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打算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被N多的網站當成新聞稿轉發了N多次,我還是利用晚上的時間去寫一些,在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見解。
前幾天我在經緯網上面問了一個問題“從SNS→開放平台→微博→團購→LBS→問答,你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未來的發展?”
內容描述:
08年初開始真正的接觸SNS,不算早;從一開始關注過開放平台,後來跟SocialGame團隊創業一年,對國內外的開放平台都有過一些分析研究;從一開始的Twitter,到國內的微博作為第一批體驗用戶,看著新浪微博做大;團購,清晰的記著2010年初在美團創業一個月的時候,和王興吃過一次飯,了解到團購這個行業,到現在遍地是團購,競爭異常激烈;LBS,從4sq到國內的街旁,盛大切客,新浪微領地;問答,從一開始接觸Quora,stackoverflow,formspring,到國內的知乎,以及國內馬上會發展起來的兩個問答產品(SegmentFault.com + mifan.me),我都有親身參與!你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呢?創業者的路在哪裡?
然後Joe給我這個問題做了一個回复:
微博,是社會化媒體,部分取代門戶,資訊,甚至搜索,特別是在手機上;SNS,是下一代互聯網通信平台;LBS,社會化問答,是挂件,必須依附在SNS上;團購是社會化電子商務,是SNS變現的強有力手段;搞清楚這些互聯網“物種”的從屬,依附,大小關係,才能搞清楚互聯網發展方向,特別是搞清楚哪些是支流,哪些是主流。
目前吸引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很多項目都是看起來像是主流的支流項目。
選擇創業方向,參考我在“創業邦”的文章: 互聯網創業大環境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
我的一些想法:
1:對於SNS是通訊平台這個看法,之前我在人人網上面與Joe有過交流,當時我問人人網為什麼要推出@功能的時候,Joe的回答就是SNS是未來的通訊平台,這個功能必須得做,我當時不記得同一時間點Facebook是否有這個功能,不過現在看來facebook已經有@功能了。
2:對於國內的環境國內的開放平台,我看到的是國內善於單打獨鬥,很多新的概念和新的Idea都自己做,而不像國外那樣有和第三方有比較完善的合作機制,這讓讓國內很多的創業者舉步維艱。我認為國內整體產業環境的改善,要一個完備的製度(甚至是法律上)+用戶素質的提升(我想用戶素質這點,會使同一款產品形態在不同的地域產生不同的效果)+創業團隊的素質的提升;以及做平台的公司一定要開放的心態,不要只看重眼前利益盲目野蠻的生長,一個真正的平台,是能帶動多個行業共同發展的,要站在平台的角度多扶持有潛力的第三方公司,讓整個平台甚至整個行業能良性發展下去。
3:對於創業者來說,我認為首先要做自己所熟悉的領域,不要盲目的跟風,對於我個人來說我非常注重產品,再者就是團隊整體的協調和執行力。我認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和產品形態及用戶需求是不分地域性的,我其實比較在乎的是創業團隊做相應的項目是跟風做,還是真正想把這個模式真正的本地化,做一些服務用戶的有價值的東西。
我希望國內的互聯網環境應該更開放(站在中國內部角度來說),惡意競爭等只會讓行業倒退。
最後散發幾枚經緯網的邀請碼:
http://register.jingwei.com/inviteReg?vc=yFPxIInB95B713s61BN0TEprsR8bpMtB
http://register.jingwei.com/inviteReg?vc=yFPxIInB95B713s61BN0TObgPTYtUsq7
http://register.jingwei.com/inviteReg?vc=yFPxIInB95B713s61BN0TKz98qUlOaBn
http://register.jingwei.com/inviteReg?vc=yFPxIInB95B713s61BN0TEii5Aiw3UbD
本文由game2.tw作者Sunny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信息。更多交流請移步:新浪微博
game2網誌:除特殊說明,本站所提供的圖片,文章均轉載其他站點,如需使用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