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超人扮演者亨利·卡維爾也是電玩迷,在接受英國版《GQ》雜志采訪的時候,他自曝導演紮克·施奈德打電話通知試鏡結果時,他在下《魔獸世界》副本,因此壓根沒接電話,畢竟副本沒法暫停嘛。相比之下黑暗騎士本·阿弗萊克更擅長賭博,玩21點贏瞭八十萬美元上瞭硬石賭場的黑名單。
這略微有點諷刺,角色設定裡超人是心裡有困惑就給媽媽打電話的乖乖牌,守秩序講規則,蝙蝠俠為瞭打敗超人無所不用其極,耍手腕玩心計,戲裡戲外恰好對應起來。
說起暫停,超人和暫停還真有緣。第一部以超人為題材的遊戲是1979年雅達利2600主機上的《超人》。玩傢操作超人,以最快速度抓住光頭大反派萊克斯·盧瑟(Lex Luthor)和其手下,舉起被炸壞的橋梁部件拼接回去,找個電話亭換上克拉克·肯特身份趕回星球日報社就算完事。流程很短且沒有什麼動作成分,嚴格說起來隻能算跑酷遊戲,一邊四處飛一邊躲避盧瑟的氪石光線攻擊,被打中失去能力就找路易斯·萊恩接個吻滿血復活。這也是最早有暫停功能的遊戲,可惜此功能有bug。
第一款《超人》遊戲的畫面
這款小品級遊戲實在給超人系列遊戲開瞭個很不好的頭,這部遊戲是拿傳奇遊戲:沃倫·羅賓奈特(Warren Robinett)的《大冒險》(The Adventure)的源代碼重制的,就和任天堂不要臉地拿日本版《緊張刺激的夢工場》(Yumekoujou Dokidoki Panic)重制美國版《超級馬裡奧兄弟2》是一個意思。不同之處在於,《大冒險》是超級大作,第一款動作冒險遊戲,開放世界,核心角色扮演要素,百萬銷量,而《超人》也評價極高,被《視頻》雜志視為“引領傢用遊戲機新紀元”的大作。
蝙蝠俠的第一部遊戲要晚一些,是1986年Ocean Software為Amstrad PCW等平臺開發的《蝙蝠俠》,遊戲的目標是在蝙蝠洞穴裡搜集蝙蝠氣墊船的七個部件,以營救羅賓。整個故事發生在由等容線構成的虛擬3D世界裡,畫面非常有趣。最值得一說的是這一款遊戲裡第一次出現瞭存檔點,搜集蝙蝠石後,死亡或重啟就會自動出現在最近一個搜集點而不是關卡一開始,這一發明後來造福瞭無數手殘黨。
《蝙蝠俠》的遊戲地圖
遊戲本身的超高質素也贏得瞭不錯的口碑和銷量。《沖撞》雜志給出瞭93分,《YS》(Your Sinclair)雜志給出9分,當年英國銷售榜排名第二。
之後超人和蝙蝠俠又各自在Commodore 64,Atari 400/800,NES,蘋果機二代等平臺上發佈瞭若幹作品,時間從1985年到1995年,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歸來》就有瞭專屬遊戲,也算是開瞭好萊塢大電影必有同名遊戲發佈的先河,和日本遊戲新平臺發佈必炒冷飯的做法相映成趣,並稱遊戲界圈錢兩大法門。而且這次的遊戲制作絕對算得上是大手筆,前前後後一共發佈瞭八個版本。
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蝙蝠俠歸來》遊戲畫面
當時的傢用機發展遠沒有《超人》第一部遊戲時美國人想象得那麼樂觀,雅達利1982年開發出瞭史上最爛遊戲且最賠錢遊戲《E.T.外星人》,當時雅達利的老板諾蘭·佈什內爾盲目自信,認為這款斥資2500萬美元版權費購買的大IP一定能大賺一筆。
遊戲選在聖誕節上市,成功銷售瞭150萬套,然後就惡名遠播開始滯銷瞭。而當時雅達利第一批就制作瞭400多萬拷貝,一多半砸在手裡。這批拷貝被拉到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市郊外沙漠掩埋。2013年,Fuel Industries和Xbox Entertainemnt Studios聯合組織瞭遊戲史上首次考古行動,發現情況遠比傳聞更為復雜,不僅有數以百萬計《E.T.外星人》拷貝,還有很多其他遊戲和遊戲機組件。
2013年,Fuel Industries和Xbox Entertainemnt Studios聯合組織瞭遊戲史上首次考古行動,從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挖出瞭數以百萬計的《E.T.外星人》遊戲拷貝以及很多其他遊戲和遊戲機組件。
這段考古經歷還被拍成瞭紀錄片《雅達利之墓》(The Atari Tomb),用這種方式比爾·蓋茨也算是為某人報瞭當年的仇。這個某人是1975年被佈什內爾開掉的史蒂夫·喬佈斯。
從1982年起,美國人開始對遊戲機這種客廳娛樂失去興趣,相比之下蓬勃發展的電影工業當然更為吸引人。加上曾經占領17%美國傢庭客廳的雅達利之倒掉,和日本人的強勢入侵,美國傢用遊戲業被日本同行吊打瞭接近20年。要說起美國遊戲市場的崩潰,以喬佈斯為代表的矽谷精英們開發的越來越便宜的傢用電腦也是重要推手。
到此為止,超人和蝙蝠俠遊戲的成績都還不錯,尤其是80年代中後期街機上的橫版過關遊戲大火之後,這種相對比較成熟的遊戲形式的確催生瞭一大批素質不錯的超級英雄遊戲,在中國最火的大概就是漫威宇宙裡名聲最差的《懲罰者》瞭。
但那之後,形勢急轉直下。1969年華納兄弟收購瞭DC漫畫公司,1976年又收購瞭雅達利,本來是借超級英雄在遊戲市場大撈一筆的好機會,奈何明月照溝渠。而日本人對版權費很貴但在本土市場號召力不大的超級英雄並沒有什麼興趣,偶爾為歐美市場定制一款,也往往是大亂鬥,比如《漫畫英雄vs卡普空》系列和《正義聯盟超人格鬥》。而此時的美國人在玩廉價老虎掌機和嘗試用真人實景演出來制作遊戲。代表作就是《真人快打》,而1995年的《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就是拿《真人快打》引擎做的。蝙蝠俠和羅賓走路都跟下一秒要搓連招一樣,非常滑稽。這款遊戲評價勉強及格。
《永遠的蝙蝠俠》遊戲畫面
但就這也比超人好。在一堆街機橫版過關遊戲裡打醬油打到1997年的超人,在1999年正式迎來瞭一部“大作”的演出機會,就是N64平臺上的《超人:新奇冒險》(Superman: The New Adventures,也就是傳說中的《超人64》),這一作爛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多變體明顯不夠的畫面還不如像素,整體呈現出翔的顏色,操作異常困難,手感極爛,關卡設置極其弱智,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玩穿鐵環挑戰的時候卡住瞭整個《超人64》遊戲畫面
這部作品爛成瞭現象級,GT(Gametrailers)網站評選歷史上最爛遊戲,這部連《E.T.外星人》都打敗瞭,榮登榜首,Nintendo Power雜志評選“史上五大最爛”榜單,它也是榜首。GameSpot給出1.3分,這個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一下法國遊戲開發商泰特斯互動(Titus Interactive SA)瞭,這傢公司非常喜歡超人題材,1997年做瞭Game Boy版的橫版過關《超人》,結果沒發行。1999年做出瞭驚世駭俗的《超人64》,2000年賊心不死聯合藍天軟件(BlueSky Software)開發PS版《超人》,噓聲一片,計劃被迫取消。2003年終於不再禍害超人瞭,改為禍害《機械戰警》(RoboCop)。目前GameSpot評分最接近《超人64》的,就是這一作的2.2分。
簡單說起來,Xbox出現之前開發的超人和蝙蝠俠遊戲,除瞭遊戲業剛起步看什麼遊戲都新鮮的第一作外,就沒有正面評價。其中超人還要更慘,至今他獨挑大梁的作品就沒拿過良,最新一部陪綁2006年《超人歸來》的同名遊戲又是不及格,最低評分33分。這兩個人成瞭遊戲開發者的克星。
有一件事很有趣,1994年混亂工作室做瞭《超人:浴火重生》(The Death and Return of Superman),這部橫版過關遊戲幾乎沒任何反響,平淡無奇。第二年這傢工作室聯合禿鷹工作室(Condor, Inc.)制作瞭《正義聯盟特遣部隊》(Justice League Task Force),這是為世嘉SNES平臺開發的遊戲,評價也沒及格,《電子遊戲月刊》給出瞭5.875分。想必是這次打擊有點大,這兩傢都沒再為傢用遊戲機做過遊戲。混亂工作室後來改名叫暴雪,禿鷹並入暴雪後改名暴雪北方,制作過最有名的遊戲系列是《暗黑破壞神》。
時過境遷,如今是美國人吊打日本人的時代瞭,雖然這次是美國人帶著多國部隊共同吊打日本人,但不得不說日本遊戲業的確進入瞭衰退期,核心向玩傢日益稀少,流通業擠壓業界利潤,創意稀缺……反觀美國,雖然每拍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或是劇集就陪綁一部遊戲的做法確實有點膩味,但不可否認的確佳作頻出。
《不義聯盟:人間之神》遊戲畫面
超人方面,有他客串的Xbox360《不義聯盟:人間之神》評價不錯,IGN評分8.2,蝙蝠俠,超人,小醜女,閃電俠,神奇女俠,夜翼、賽博格、貓女、綠箭俠都有登場,開發商是制作《真人快打》的NetherRealm Studios。有他客串的另一部《樂高蝙蝠俠2:DC超級英雄》也不錯,Xbox360版本評分超過80。至於蝙蝠俠,那就大不一樣瞭,自2000年後,PS2版《蝙蝠俠:復仇》《樂高蝙蝠俠》系列評價都還不錯,最重要的是有阿甘三部曲(《阿甘瘋人院》、《阿甘之城》、《阿甘起源》)這樣的神作撐門面,蝙蝠俠可以算是遊戲改編最成功的超級英雄瞭。
《阿甘瘋人院》遊戲畫面
超人在遊戲界之不幸幾乎是註定的,一是知名度太高,1938年誕生的第一位超級英雄,外星人,除瞭氪石幾乎沒有弱點,白銀期超人(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呼吸一下吹滅恒星,憑自身力量拉動十幾顆星球,速度超越光速可以時空跳躍,偏偏性格極其正面,尤其是最新52版超人,娘炮到想分分鐘撕書,這改編難度也太大瞭,相比之下蝙蝠俠這種有深度、有糾葛、反面角色討喜的超級英雄實在是占便宜,不論月底的電影對決如何,在遊戲界,超人可謂完敗。
from:澎湃新聞網 張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