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大不同 日本渠道商眼中的APP市場


GameLook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GameLook報道/遊戲行業進入手遊時代之後,全球化發行的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將視線放在瞭海外市場。來自國內大佬們的數據和指點我們都聽得比較多瞭,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其他海外地區的市場來看同樣的問題的話,或許會有不少新的發現,今天GameLook就和大傢分享一則日本Metaps的CEO佐藤航陽的專訪,看看他眼中的全球APP市場又有哪些我們不曾註意的地方。

Metaps是日本的Android應用推廣及營銷機構,目前使用其平臺的應用累計下載量已經高達10億。Metaps的產品包括DirectTAP、Exchanger和metaps支付墻等。

Metaps的CEO佐藤航陽

以下是GameLook對專訪內容的整理:

Metaps是2011年開始運營的,和當時相比現在的APP市場有哪些巨大的變化?

變化最大的還是APP的收益化比以前容易瞭很多,其次是規模,1~2年內能夠增加1億用戶,放在以前絕對是難以想象的。另外如今的市場上獨立開發者的產品也能有“5000萬用戶、2000萬DAU”這樣的數據表現,就我個人來說還覺得市場的變化有些不可思議。

日本和其他國傢地區在發行方面有什麼區別?

海外市場上基本不存在“我們是不是要做全球化”這樣的議論和概念,在發行的時候也隻是打包把全球所有的國傢都勾選一下,然後指不定哪天就在某個不知名的國傢火瞭,這是海外市場產品的發行方式。但日本公司會針對每個國傢展開詳細的調查,本地化也是考慮的比較多的一個要素,在操作上要比其他地區繁瑣、嚴密很多。APP方面,如果要追求規模的話,那我的建議是先出瞭再說。如今的市場有著非常高的不定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款火的會是什麼樣的產品。就算去問那些全球暢銷大作的制作人,他們可能自己也摸不著頭腦。

海外APP成功案例裡,很多人都是基於自己的興趣來制作的吧。

是的,遊戲方面很多制作者都是從興趣出發的,真正有計劃瞄準空白市場去做產品的人確實不多。

從國傢地區來看,哪個國傢更有發展勢頭?

那肯定是印度瞭。雖然目前印度地區廣告收益性又低、用戶付費也無從談起、智能機普及率也不高,通信水平還停留在2G的世界。但是印度地區的APP下載的成長率壓倒性的強勢,你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國傢的潛力。

日本和韓國市場都是以國內APP為主導,您是怎麼看待這個現象的?

確實如此,雖然這對於國內開發商來說是好事,但背後也折射出這兩個地區有著很強的語言問題。現在華人遍佈全球、新加坡人很多都會英語和中文,但在日本純英語的APP就沒有市場,日本用戶隻會使用日語APP。這一點韓國也是一樣,這是這兩個市場最獨特的地方。

從全球榜單來看,臺灣、泰國這些地區用戶的口味好像和日本更為接近,這是不是意味著比起歐美市場,亞洲市場對日本來說更容易推廣?

是的,目前日系APP能夠火起來的,基本上也就是臺灣地區瞭。事實上臺灣的便利店也放著包括日本的雜志、漫畫在內的商品,臺灣地區對日本文化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所以我認為,臺灣地區是日本產品最容易推廣的市場。

高品質幾乎是日產遊戲的代名詞

和海外的發行相比,日本有哪些地方更突出?

這方面,日本人的“創造性”和“嚴密程度”是世界第一的,特別是在遊戲的設計方面,非常的細致,恐怕地球上沒有哪個地區的人能夠在這方面比日本人更厲害瞭。

這也是一種文化吧,比如日本人都是看JUMP漫畫、玩任天堂的遊戲長大的,一直接觸這些高等級東西,自己的標準也提高瞭。

是這樣的,而且日本這個地區本來人口就不多,市場規模要做大隻能通過提高ARPU來實現。一般情況下,ARPU低也可以通過用戶數量來克服,然後把市場規模做大。但這條路子在日本行不通,日本就這麼點地方這麼點人,必須想方設法提高用戶的LTV(生命周期總產值),那些異常嚴密的思路和數據實際上就是為瞭這一目的服務的。

日本人善於創造,但卻不善於賺錢,您認為是這樣嗎?

日本人確實不太擅長做市場,就像日本社會上不太會有人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主張,這被認為是一種“出格”,這種國民性到瞭商業活動上就成瞭弱點。而在印度和中國,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不舉手的人就沒有存在感,所以在他們在PR和市場方面要比日本人厲害得多。

您認為是否有必要將這些分工,然後合作開展呢?

沒錯,在這方面gumi其實做得非常不錯,自己也會發遊戲,做海外市場的時候也會和當地的企業進行合作,並且把市場的工作一並交給當地的企業。從目前全球APP市場的格局來看,地區和地區之間市場差異巨大,由產品開發公司完全負責海外的發行幾乎是不可能的,分工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