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大學社會關係研究所的人員稱,人們在短信中比在有聲交談中更容易說真話。
Fred Conrad,作為研究所的主管,同時也是本次調查的負責人和資深心理學家,對於調查的初期結果頗感意外。
Fred Conrad在研究所的在線版校友雜誌上解釋到:這樣的意外來自於許多人都認為短信會降低透露敏感信息的可能性,因為它創建了一個持久的提問和回答記錄,而其他人可能會通過各種渠道看到短信內容。
但是,相較於聲音的回复,人們在短信回复時會給出更精確的答案,不太可能是如同四捨五入般的估計。 Conrad稱發短信的人可以提供更準確的答案,因為相較於實時性談話,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自己的答案。
Michael Schober是Conrad的同事,也是一位心理學教授及社會調查畢業生部門的負責人稱:我們的調查還處於初級階段,但目前為止我們發現發短信會降低人們掩蓋事實的可能性,或者在採訪中報喜不報憂的情況——即使他們知道短信的另一頭是有思想的人類。
但是他補充道:我們不能確定哪種人會透露更多真相,也不知道人們發短信習慣的影響。比如短信頻繁的人和比頻繁的人。
有600位iPhone用戶參加了第二次的調查,為了對以下情況作比較:詢問形式(電話或短信),詢問人(真人或電腦),詢問環境(有人陪同或多人對話等)
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是在逛超市或散步這樣需要一心兩用的情況下,人們通過短信依然可以提供更加有深度更加誠實的回答。
相較於審問犯人的勞心勞力,警探們是否會通過短信獲取犯人們的認罪?昂貴的測謊儀是否會被面對面的簡單短信對話所取代?這個似乎不太可能。不過,下次你要是想得到誠實的答案,別打電話了,給他發短信吧。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編輯僅做翻譯,若有侵犯您權益,請聯繫編輯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