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社交網絡》的雜想

  後知後覺的看了電影《社交網絡》,竟然看得熱血沸騰,還一連看了兩遍。在看第二遍的時候,隨手寫了幾條關於電影的微博,不過由於這部電影涉及了太多我感興趣的話題,而影片的節奏又遠遠超過發微博的速度,所以就就著已發的微博寫了這篇絕非影評的微博體博客。

  一、團隊與合作夥伴

  除了計算機,馬克·扎克伯格另一個天才的地方是挑選合作夥伴,他總能在合適的時候挑中合適的人,無論愛德華多還是肖恩·帕克,當然,在他們失去作用後,他也毫不猶豫地拋棄了他們。

  扎克伯格該不該讓愛德華多和肖恩·帕克退出?我覺得絕對應該,退出前的愛德華多和肖恩已經很難為Facebook再做出什麼貢獻了,甚至還產生了很大的負作用,而他們卻拿著與貢獻不相稱的股權,這不是利益問題,更主要的是發言權與決策權。但扎克顯然沒有找到讓他們退出的合適方法,這與陷害他們的人是不是紮克無關。

  扎克、愛德華多和肖恩·帕克最終走不到一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目標差距太大,愛德華多想的是幾百萬,肖恩想的是10億,而扎克的野心則遠遠超過了他的同伴。

  關於愛德華多的退出,電影中有一個重要的細節:風投向扎克詢問佔30%股份的愛德華多是什麼人。其實是資本而不是紮克提出了讓愛德華多退出,資本也許冷血,卻展示了效率,也體現了公平,愛德華多對Facebook的貢獻開始可能是30%,但到後來也許真只剩0.3%了。

  但歸根結底,導致愛德華多最終退出的是他自己,標誌性的事件是對肖恩·帕克的態度及要不要去矽谷,而肖恩的方式、矽谷的土壤才是適合互聯網公司的,愛德華多選擇的紐約顯然太“傳統”了,用電影中扎克的話說就是“你已經落後的太多了”。

  關於肖恩·帕克退出的原因,電影裡借愛德華多的話來做鋪墊的,儘管肖恩做了大名鼎鼎甚至堪稱傳奇的Napster和其他的幾家公司,但這些公司的結局無一例外的都是關張。

社交網絡

  二、抄襲與創新

  儘管扎克有沒有抄襲Winklevoss兄弟的哈佛關係網從法律上講是一件難以辨別的事情,但我依然很難把這定義為抄襲,我想扎克確實借鑒了哈佛關係網的創意,但他做出的Facebook卻是遠遠超出Winklevoss兄弟想像的產品,如同科學史上最著名的牛頓、萊布尼茨微積分創立權之爭,很難說萊布尼茨就是因為看過了牛頓的零星手稿才完成了微積分,何況Winklevoss兄弟並沒有做出和Facebook、哪怕是最初的Facebook一樣好的產品。

  如扎克所說,Winklevoss兄弟並不是因為扎克“偷”了他們的創意,而是因為他們一直順利,這次卻被遠遠超越。讓他們越來越憤怒並最終決定起訴扎克的幾件事都是因為Facebook影響力的擴大,更重要的是這種影響力實際上早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力,如果說賽艇他們只輸了一點,那麼做網站,他們甚至進不了賽場。

  為什麼Facebook借鑒哈佛關係網卻可以被稱為創新,人人、開心借鑒了Facebook卻要被指為山寨呢?我覺得這恰恰體現了創新與山寨最大的區別:創新不是無中生有,創新也需要學習和借鑒,創新其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發展;而山寨的最大特徵除了簡單的模仿,還有低質化。

  讓扎克付出6500萬賠償(付給Winklevoss兄弟)的法律是好的法律,它在最大限度上保護了一切創造者的利益,並給抄襲者甚至是疑似抄襲者以懲罰,它讓創新而不是抄襲成為成本更低、風險更小的選擇。而在法律“寬鬆”的中國,抄不僅比創新容易,也比“買”便宜,因此在中國祇有騰訊這樣以抄為核心能力的巨無霸,而無法產生出千千萬萬個很酷的小作坊。

  三、才能、態度及其他

  光有好的創意,而沒有把概念落實的能力,是不可能產生什麼好的成果的,而創意也只會停留在它雛形的樣子,就像Winklevoss兄弟幹的那樣。假設做出Facebook的不是紮克,而是和Winklevoss兄弟沒產生過任何联系的人,他們的憤怒也許將被變成後悔。

  Winklevoss兄弟既想要做網站,又要練習賽艇,還有學業、還有俱樂部……;愛德華多除了Facebook,還有鳳凰俱樂部,還有他的課程;而扎克,只有Facebook。因為專注,所以他走得最遠。

  過程很重要,但只有結果導向的過程才有意義,因此在扎克和愛德華多分手前的最後一次談話中,愛德華多講盡他在紐約吃的苦、做出的努力,卻經不起扎克簡單的一句“那有什麼成果”。

  四、關於電影本身

  吸引我連看兩遍《社交網絡》的,不是大衛·芬奇,而是馬克&middot ;扎克伯格,儘管這是一部劇情片,而非紀錄片。

  我覺得《社交網絡》就是一部以互聯網、商業為背景的操蛋的青春史,就像《美國往事》是一部以黑幫為背景的青春史一樣。

  在談論大衛·芬奇的時候千萬別忘了Aaron Sorkin,影片開頭那段扎克與女友多線索、跳躍式的對話真是神來之筆。

  挺喜歡九寸釘做的配樂,特別是紮克寫代碼那一段充滿80年代感覺的8位機電音,極度的黑客味道。

  來源:宋大媽投稿,原文鏈接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