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傢工作室想做[超人]遊戲 但最後敗得很慘

我們曾經有希望看到這樣一款有關《超人》的遊戲:在遊戲中,我們化身為內褲外穿的正義戰士,可以將看上去強大的敵人胖揍一頓,甚至將他們打飛,看著他們的身軀在空中劃過優雅的弧線,打碎一幢幢建築物,就像格鬥漫畫裡那樣。

21

但顯然,這最終成瞭一個幻想。我們不僅未能看到這部遊戲的誕生,就連遊戲的制作方Factor 5 工作室,也因此而倒閉。

YouTube 上一個叫做Did You Know Gaming的遊戲頻道展示瞭這段略悲傷的歷史,這個頻道一直關註那些立項但最終未能面世的遊戲作品。在《蝙蝠俠大戰超人》電影即將在下周上映的檔口,我們看著Telltale 宣佈瞭一款新的《蝙蝠俠》遊戲的誕生,以及一款夭折的《超人》遊戲的悲劇。

《超人》系列的遊戲一直是遊戲工作室渴望而懼怕的一個任務:對於這個足可以代表美國文化的系列,做這個遊戲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並且在技術上比《蝙蝠俠》要求更高——對於靠著高科技設備行動的蝙蝠俠,超人飛來飛去的行動方式讓遊戲開發難度更加大;而一旦成功,就是名利雙收的事情。

Factor 5 接下來這個活。這傢成立於1987 年的英國遊戲工作室以其《星球大戰:俠盜中隊》和《龍穴》兩款作品聞名。前者靈感來自同名漫畫,並以電影《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為背景創作瞭一款動作遊戲。在1998 年那個年代,遊戲中真實的飛行動作和射擊體驗讓這款遊戲獲得遊戲界一致好評。

也許是這款遊戲的成功讓他們有瞭做《超人》遊戲的信心。2007 年開始,他們準備策劃一部大型的《超人》遊戲:這部遊戲將配合《超人歸來》電影的續作,構造一個開放的世界。文首的設定是他們宏大設想的縮影。要達成那種效果,這意味著所有作為背景的建築物要可以和玩傢互動。

這意味著要有大量資金支持。Factor 5 是一傢喜歡任天堂平臺的遊戲開發商,前面提到的《星球大戰:俠盜中隊》就是在Nintendo 64 和PC 平臺發售的,這次的作品他們也打算在Wii 上發售——即便他們沒有辦法從摳門的老任那裡拿到更多的開發資金。

這是很冒險的做法:當華納兄弟決定在《超人歸來》電影之後暫緩《超人》系列電影的項目之後,Factor 5 必須獨立設定新的世界觀,而不是可以使用電影的改編。這又加大瞭他們的開發成本。在對資金有苛刻要求的條件下,他們的金主,遊戲發行商Brash Entertainment ,卻是一個盲目且缺乏遊戲開發經驗的公司。

Brash Entertainment 是一傢專註改編授權的公司。2007 年成立的時候,他們融瞭4 億美元,試圖進軍娛樂產業,並把遊戲作為他們的重要的業務。正是他們拿到瞭《超人》的版權並交給瞭Factor 5。

然而事實證明,Brash Entertainment 的商業眼光並不是那麼準。他們多個授權項目被最終是失敗的作品:比如《閃電俠》。這為他們帶瞭巨大的經濟問題,加上2008 年的金融危機,當年11 月,這傢成立一年多的公司關門大吉。

在此之前,為瞭解決他們的危機,他們不得不取消瞭和Factor 的合作並將版權再度賣給他人以回籠資金。這就讓Factor 5 陷入瞭十分尷尬的境地:他們不得不拿著一款遠未完成的遊戲到處尋找新的發行商。然而,沒有一傢公司願意在那種動蕩的經濟環境下接受這樣一款遊戲:還需要大量成本,但是不知道銷量如何的遊戲。

很快,Factor 5 面臨著無法發出工資的困境。2008 年的聖誕節,大量員工離職;次年5 月,工作室宣佈關閉。2010 年,美國分部關閉;2011 年,德國工作室關閉。至此,這個成立瞭24 年的工作室正式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瞭。

22

這也讓這個代號為Blue Steel 的《超人系列》遊戲成為瞭最後一款以《超人》為主角的遊戲嘗試。在此之前,那個號稱收購什麼工作室什麼工作室就會倒閉的“業界毒瘤” EA,於2006 年出品瞭一款名為《超人歸來》的遊戲。雖然沒有開放世界之類的設定,但是他們有錢。EA 拿下瞭電影的遊戲改編權,並請到瞭電影原班人馬配音,開發出瞭不同平臺的版本。即便銷售和評價最後不高,但是EA 並沒有因此受挫。我仿佛看到他們對著Factor 的屍體說:怎麼樣,老子有的是錢。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它似乎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道理:比如沒有金剛鉆,就不要攬《超人》這種瓷器活;比如不是說手裡有瞭各種授權改編,有個什麼“IP”就能成功;比如不要覺得被EA 收購瞭就是壞事,他們的錢能解決很多問題。在眼見著《蝙蝠俠》的系列遊戲如火如荼的時候,真希望他的基友超人,也能夠在遊戲界闖出一片天地。

from:好奇心日報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