大量的制作者的“動作/格鬥遊戲素質“來決定的。
”動作/格鬥遊戲素質“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對這種類型遊戲的精妙之處的深層次理解,以及對這類遊戲發展的歷史脈絡的文化上的瞭解。隨便舉幾個例子譬如:
ggxx中eddie的零擇。
拳皇97中的無限連招。
鬼泣4中但丁的無限浮空。
鬼武者3中每個boss的一閃殺法。
隻有大量地理解瞭動作/格鬥遊戲的深層奧妙和邏輯,才有可能瞭解到所謂的“打擊感”,其實是一種手-眼-腦統一的狀態,這甚至並不是指打擊的效果,音效之類的東西,而是指一種“做瞭某種努力並得到某種反饋”的感覺。很多時候,甚至反饋效果是一樣的,由於實現反饋的方式不同,你的心理狀態仍然非常不同。
舉一個例子:早期的格鬥遊戲其打擊效果其實是很有限的,但是,假設在你的一套連招中,打到敵人身上的招是“啪~啪~啪!!”最後那一下“啪!!”的打擊感受是跟前兩下截然不同的,如果在街機上,就是緊張地小心翼翼地按瞭兩次鍵,最後一下則是手掌拍瞭下去,有種宣泄的感覺。這時候,打擊感是完完全全來自於動作設計,而不是來自於打擊效果的。譬如八神的葵花,完整的打擊是3段,正是“啪~啪~啪!!”的感覺,設計者為瞭突出最後一下“啪!!”的暢快感,設計瞭誇張的打擊動作,以及八神的喊叫聲,營造瞭宣泄感。而葵花還有無限連的手法,是不打出最後一下的,還有銜接大招的手法,是最後一下宣泄感更強的……於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打擊效果,給人的打擊感千變萬化,心理感受跌宕起伏。
但是,如果完全對動作/格鬥無感的普通開發者,光學習一堆位移,幀凍結,音效之類的東西,是永遠做不出這樣的設計的。反過來,如果是動作/格鬥遊戲素質很高的開發者,也許他對理論沒有系統研究,光憑感覺做,也會顯得是“更對”的。
因此對於提升“打擊感”這個問題,應該從深層次的考慮。如果是項目管理者,團隊的領導者,應該在團隊構成上就大量吸納本身就是資深動作遊戲玩傢,並具有專業技術的開發人員。如果是具體崗位的人員,不妨嘗試著去徹底放松,把自己當做一個純玩傢,去在主機上徹底體驗一部經典的動作遊戲,如果有可能的話,應該全成就,全內容。有人說,我天天加班沒時間,這也許是最大的問題——遊戲從業者天天加班做遊戲,功利性地學習理論知識,卻沒有時間去玩遊戲。但無論怎麼說,玩遊戲總是更輕松愉快的吧?
根據給tx做過分析報告的小夥伴說,tx的某作品,雖然已經用上瞭最先進的技術,最兢兢業業的策劃和美術,其打擊感的ux量化感受,仍然不及97年像素級的拳皇97,而且差的不是一點點。tx的開發能力是很強的,可以認為他們的“術”已經達到瞭頂峰,但是為什麼會是這樣,我想也許是“道”的問題——當年制作kof的是一群狂熱的格鬥遊戲人,而tx裡也許是一群勤奮,努力,工作認真負責,希望做出成績養傢糊口,擁有一切優良素質,但是就是不太玩遊戲的好同志。
最後,讓我們舉一個例子結束這個可能有點文不對題的回答:
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英語,我們這些俗人學英語的方式總是刻苦地背單詞,背語法,做題,我們的學習方式都是痛苦的。但大傢的班級中,一定都有那麼幾個人,要麼是父母從小影響,要麼是本身興趣,平時喜歡看美劇,英劇,英文小說,總之是各種接觸英語文化……考試到瞭,背單詞最刻苦那幾個人得瞭高分,看美劇的那個人也得瞭高分,於是大傢都心安理得地繼續背單詞去瞭。
但是後來大傢都長大瞭,甚至出國留學瞭。背單詞那幾個人發現自己隻能應付最基本的英語應用需求,而從小看英文小說,看美劇的那個哥們,現在已經可以自如地英語混夜店,搭訕泡妞瞭,也許語法有點錯,單詞有點不夠,但是who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