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技記者:我們正經歷一次科技泡沫

1

近期,國外著名科技記者Adam Lashinsky表示,他收到自己曾報道過的公司——Arista Networks的要約,可在該公司即將到來的首次公開發行(IPO)中購買股份。該要約內容很清晰,具體到他可按發行價購買的股份數目。Lashinsky表示,這可能預示著我們可能面臨一次科技泡沫。

Lashinsky在幾周前收到網絡公司Arista的要約,該公司代表表示,本次要約直接來自CEO Jayshree Ullal。Lashinsky詢問是否有其他記者收到同類要約,對方表示其上市文件S-1表格中存在一份股份計劃,但沒有透露更多信息。

Lashinsky表示,這種事情在之前也有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網絡泡沫前,他的同事,San Jose Mercury News的記者曾收到“親情”股份配售要約。在時機看起來正好的時候,公司董事的這種不顧倫理的行為隻能說明,事情會發生轉折。

adam-lashinsky-1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的信號。一些人會依靠比較價值分析,得到公司估值過高的結論。其他人會利用房地產緊俏、工程師工資過高、舊金山的餐館難訂到桌位等信息來做出判斷。

Lashinsky表示,根據自己的經驗,報道科技行業的記者崗位過剩是一個預兆。除瞭紐約客、紐約時報等傳統媒體外,報道科技行業的新興數字出版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PandoDaily、The Information、Re/code、Mashable等,這也進一步促使非業內媒體加大對科技行業的報道。眾多從業者都在報道一些“微獨傢”新聞,這些新聞新鮮、獨特,但隻與一小部分人有關,多數人並不關心。在上一次泡沫前,還有Upside、Red Herring等媒體,但現在鮮有人聽說過它們。Lashinsky表示,下一次泡沫也會淘汰不少公司。

各種業內會議也是一種指標。Lashinsky表示,自己曾一周至少參加四次這種會議,這還不算那種非正式及他同事參加的會議。多數聚會的內容相同,連餐廳也一樣。但在泡沫破滅後,邀請函一下子就減少瞭。

Lashinsky表示,現在科技界正在玩搶椅子遊戲,總會有人被剩下,隻是時間未定。科技界總會經歷急劇增長、平緩發展、破滅的周期,他自己則會關註一些仍在發展中的真正有趣的公司。Lashinsky仍記得在網絡泡沫時期采訪Google的情景,當時它的業務模式並不清晰,前景卻令人樂觀。

via fortune

相關:

最近科技股價受挫意味著什麼?答案就是,沒人知道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