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look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Gamelook報道/在手遊市場,獨立遊戲往往以新穎創新的玩法讓我們眼前一亮,而跑酷手遊則是休閑類別中長盛不衰的大品類,而且屢有大作出現。作為最早的手遊品類之一,跑酷遊戲目前有橫版、豎版、Y軸跑酷等類別。不過,筆者今天要說的這款跑酷手遊和以上三類都有明顯差別,除瞭跑酷玩法之外,《變色狂奔(Chameleon Run)》還加入瞭物理解謎玩法,而且和大多數同類作品不同的是,該遊戲是以關卡形式推出,每個關卡都具有很強的可重復性。
據Gamelook瞭解,該遊戲由捷克獨立工作室Hyperbolic Magnetism研發,Noodlecake Studios負責發行,該遊戲最初是開發者Jan Ilavsky參加一次Game Jam活動48小時內用單手做成的創意原型,由於上傳瞭源代碼,《變色狂奔》還曾被很多人盜版,而且Jan Ilavsky本人還是色盲。更不可思議的是,美國時間4月7日上架之後,該遊戲獲得瞭蘋果153個地區的首頁大圖推薦,一天內在iPhone和iPad雙平臺拿到瞭2536次推薦。
那麼,《變色狂奔》到底為何受到蘋果如此的青睞?一個色盲開發者到底是如何做出瞭這樣一款簡約精美而且視覺風格獨特的手遊?請看Gamelook帶來的詳細介紹:
遊戲宣傳片
跑酷+物理解謎:簡約而精美的藝術品
第一眼看上去,很多人會以為《變色狂奔》是一款精美的解謎遊戲,由單色圖形組成的簡約界面、搭配協調的顏色以及節奏明快的音樂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
和絕大多數跑酷遊戲不同的是,《變色狂奔》除瞭需要玩傢控制角色奔跑、跳躍和收集道具之外,還需要根據不同顏色的跑道及時調整角色的顏色,利用物理玩法在最短的時間裡通過不同的跑道。
在操作上,該遊戲需要雙手控制:你可以點擊右邊屏幕控制角色的移動與跳躍,而如果要通過不同色塊的跑道,則需要左手控制顏色的轉變,因為如果角色和跑道顏色不同就意味著遊戲失敗。
遊戲玩法視頻
從遊戲表現形式上,《變色狂奔》采用瞭關卡式的結構,每個關卡都有三個不同的目標,達成固定的任務數量才可以解鎖更多的關卡。在跑酷的過程中,玩傢們可以雙擊屏幕盡心二連跳甚至更多的花樣跳躍動作。在遊戲中,玩傢們的目標就是不斷地跳躍,盡可能地不讓角色落到不同顏色的跑道上。
不過,玩傢不用選擇具體的顏色進行轉變,隻需要在角色跳起之後點擊左邊的按鈕就可以自動變成下一個跑道上的顏色。玩傢除瞭變換角色顏色之外,還可以通過特殊跳躍的方式略過一些比較短距離的不同顏色跑道,因此,雙按鈕操作並沒有給遊戲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除瞭跑酷玩法之外,該遊戲還加入瞭物理因素,比如位置和形狀各異的平衡木,玩傢可以讓角色跳上去,改變它們的重心以跳到不同的跑道上。在每個關卡中都有三個目標,玩傢需要完成2個目標才能解鎖加成道具以更快通關。三個任務完成之後,還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過關得到更高的星級評價,甚至可以進入排行榜。
《變色狂奔》的由來:一個48小時的創意原型和色盲開發者背後的故事
Hyperbolic Magnetism位於捷克共和國首都佈拉格,目前由Jan ‘Split’ Ilavsky和Vladimir ‘Loki’ Hrincar兩人組成。該工作室的官網介紹如下:
“我們90年代末就開始一起做PC遊戲瞭,不過隨著App Store的興起,很快轉向瞭手遊。我們的目標始終是做一款玩法獨特、優秀且視覺簡潔的手遊,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我們一直都在不斷地探索,推出的遊戲包括物理解謎類的《Lums》、像素風動作遊戲《Oh My Heart》、編程邏輯解謎遊戲《Perfect Paths》以及剛剛發佈的解謎跑酷《變色狂奔》。”
遊戲發佈之前,發行商Noodlecake Studios在官網博客中貼出瞭《變色狂奔》開發者的簡單復盤,博客中說,“現在,你們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我們本周即將發佈的《變色狂奔》。然而,可能你們都不知道的是,這個需要顏色變換的跑酷遊戲是一個色盲開發者制作的,在創作該遊戲的時候,他還因為受傷而隻能使用單隻胳膊研發創意原型,如果再說更多的話,那就是還曾有人不止一次地盜竊他的源代碼並且發佈瞭同名遊戲。”
以下是Gamelook整理的完整故事:
2013年暑期的時候,我騎踢腿自行車(kickbike)的時候摔傷瞭胳膊,由於當時非常喜歡Ludum Dare活動,盡管當時隻有一隻胳膊可以使用,但我仍然決定參與Gam Jam。幸運的是,當時的活動主題是簡約,所以我希望創作一個單手可以操作的遊戲,《變色狂奔》的創意原型就這麼創作出來瞭,你們可以看我之前的創作圖:
自此之後,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做這個遊戲,但卻非常喜歡這種簡單的遊戲玩法。Ludum Dare活動的規則之一是,所有參賽項目都必須提供源代碼以供下載。
不幸的是,有人直接拿瞭我的源代碼,稍作修改之後就開始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銷售,一開始我是在論壇上溝通,但他始終不承認使用瞭我的源代碼,不過我絕不相信一款和我的遊戲連字體和物理感覺都相同的遊戲是創意的巧合,因為我沒有使用任何的第三方物理引擎(遊戲研發引擎使用瞭Unity)。
當時他是這麼回復我的,“我的一個朋友提到瞭在手遊平臺做該遊戲的想法,我非常喜歡並且據此做瞭這款遊戲,他一定是在lumdum網站看過你發佈的原型,但我真的是自己完成的,我猜創意可能是同一個。”
不管怎麼說,這個人還算是不錯的,我在Twitter上找到瞭這位開發者,他最後也親自在兩個商店都下架瞭侵權的遊戲,我覺得這也是很難得的。
另一個抄襲作品
可是,幾周之後我又發現瞭另一款遊戲,這一次的遊戲在畫面上進行瞭更大的改動,但如果從細節來看的話,還可以能夠明顯知道它使用瞭我的源代碼,更明目張膽的是,這款遊戲的名字居然就是《變色狂奔》,在此之後,我決定從該網站刪除瞭我的源代碼, 或許現在你仍然可以在Google Play找到這個同名的遊戲,雖然有比較大的不同,但該遊戲絕對是通過我的創意原型改編的。
此後我又看到瞭很多款靈感來自《變色狂奔》原型的遊戲,但至少它們都用的是自己的源代碼。
不過,這些遊戲有的也可能是自己的原創想法,畢竟做簡單的遊戲並不是某個人的專利,由於看到瞭這些非常相似的作品,所以我決定繼續把這個用瞭48小時單手創作出的創意原型做成‘正宗的’《變色狂奔》。
由於核心玩法很清晰,所以我希望專註與視覺風格,我個人其實是個色盲,因此很難把不同的顏色完美地組合到一起。幸運的是,辨別顏色對於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困擾,所以我的情況還沒有那麼糟糕,因為據權威機構統計,世界上8%的男性都是色盲,考慮到全球人口總數,這個數字是很大的,因此我們在做遊戲的時候也需要為他們考慮一點。實際上,我一些做遊戲研發的朋友總是會問我能否在他們的遊戲裡辨別所有的顏色。
這是我的第一次改動:
我希望做low poly風格,讓變色龍一直奔跑,這個版本看起來很差,所以我決定用不同的顏色:
最終,我想出瞭變色龍作為角色,並且改變瞭顏色:
隨後,我又增加瞭景深和更多效果:
嘗試tron風格:
但結果還是不夠好,所以我決定嘗試完全不同的東西:
經過瞭數百次調整之後,這款遊戲終於成為瞭這樣的:
雖然很有趣,但可能並不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這時候,我覺得不如增加一個奔跑的角色。在遊戲研發的過程中,我始終都會給妻子看,並且詢問他的看法。她討厭這些顏色,並且建議我增加更為樂觀的氛圍,比如用海藍色而不是暗灰色,所以我決定做成藍綠混合色,但結果看起來還是不夠好。
她再次看瞭之後,建議我嘗試粉色。我當時的思考方向並不在這裡,但看到瞭笑過之後,我覺得它和藍色背景很搭配,所以隨後我加入瞭黃色作為補充色。
經過瞭數次調整之後,終於達到瞭現在的結果。
隨後我就開始把遊戲給更多人看,並且聯系Noodlecake Studios,他們很快看中瞭這款遊戲,並且幫我們做瞭最終的改良。所以,在經過瞭事故、盜版以及數百次的視覺修改之後,我很高興自己的遊戲最終能夠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