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主要觀點來自業內資深人士老王,雷鋒網編輯整理。
因為路由器是一個偏激的產品,所以這是一篇偏激的文章。
之所以說路由偏激是基於兩點:
第一,路由是傢中唯一2種要求24小時全天候在線的設備(另一種是冰箱),所以路由有極高的穩定性要求,而且冰箱尚且可以斷電一二小時,但路由不行;
第二,路由是一個排他的入口,假如你的產品沒有滿足用戶需求,用戶更換產品將導致你至少失去他5年。
無二的穩定性要求是路由器天生的偏激基因。很多運營商賣或者是充網費送的路由器基本上的MTBF要超過7年,一般的公司沒幾把刷子真做不出來。一個放在那裡連續幾年不斷電都能穩定運行的產品。而用戶的實際使用所培養起來的習慣也是——路由器10年內壞掉是不可接受的!
從這兩點出發,老王認為一個創業團隊若想介入路由首先得想明白你的路由到底想做什麼,其次是搞定底層技術。
智能路由的方向,有跟電視盒子、遊戲主機結合,有往NAS、私有雲上靠的,有人想做智能傢居的中控,有人想變成傢庭數據的總出入口。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叫做成功瞭,這個時間點的雷聲比雨點要大。可以說還沒有人想明白,用戶到底需要一個啥。所以老王跟我們先聊技術實現的事。
首先是組建一個團隊,團隊的成員要具備以下幾種素質:
1. 熟悉主流芯片廠商的技術方案
幾傢主流的芯片廠商包括Broadcom(簡稱BCM)、Marvel、Atheros(2011年被高通收購)和MTK。BCM和Marvel的路由基本上是運營商合作的首選,因為兩傢的穩定性突出,而且隨之帶來的運維成本較低;Atheros有高通的支持,在功耗方面可能有優勢,它和MTK方案基本走電商和線下大賣場渠道。原因是後兩者價格較低,穩定的使用周期大概在2-3年。
2. 主流芯片廠商的人脈
上面4傢廠商的人脈要熟悉,創業公司的訂單量太小,可能連貨都拿不到,即使拿到也有可能是高價渠道貨,再有廠傢的支持未必到位。當年極路由就拿渠道貨價格的事兒出來剖過腹。一枚大廠商隻要幾塊錢就能買到的芯片,經過渠道轉手幾下到小團隊那邊可能就要幾十塊!所以供應商裡面有人才好辦事!沒人的話,也許隻能上淘寶買高價貨。就算是你拿到瞭貨,廠傢技術不支持你,除非你對這款芯片非常熟,能夠不需要任何資料就能獨立開發,否則又是在碰運氣。
就算你很熟悉,之前用這個芯片做瞭不少成熟的產品,但是如果你沒有廠傢的NDA或者是授權,你做的產品如果上市銷售,芯片廠傢還要找你麻煩。這個理很奇怪,我買你東西,給你錢瞭憑啥你懲罰我!但是這就是事實,因為你未經許可用瞭他們的芯片和相關的代碼,就是不行!
3. 市場和穩定性的把握
團隊成員做路由的經驗要充足,起碼參與過很多這些廠傢的方案,並且是批量上市的方案,還必須親自主導開發過類似的產品,銷售額必須要高,至少上億元的銷售額,這樣人才能保證做出來的產品在穩定性上經得起考驗;這一點很簡單——梁朝偉在東邪西毒裡面說過:一個此刻連鞋子都穿不上的殺手,技術肯定不咋滴。一個設計工程師連量產的產品都沒設計過,你相信他能設計的出穩定的產品。如果不滿足這個條件,那麼就隻能“賭方案”瞭,賭方案唯一的不好就是—-費錢,費時間。
滿足上面條件的人才基本集中在幾個大廠(華為、思科等等),且待遇頗豐(通常年薪30-50萬無壓力);創業團隊當然也可以找IDH(獨立設計公司)來完成這一部分。但是,
1. 路由的產業鏈並不像手機平板的產業鏈。手機平板的功能早已定型,但智能路由區別傳統路由器是一個新鮮玩意,它究竟能幹什麼,該做什麼,業內都沒有一個定論。對創業團隊來說,要清晰地定位自己的需求。
對IDH來說,幹的事不再是按照用戶的參數來接單,而是要去思考,去創新。不僅是實現路由的功能,更加從客戶的客戶的需求去創新,甚至IDH自己都已經有瞭這方面的主見和產品規劃,但是既然有瞭這樣的規劃的IDH還叫IDH麼?這活脫脫就是一個創業團隊瞭,本身就是用戶的競爭對手。你的東西都是人傢設計的,你的思路人傢都思考過瞭,甚至比你的還成熟。然後你出瞭點錢讓人傢幫你做產品,邏輯好像也有點問題。
2. IDH的能力參差不起。路由器相對手機沒有那麼復雜,但是卻有穩定性的要求,穩定需要設計人員有非常長的工作經驗,於是又繞回到上面的問題。這些穩定路由的開發設計人員往往掌握在巨頭公司手裡。一般的IDH不一定能請的起,華為一個工作經驗10來年,有穩定路由開放經驗的人員,一年下來收入40多萬保底,其他公司就算差點也基本上30萬左右。而且這些公司相對來說收入穩定,加上這些人也過瞭創業年齡,所以IDH想找這樣的人來主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 設計費用問題。智能路由器的組成,硬件最為關鍵,App是可以後天不斷修繕改進。如果硬件出現問題量產以後,團隊會非常難過。因為手機3天重啟一次可以忍,但是路由器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我隻能對你喊:大量高價收購各種線路板元器件,量大從優啦。
但是在現在市場的環境下,很多人認為APP是關鍵的,硬件反而是次要的,這樣的觀點是很錯誤而且別有用心的。找IDH絕不能小氣,而且一般不能找一傢。業內某些大佬是一找就是3、4傢。另外別指望出個10來萬就能買到一個方案。那點錢還不夠頻譜儀的開機費呢。路由器跟手機完全不一樣,還是那句話,做手機的IDH隨便搞個產品,隻要外型好看,其他功能湊合,就行瞭。
但是路由器要調穩定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事。某公司去年11月左右就已經做瞭DEMO,然後就一直在測試,到現在硬件依然沒法凍結。整個過程不光考驗東傢的耐心,也在考驗IDH的耐心,更考驗著市場的決心。
4. 入門費的問題。最早一批的智能路由已經是路由中非常基礎簡單,投入就已經超過200萬。現在業內幾個做智能路由器的團隊基本上都是先拿到瞭投資再繼續幹活。想做一個單品尚且不易,那麼要做到類似MiWiFi這樣復雜的就更難。
綜上所述,路由絕對是一個燒錢的工程。美的和海爾投入上百億資金來完善整個生態鏈,路由器是中間最關鍵一個。今年後半段,預計國內的巨頭都會正式入局,小米、360、迅雷、海爾、華為、美的、中興、阿裡巴巴、百度、騰訊和長虹都會參與進來,演出就要開始瞭!
在所有的玩傢裡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技術和資本都集中在這裡。華為和美的捆綁到一起,其他的巨頭也各自結盟。路由絕對會是一場苦戰。
最後Po幾張當前路由市場的玩傢:
最早入局的智能路由之一極路由,但此類路由的門檻在哪裡?
探索智能傢居整合的小米路由
杭州一支創業團隊,國內較早的模塊化路由方案,熊貓管傢1代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