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是網絡直播的元年,又是呈火爆增長態勢的一年,其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互聯網文化業態。根據新浪微博、CNNIC等機構的統計,現階段直播平臺已經超過200傢,市場規模達到90億元,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2.35億,占到網民總體的45.8%。面對這種趨勢,隻能用兩個字形容:牛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LOL S6的全球總決賽冠軍戰的獨立觀看人數超過4300萬,再創歷史新高。用戶量、媒體報道頻率、資本熱度等數據均顯示,直播已成為遊戲行業不可忽視的領域。
遊戲直播的資本熱潮
在資本熱潮的鼓動下,遊戲直播行業開始大量燒錢,以達到迅速占領市場的目的。其中兩項燒錢最為厲害,帶寬與遊戲主播。在美國其寬帶幾乎沒有成本,由於在美國用戶會為瞭視頻支付更多的帶寬套餐,因而在美國,如果網站有大量的內容,電信運營商會非常樂意開放接入帶寬。
然而在中國,帶寬是視頻行業無法避免的問題。有媒體指出,以最低的碼率為800K來算,一個同時在線百萬的直播平臺,每個月僅僅帶寬費用就高達3000萬到4000萬元之間。其中能明顯確定的是,虎牙在2015年帶寬的預算就高達2.6億元,也就是一個月2000萬+。
而主播作為目前直播平臺最主要的內容來源,則其成本更高。2014年10月,《英雄聯盟》著名選手草莓退役後,以500萬元年薪簽約戰旗,而據報道,草莓之前的月薪隻有2萬元,頓時引發網友一陣熱議。然而這隻是冰山一角,伴隨著鬥魚、戰旗的入陣,一線主播從幾十萬的年薪迅速上漲至千萬級別。
在帶寬與主播兩大壓迫之下,整個直播行業甚至處於一個“燒錢”的狀態,尤其是主播,主播擁有大量的粉絲與人氣,是一個直播平臺主要的內容來源,拿下瞭主播就拿下瞭市場份額。不少人更是表示,直播行業本身就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擁有金錢從而能擁有主播,便有瞭用戶,但主播水漲船高的後面,錢也就越不值錢,而這正是遊戲主播頻繁跳槽的主要原因。
火熱背後 競爭愈發激烈
電競直播行業的火熱,使得大量的熱錢進入該領域,電競直播平臺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加快瞭優勝劣汰速度。
在今年上半年時,中國遊戲直播市場大多數主要靠人氣主播來拉動平臺用戶量,這些主播中有普通人也有專業的電競選手,他們通過直播手把手教學,或者精彩視頻剪輯,在直播平臺、微博、微信、自媒體等平臺傳播,人氣不斷提升,如風雲榜“年度人氣電競主播”的得主小智、MISS、PDD均屬於超人氣遊戲主播,其影響力堪比娛樂圈大腕。下半年,大量的電競賽事給遊戲帶來巨大的關註度。如10月的LOL S6賽事,可謂是直播平臺的春晚,賽事熱度、影響力、觀看直播的用戶數等多個方面,都達到瞭歷史之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遊戲直播市場已形成初步的商業化模式,競爭核心要素分為:資金、內容、主播;通俗的來講就是增值服務、遊戲聯運、廣告、內容訂閱、電商和體育競猜。但直播平臺依舊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謀求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新政加速瞭行業洗牌
2016年12月1日,國傢網信辦發佈《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重拳整治網絡直播亂象,對直播和平臺都做出瞭更為嚴格的要求。要求新聞類直播實名制,平臺必須有“雙證”。這也導致一些沒有運營資質、之前靠打“擦邊球”的中小平臺很難生存下去。
大勢所趨的直播移動化
隨著通信技術的提升、網民數量的增加,為移動直播這一超級風口的到來提供瞭現實的“技術土壤”。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移動直播平臺在2015年真正迎來爆發,從秀場直播、遊戲直播到泛娛樂直播再到泛生活直播、全民直播,網絡直播不斷向垂直領域多元化發展,資本不斷湧入,玩傢越來越多,BAT、樂視、小米等國內主流科技公司紛紛加入,儼然一片廝殺之勢。盡管如此,目前移動直播還有幾個瓶頸亟待解決。
一個是針對視頻平臺方面的,還需要做出更多的改變,互動是直播平臺的一大特色,需要更便捷的一鍵互動,才會達到越來越高的互動要求;
另一個則是針對用戶而言,流量成本是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是否可以聯合聯通、電信運營商推出更實惠的觀賞包,零費用觀看視頻。推出針對視頻平臺的合作,讓用戶觀看成本更低。
未來直播行業的盈利
對於如火如荼的事物,人們不免多問一句,它的未來又將去往何處?直播平臺必須找到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第一個是想辦法刺激用戶持續性消費。
第二,是原生廣告的植入。
直播商業模式說到底,主要有兩個方向:流量變現和用戶變現。無論是打賞或者和主播做一些深層次的互動挖掘,這種跟情感關系比較大,就是用戶變現。
在流量變現上,直播最近成為很多互聯網巨頭的標配,也是因為它有大量的流量,要找新渠道作為流量變現的轉化。
遊戲直播盈利可探尋的方向還有廣告盈利、付費訂閱、競猜活動。
直播平臺除瞭考慮自身的商業模式外,還要警惕BAT們的“虎視眈眈”。
from:上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