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民對網絡團購服務需求量的探討

在美團網上線的第二天,本人在我的經評BLOG裡給這種網絡虛擬團購模式潑了第一盆冷水。當時寫了一篇文章《國內網絡團購模式三年內難成規模》,結合國內網民的消費水平,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網絡團購的現狀,並提出了三點建議。

自2010年三月後,國內網絡團購磊網站爭湧而現。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照搬模仿國外互聯網商業模式最明顯、最嚴重、最集聚的一次。經過最近幾個月的觀察和分析,本文將逐一分析網絡虛擬團購的參與三方的動機和利潤,並以此探討中國城市商圈對網絡團購服務的需求規模。

從網絡團購服務提供商角度看,他們的主要盈利方式為銷售分成。 ICP廠商通過談判可以以3折左右的價格與實體商家結算,而以3-7折的價格與網站客戶結算,當然根據雙方談判結果的不同,提供的折扣也各不相同。這一盈利方式非常清晰,但是清晰的另一面則是單一。

從商家來講,其主要動機是希望通過犧牲短期利益,吸引用戶完成第一次體驗,以實現長期客戶量和利潤的增長。除此以外,也促銷活動也相當於在該團購網站上做了為期一天的全站廣告。

商家的第一動機的基礎是有一定比率的折扣用戶轉變成為有價值的忠誠用戶。這種轉化率到底有多高呢?這樣的數據確實很難有特定的結果,即便有了也很難公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數據從側面作出了解。

  1. 消費者在購買優惠券後一般集中於哪一個時間段消費(假設其為購買後的n個月內);
  2. 商家在投放折扣信息後的2n-3n時間段內利潤額和利潤率的同比變動;
  3. 商家在投放折扣信息後n個月後再次投放折扣信息的比率。

在此,因本人資源有限,這些數據到底是什麼樣的?滿足商家盈利率所需達到的指標應該是多少?這些尚無法確定,有待進一步論證,也歡迎各位讀者對上述觀點作出其他補充!

最後從客戶角度講,可能主要由兩大動機驅使。首先,最主要的是價格優勢。團購網站提供的商品折扣一般在3-5折,甚至有一折以下的。如此的折扣足以讓大多數潛在消費者動心。其次,是時尚導向因素。此類網絡團購網站在一定程度的上起到了消費風向標的作用。它往往體現了年輕消費者的時尚理念和生活態度。當然這只是一種附帶影響力,對直接銷售促進帶來的貢獻是有限的。

當價格優勢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動力後,這樣的消費者大多是價格敏感型,由此所帶來的忠誠客戶時有限的。即便是通過他們實現口碑傳播,其傳播對像也大多是和其本身處於同一消費水平上的。當然如前所述,由於從商家獲取的反饋信息不足,在此,對於客戶價值的論斷只是個人臆斷。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見,商家愛寄希望於通過低價吸引忠誠用戶,而消費者則對低價形成依賴,低折扣給商家帶來的客戶忠誠度和利潤率非常有限。而眾多團購網站的競相湧現,目標區域和目標商圈也高度重合。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商家資源的枯竭。商家資源的枯竭將從源頭上為團購產業鏈的發展帶來了困境。對於網絡虛擬團購類網站而言,其主要經營難點在於同商家的談判能力,而針對消費客戶的這事其次。然而,如果網絡團購模式給商家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限的,必然導致網站上游商家資源的短缺,最終影響網絡虛擬團購模式的發展。

由此可見,商家資源的富缺是製約網絡虛擬團購模式發展的核心問題,而城市居民消費水平則是影響商家資源的直接因素。根據目前中國主要城市居民消費水平和網民的綜合現狀。個人認為目前一、二級城市大約可以容納2-3家綜合型網絡團購網站的同期持續運營;三、四級城市可能只能滿足1-2家。這便是由城市商業發展水平和網民結構共同決定的,三年內中國城市網民對網絡團購服務的需求量。

來源:http://www.jingpingw.com.cn/ demands-of-net-uesr-for-group-purchase/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攝影照片,插畫,設計作品,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繫,文章轉自alibuybu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