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25萬元:詳解小團隊做VR遊戲真實成本

【Gamelook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Gamelook報道/我們都知道做VR遊戲不容易,但想要做一個盈利的VR遊戲就更加困難,如今,不止一傢開發商開始討論這個問題。最近,獨立開發者Joe Radak在博客中詳細介紹瞭他的VR遊戲研發成本,即便是按照最低的開支,這個項目也給他的團隊帶來瞭25萬元的虧損。不管是已經在做VR還是正在考慮進入這個領域,開發者們都可以通過這篇文章瞭解下VR遊戲研發成本方面的一些真相:

據《Light Repair Team #4》開發商Eerie Bear Games創始人Joe Radak發佈的一個博客顯示,該團隊做這款HTC Vive解謎遊戲損失瞭超過3.6萬美元(近25萬元人民幣)。他表示已經看到一些開發者們公開討論VR遊戲研發的艱難,比如我們此前介紹過的RocketWerks創始人Dean Hall就曾透露其HTC Vive策略設計遊戲《Out of Ammo》虧損並導致團隊不再想繼續研發VR遊戲的消息。Hall建議開發者們接受平臺或者發行商的協議做專屬遊戲,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最小化損失,但是,專屬遊戲的做法讓很多玩傢感到沮喪。

17

Hall在此前的采訪中說,“消費者們把對PC遊戲市場的預期直接轉移到瞭VR平臺,特別明顯的是,他們希望用很低的價格買到非常高質量的遊戲體驗。我經常看到很多博客、評測和評論,比如‘果然他們增加瞭X功能/玩法,他們就會賺更多錢’,但問題是,並不能隻是因為一個玩傢需要,就意味著所有人都想要這樣的功能,更何況是VR遊戲玩傢數量非常少的情況下”。

在此之前,Hall曾是著名生存射擊遊戲《DayZ》的主策,這個從mod演變而來的遊戲獲得瞭超過1億美元的收入,他解釋稱,開發商們需要與發行商合作,因為目前的VR市場還無法賺錢。“這裡說的賺錢並不是讓你賺夠買法拉利的前,而是讓你維持工作室生存的資金,人們每當談到獲得Oculus、Facebook、英特爾扽公司資金的開發商們的時候,都會覺得他們把遊戲賣掉然後撒手不管,用賺的的資金去買瞭一個小島逍遙自在去瞭。但實際上,這些開發者們拿專屬協議扶持資金是因為,如果沒有這些資金,他們的遊戲根本做不出來”。

Radak貼出的《Light Repair Team #4》則把這個事情讓我們看的更加清楚,該遊戲沒有獲得任何發行協議,完全由Radak出資,先期投入瞭14周的時間做瞭95%的內容,隨後幾名好朋友和共同創始人幫助完成瞭研發,同時在Steam和Vive平臺推出,但到瞭最後,他們連研發成本都沒有收回,Radak還詳細貼出瞭他的遊戲研發預算細節:

10

研發這款遊戲的總資金46530美元,攤開來看:4人4個月開支總計4萬美元(每人每月薪水2500美元),公司建立和法務開支3500美元;三個月服務器成本30美元;兩個音樂制作外包費用3000美元左右。

但這些是直接涉及《Light Repair Team #4》的費用,Radak還指出,還應該註意的是其他工作室常規開支,比如:一個VR工作站平均成本1500美元、購買Vive/Rift成本600-800美元、辦公室租賃成本500-5000美元/月、良好的網絡環境成本110-180美元/月、每名開發者的桌椅費用1000美元、辦公室常規消耗150美元、其他工具250美元/月,這還不包括Unity Pro、Maya、或者其他付費工具的授權費。

但即便是去掉這些之後,你仍然需要更多開支,Eerie Bear Games仍然必須支付稅收、虛幻引擎授權費以及Valve在Steam平臺的分成費。

他在博客中寫道:“對於每份全價8美元售出的遊戲,我們獲得大概5.2美元收入,如果預算足夠,我們需要賣出去8949套遊戲,由於我們還參與瞭Steam所有的促銷活動,我們必須賣出更多才能收回成本,我們都是在傢用個人的”。

12

所以,這個遊戲到底給Radak以及他的團隊帶來瞭多少利潤呢?一分錢都沒有賺,實際上他們還因此虧損瞭不少。

Radak說,“銷量大概是2300份,不包括稅收和其他必須支付的授權費,我們的收入大約1.4萬美元,即便是按照最低的成本來算,它也是不盈利的。另外,在4月份登錄Vive之後,我們還陸續推出瞭幾次更新,所以額外的開支我都沒有算進去”。

16

“我們承擔瞭風險,實際上所有VR開發商都在承擔風險。對我們來說,它在經濟上是虧損的,而對於其他開發商來說,我也可以確定大多數都不盈利。從商人角度出發,這麼做是愚蠢而魯莽的行為,但對於VR來說,這是必須經過的階段,如果想要在VR領域成功,你就躲不開這個階段。如果人們不夠魯莽,如果沒有Oculus或者因特爾這樣的公司出資幫助研發,VR根本就活不瞭多久”。

Radak接著在博客中表示,“如果你下一次看到某個開發商宣佈他們做Oculus專屬遊戲,或者從其他公司獲得資金並且在遊戲裡推廣其他人的產品,或者任何類似的事情,你要記得: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傷害消費者,他們隻是希望生存下去並且推動VR行業向前發展”。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