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新政背後並購的死與生:洗牌來得更快

19

我們轉型瞭。”幾天前,糾糾直播創始人告訴。至於原因,她沒有多說,“很自然的轉型。”

今年4月1日,曾獲得趙寶剛導演數百萬天使融資的糾糾正式踏入直播行業,上線瞭糾糾直播,“宇宙首款雙人CP/PK的直播App”成為這傢入局並不算早的直播平臺的辨識度。不過僅兩個月後的6月,他們的宣傳核心便似乎從糾糾直播轉為瞭糾糾出品,公司也從直播平臺轉型為包括直播內容和網劇在內的網絡視頻內容生產公司,甚至自傢生產的網絡內容也選擇放到一直播、美拍、花椒等更大的平臺上直播。

這多少印出整個直播行業的現狀——在大資本入局時代,用戶與資源紛紛湧向頭部平臺,小直播站愈加支撐乏力、無以為繼。說起來,及早撤退、安然轉型的糾糾算是幸運。曾有分析認為,現今存在著的300多傢直播平臺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將有超200傢倒下。“直播行業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鬥魚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而在9月的一次采訪中,六間房(石榴直播)創始人劉巖也提到,現在每周都有三四傢直播平臺找過來尋求收購。

並購也確然正在行業中發生。8月11日,微軟宣佈,已收購低延遲互動流媒體直播服務平臺Beam; 11月15日,龍珠直播股東遊久時代發佈公告,蘇寧旗下的聚力傳媒(PPTV),將通過收購股權等投資方式取得遊視網絡分拆之後的直播公司100%股權和電競公司25%股權……資金短缺、巨頭入場、政策幹預,幾場並購掩映之下的行業洗牌正伺機而動。

雙證上崗與直播新政背後的並購生意

11月4日,國傢網信辦發佈《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稱“規定”),對直播行業制定瞭20條規范,規范中雙資質、實名登記、設立總編輯、先審後發、設定黑名單、即時阻斷成為備受關註的內容。按照《規定》,這些要求都將在12月1日正式落地。

這也意味著直播平臺在運營成本上面臨更多考驗,對於本就承受巨大帶寬成本、運營成本、推廣成本的中小平臺而言無異於向死亡線繼續邁進。而政策開始幹預傳遞的另一個信息是,整個行業受到相關部門密切關註,瘋狂式爆發即將觸及行業底線,魚龍混雜時代將成為過去。

更早之前、9月9日廣電總局“雙證上崗”的規定被認為是行業洗牌的開始,重申直播平臺必須獲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以及新增的必須獲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成為擺在所有根基不深、背景不厚的年輕直播平臺面前最現實的問題,苦惱的甚至包括鬥魚、龍珠、熊貓這樣活躍度排名靠前的直播平臺。早前它們都隻涉及電競業務,在證件方面並未過多籌謀,而現在,這成為它們必須掛在網站底端的行業準入證明。當然,中間過程困難重重,難點有二:其一,持證企業須為國有控股企業;其二,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

兩項硬性指標也由此引發瞭行業內的兩種選擇:大型平臺尋找能夠並購持證的“殼資源”,小公司尋求被持證企業並購。

此前據《南方日報》報道,在廣電總局的通知下發後,有能力的直播平臺都在打並購的主意,一傢公司甚至以3000萬的高價並購瞭一傢公司,隻為一張證件。除瞭價格的高昂,整個過程也包括估值、非直播業務的剝離等交易流程的復雜。

而許可證要求的另一面是,財力不足以支撐辦證、收證的小平臺也開始尋找被並購的機會。在行業內,YY旗下的YY Live與虎牙直播共用一個視聽許可證,戰旗TV的許可證來自於老東傢浙報傳媒,映客直播的視聽許可證則來自於其創始人曾供職許久的多米音樂,在“一證一平臺”政策還未見端倪的今天,尋得持證企業的並購也是曲線救國的方式。

不過,六間房創始人劉巖也表示,視聽許可證的缺少會是行業裡的潛在問題,但現在並沒有看到因為視聽許可證而導致行業並購增多的現象。“在現階段直播行業最顯性的問題不是資質問題,還是商業問題,考驗著平臺對商業的處理能力。”

洗牌期裡的各取所需

平臺尋求收購,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成本與收入、規模的不平衡。眾多平臺趕上瞭直播行業起飛的風口,卻在日復一日的運營中收效甚微。運營、流量、資源的多方不足是他們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一下科技創始人兼CEO韓坤分析說,市場上有很多傢直播平臺的存在也說明瞭直播的技術門檻並不是特別高,這是主要強調運營能力的行業。“現在移動互聯網推廣成本特別高,如果沒有穩定資源導入用戶,直播平臺很難生存。”

據方正證券預計,直播市場規模2016 年將達到150 億,2020年將達到600 億,而中金在線研報認為,直播將在2020年達到千億規模,整個直播行業相對而言還處於擴張期,有眾多小型玩傢不斷湧入,“但市場最終會收斂到有限的玩傢。”六間房創始人劉巖分析,“直播行業是有一個用戶量、利潤與收入的臨界值的,如果達不到這個臨界值平臺是難以存活的。此前嘗試過的小廠商會逐漸發現難以為繼,在一定時間它們觸不到臨界值就會尋求被並購的機會。”

龍珠直播CEO陳琦棟就曾在內部信中說明瞭接受收購的原因,“目前直播行業良莠不齊,資本充斥的同時,行業面臨巨大的洗牌,我們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打仗, 由於蘇寧的財務保證,我們在未來,不會出現競爭對手可能面臨的狀況——融不到錢就公司瞬死;我需要志同道合的戰略合作夥伴,僅僅有錢是不夠的。”

而對於收購方而言,收購的目的在於補足原有業務線。鬥魚直播相關負責人分析說,“一些巨頭可能會通過收購中小直播平臺以填補其在直播領域的空白。”在此之前,收購龍珠直播的PPTV及其背後的蘇寧,投資鬥魚的騰訊也都是如此。

大型平臺也同樣有擴展業務方向與市場的需求。韓坤透露說,確實已經有一些直播平臺找上瞭門。“一個團隊能夠快速做出來一個直播產品,說明還是具有一定的技術與產品基礎的。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直播平臺願意和我們一起合作,一起做更大的市場。”

對於尚在擴張、仍需燒錢的直播平臺來說,找到需要拓展直播業務爭奪入口,並擁有流量優勢和用戶資源的買傢自然幸運。但巨頭在直播行業的佈局漸漸落成,尋求收購的平臺也日漸增多,找到合適的收購方也變得艱難。劉巖告訴,“其實行業收購對大廠商而言意義不是特別大,互相導流的機會不是特別多,除非是特色領域,不然很難出現加法效應。現今以及未來行業並購的發生隻會是小廠商生存危機的原因,不是現象級的重組。”

寡頭時代與群雄割據

韓坤也表示, “並購可能會有,但是更多的是死亡。” 而死亡戰、轉型戰已然開始。“大聲宣揚好的,偷偷埋掉死的”不僅僅隻適用於VC行業的從業者,在直播行業,許多平臺也已經默默轉型。

至於未來的行業格局,鬥魚直播相關負責人認為,“按照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來看,一直是隻有第一,罕有第二,做到行業第一會有更多的資金、資源、用戶湧入,而行業第二、第三往往會被邊緣化。直播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六間房創始人劉巖則分析說,直播行業未來一定是很多傢並存的行業,不是寡頭的行業。其一,社區類產品具有自洽的財務系統,尤其是直播產品具有用戶造血機制,能生存的不隻是幾傢小廠商;其二,在很多方向也有很多專業領域的直播,比如新聞站、視頻站、電商站,直播會成為互聯網的基礎建設。“直播行業是容量巨大的行當,會不斷融合上下遊相關的行業,不會是老大吃老二、老二吃老三的情況,它更像傳統演藝,劉老根大舞臺與郭德綱的德雲社,不是誰搶誰的飯就不能生存瞭,直播不過是它的一種互聯網產品形式。”

一下科技創始人韓坤在采訪中也表達瞭直播將成為各傢標配的觀點,比如媒體可以推出直播訪談、企業可以宣傳自傢產品,每一個領域的直播影響某一個群體、達到某一個特定目的。

但平臺級的直播會產生行業寡頭,“我們可以看到用戶正越來越集中於頭部。”

雖然這些觀點乍看略有差異,但或許已經反映瞭2017年直播行業的趨勢:1。平臺並購與內容並購會發生,但並不是現象級的行業重組機會,一方面是巨頭或大平臺補足業務線與爭奪流量入口,一方面是中小型直播平臺獲得資源與資金;2。直播會成為互聯網基礎建設與標配,成為每一傢互聯網巨頭的工具;3。在方向會更垂直與細分,而每一個垂直領域也許會出現各自的領先者;4。整個直播行業會誕生平臺級的巨頭,而或許巨頭就將在2017年誕生。

from:新浪科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