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零售業是否依賴大作刺激?在電子遊戲行業,尤其是實體零售業,如今是否越來越依賴大作刺激? Wedbush分析師Michael Pachter根據美國三月份的零售數據發表了這樣的看法。
Pachter解釋道受大作刺激的經濟就是說玩家願意為了等待一款大作的發售而忽視其他遊戲。這就是說雖然有大量中等級別的遊戲擺在貨架上,但玩家們都對已經購買的遊戲感到滿意,除非下一款真正的大作出現,否則他們不會關心。
這個現象可以在一些流行遊戲發售後銷量迅速增長看出來。尤其是這些年動視暴雪出品的《使命召喚》系列。
那麼遊戲的銷量是否集中在頂尖遊戲的發售時期?業界的銷量又是否集中在這些遊戲身上? Pachter表示雖然掌握的數據有限,他的觀點也有可能曲解,但還是想分享出來。他表示光從銷售數字上看還無法得出確切的結論。
遊戲市場目前的衰退從三年前開始,在2009年三月市場規模下降以來的36個月裡,只有9個月有所增長,剩下的27個月銷售額都在下降。
下表中可以看到銷售額在2009年之前都是增長勢頭,從2009年後持續在下滑。
09年以後所有增長的月份裡都有一款大作發售。 2009年9月有《光環3:ODST》和《甲殼蟲:搖滾樂隊》。 2010年三月有《戰神3》《寵物小精靈銀/金》和《最終幻想13》。 2010年5月的銷售得到了《荒野大鏢客》和《超級馬里奧銀河2》的強力推動。在2010年10月《輻射:維加斯》《NBA 2k11》和《榮譽勳章》登頂百萬銷量榜。剩下月份中的遊戲你肯定都聽過,甚至還玩過,不再一一介紹。
這些增長的月份都有超大作的出現,尤其很多都是暢銷系列。這些遊戲不但廣受歡迎,曝光度也比非大作遊戲更多,因此打造了良好的反饋循環,幫助未來的續作走的更遠。
然而,也有大作發售的月份銷量不佳的情況出現。今年三月份的遊戲銷量就是如此。在下圖中顯示的前十款暢銷遊戲中包含了一些本應該推動市場業績的新作:《質量效應》,《生化危機》,《極限滑雪》,《街頭霸王》,《鐵拳》和《馬里奧》 。
即使有著這樣的陣容,2012年3月美國的軟件銷售額依然下降了25%,銷量下降了29%。這還是對比2011年同期的數據,要知道2011年3月對比2010年已經在銷量上下降了12%,銷售額下降了16%。
這讓我們陷入矛盾之中,有些時候大作能夠刺激銷量,然而有些時候它們也起不到作用。而且,在銷售榜前10以外的遊戲有何種影響也不清楚。
想要了解排行榜以外的情況,讓我們來看看整個月份的情況,再對比一年前,來了解前十的遊戲和其他遊戲的影響。
根據Piper Jaffray & Co., 兩位分析師Michael Olson 和Andrew Connor 透露。 2011年銷售前十的遊戲貢獻了當月軟件銷售額的38%,當月軟件銷量的30%。
在2012年3月,前十遊戲的銷售額占到39%,有所上升,而銷量下降了2個百分點,為28%。簡單的說就是對比去年同期,前十遊戲的銷量有所下降而收益卻在上漲。
可這樣也無法明確證明什麼。很大的不同在於一年前流行的軟件類型和現在的並不一樣。一年前,銷量最好的遊戲是《寵物小精靈》,其售價相對便宜,而今年排名靠前的遊戲都是定價為60美元的高清主機遊戲。
美國零售業數據統計機構NPD的分析師Lian Callahan評論道:“2012年第一季度較為薄弱的遊戲陣容被認為表明了新發售遊戲的減少會導致整體軟件的下滑。前一年的遊戲發售表現也很糟糕。”
可是有意思的在於“對比2011年同期的數據,2012年第一季度的遊戲銷量下降了37%。而對比2010年發售遊戲在2011年Q1的銷量,2011年發售的遊戲下降了31% 。
這就是說在銷量上,2012年新發售的遊戲還要更低。 Callahan還說道今年1月的新遊戲幾乎沒有,因此整體零售下滑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今年目前為止新遊戲數量減少而導致的。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使命召喚》系列。雖然《現代戰爭3》的整體銷售對比前作《黑色行動》要更低,但這主要是因為Wii, PC和掌機平台的銷量下滑導致的。如今要提超級大作,就肯定少不了《使命召喚》。和《吉他英雄》一樣,《使命召喚》的銷量也越來越集中在發售日以後幾天內的成績,到了下個月,銷售後勁就明顯下降。
Michael Pachter 也同意《黑色行動》是零售商品的製高點。不過他也不確定動視暴雪是否可以做的更好。雖然《使命召喚》的精英服務抑制住了部分銷售的下滑,但是無法確定他們是否還能創造更好的銷售奇蹟。
幾位分析師一直認為的是在這幾年來,電子遊戲的受眾已經改變,這對於遊戲銷量有顯著的影響。 Piper Jaffray的Olson 和Connor 相信“休閒玩家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市場。”Pachter解釋道:“休閒玩家可能已經從實體軟件轉移到移動和社交遊戲,但核心玩家似乎還未改變。”
這就是能夠確定大作刺激市場是否能夠持續的關鍵。核心玩家會作為高清主機軟件銷量的頂樑柱,少數休閒玩家也會購買部分流行遊戲。這就會導致中等層次的遊戲在這些平台上將遭受苦難。而不那麼核心的遊戲平台,比如3DS,以及Wii U將要和如今大受休閒玩家喜愛的遊戲渠道(移動和社交遊戲)展開競爭。不過任天堂專屬遊戲(《馬里奧卡丁車》和《塞爾達》系列等)會繼續從長期,低銷售中取得巨大商業成功。
from:178
本文轉載gamelook,編輯僅做翻譯。詳細請查看原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