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之死

我們這一代人是電腦陪著長大的,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那些因為網絡而生的快樂、感動、哀傷、不平和憤怒,你還記得嗎?

刷人人,五毛美分留學黨,織微博,吐槽八卦地圖炮,玩豆瓣,吃喝玩樂無下限。莊子說,知無涯,生有涯,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知識海洋中去純屬有病。那麼,今天我們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底洞似的社交網絡裡去,又算什麼呢?

我們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社交網絡上,可是,社交網絡的容量其實是有限的,它容納不了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人在其中也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會迷失,也會厭煩。微博上的各種口水和罵戰難道不讓人感到厭煩嗎?人人上的各種真相和轉載難道不讓人感到啼笑皆非嗎?你又能在5000萬的豆瓣用戶中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

當用戶人數增長到數千萬級的規模,社交網站必然會面臨發展的瓶頸的難關,1/99原則(1%的人創建內容,10%的人可能對這些內容進行評論,另外89 %的人只會瀏覽)的副作用此時會越來越大,有價值有用的信息會急劇下降,核心用戶也會隨之流失,尋找新的棲息地。想像一下,有一天,你原來認識的朋友都走了,你身邊全是冗雜無用的垃圾信息和新加入的陌生人,你還會對社交網絡懷有持之以恆的感情和興趣嗎?你還會堅守下去嗎?

當用戶開始猛增,其實,社交網站已經就慢慢開始了它的死亡,從長遠看,無論國外的Facebook、Twitter或是國內的微博、人人網,在成熟階段都面臨老用戶流失、新用戶增長乏力的問題。或許它們現在看起來還活得很風光,但不斷增長的用戶實則如同不斷孳生的病菌一般逐漸侵蝕整個社交網絡的機體。直到它們醒悟過來的時候,卻已經遲了,那時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或者,在那時社交網站也不再是單獨的產品,甚至不是一個單獨的概念,而是深刻地融入進整個互聯網之中,以一種嶄新的面目和形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結合起來,為我們帶來更大的便利和更優秀的體驗。那時社交網絡的死或許是整個互聯網的一次新生。

這大概就是社交網絡的必死之路。

文章翻譯轉載tech2ipo.com.若需要轉載本文,請註明轉載自tech2ipo.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