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低調的豆瓣

話說,在中國互聯網界,中小型公司沒有哪個不害怕騰訊抄襲,沒有哪個不畏懼騰訊的霸道,即使是大公司也得敬它三分。當然,豆瓣除外。是的,豆瓣,一直低調著,從不怕騰訊。

自的2005年上線一來,豆瓣這個慢公司一直以讀書、電影和音樂三大主題為中心,以Web 2.0的方式聚集用戶。然而,一個公司的發展總該順應時代,順應潮流。之前的豆瓣用戶,能夠通過書評、影評和對音樂的共同愛好來吸引別人,進而相互關注。所謂“以書會友,以友會書”,豆瓣吸引的是有共同品味的人。因此,用戶的忠誠度較高。如今,社交潮流的到來,豆瓣也在嘗試著改變。

1. 豆瓣小組

作為聚集用戶的有效工具,豆瓣天生就有小組功能。小組類似於傳統論壇裡的板塊,每一小組有相應的組長作為管理員。跟論壇不同的是,小組成員有上限。這樣,有些小組哪怕再火爆,其人數也不會太多。

豆瓣小組的發帖是純文本形式的,沒有html也沒有圖片。這使得豆瓣輕便而簡潔。類似於互聯網早期的新聞組。

當然,論壇板塊數量有限。而小組數量卻是無限的。如果把豆瓣比喻成一個分佈式架構,那每個豆瓣成員就是其中的一小台機器。豆瓣成員的一舉一動,看似關係不大,卻又緊密相連。

豆瓣小組的功能,《 停下,你是哪個小組的? 》這篇文章中的這句話最能表達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單的,總有一個豆瓣小組適合你如果還沒有,只要你建一個小組,一定會有人加入進來,從此與你形影相伴。

2. 留言板和豆瓣日記

留言板增加了一對一用戶的交互。豆瓣小組適合“群聊”,而留言板則更像“私聊”。豆瓣日記,雖然比較小眾,用戶不算多。

但這兩種方式都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黏度,讓用戶感覺豆瓣不僅僅是個論壇。

3. 豆瓣小站

這是個被隱藏的輕博客社區。我們在《盤點國內輕博客:寬島、點點和推溜》 一文中雖然少了它,但豆瓣小站的在輕博客方面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原因有三:一、豆瓣的目標用戶為城市小資,而其現有的4500萬活躍用戶大多也是這類人;二、輕博客的主要目標用戶也即豆瓣現有用戶。三、除了小站之外,豆瓣還有很多其它資源吸引這類用戶,這就使得其小站更具魅力。

4. 阿爾法城

豆瓣的主題一直都是城市,讀書、電影和音樂為其三大小主題。阿爾法城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有序的文化小城。

豆瓣成員能夠屬於多個小組,但只能屬於一座阿爾法城。城中成員擁有平等的權利,可以較為民主的做出城中決策。同時,豆瓣成員可以搬離城鎮,去往另座城。

這很接近與現實中的城市生活,而城市的主題則不限於讀書、電影和音樂,也可以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真的和城市映射起來,這是不是比QQ群還厲害?

5. 豆瓣說

事實上,豆瓣早已有這個功能。上圖就是豆瓣左上角的“我說”框框,可以說是“豆瓣說”的原型。而“豆瓣廣播”功能也承擔了類似“說”的責任,但由於廣播的消息多而雜導致效果不佳。

上圖就是“豆瓣說”,學了不少Twitter的東西吧?它是“我說”框框和“豆瓣廣播”功能的結合體。不過,與“豆瓣廣播”相比,在功能上更為簡潔,卻又在無形中降低了用戶交互的成本,而增加了用戶交互的動力和活力。

社交浪潮一波又一波,豆瓣也在這一波波浪潮中被沖成個“傳統”社區。然而,豆瓣是個很有活力的公司。改變,是必然的。而豆瓣沒有大膽冒進,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小範圍的測試各種功能。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豆瓣原有用戶比較忠誠,大範圍的改變勢必造成不適。

當然,這一波波浪潮,衝出的不僅是豆瓣的一步步改變,一各個創新,還有“豆瓣系”。如張沈鵬的42區和一首歌,都是非常有活力的豆瓣系社區。

回到開頭,豆瓣之所以不怕騰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世界上沒有第二家豆瓣,豆瓣也僅此一家。城市小資用戶不來這裡,上哪兒去?

本文為game2.tw作者何李石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您對該話題感興趣,可以留言評論,也可以通過作者新浪微博或者博客和他交流。如果您對Game2.tw其他內容也感興趣,請通過RSS訂閱我們,或者在微博上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game2網誌:除特殊說明,本站所提供的圖片,文章均轉載其他站點,如需使用請聯繫原作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