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龍陳居豐:讓「中國製造」變成驕傲

Game2遊戲:


今天借這個年會的機會跟大家談一下中國遊戲海外發行的狀況。

首先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本身是一個臺灣人,我從08年經營中國的遊戲市場,我投入遊戲界從1999年開始。這個數位不要太訝異,實際上我還是很年輕。在過去發行的這幾年裡面,我在臺灣接觸了很多海外運營商,所以對於海外發行的一些商業模式、運營以及一些市場上的狀況,我們成立海外平臺聘請了一些海外資深的運營以及銷售的人員來當我們公司的總代。也希望藉由這個平臺能夠在海外光暈發亮。

所以說在整個的經營過程中,我一直希望能夠將中國的精品網游送到海外去,中國製造成為一個能夠讓海外玩家們認同的品牌。中國遊戲在海外發展趨勢來講的話,大概分成兩大部分:一種是藉由海外運營商相互來代理以及運營,然後我們將產品輸出到海外去,另外一種就是近年來有一種廠商把他們自己公司在國內經營比較好的經驗到海外去經營。

我相信我們國內許多廠商在海外運營上面都會有不同的經驗,那麼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大家的部分,也就是分享給大家的部分:這個也是我有時候在海外跟運營商以及CEO,所扮演了媒體角色,會專訪一些海外CEO,對於中國運營商跨足海外,通常會面臨幾個問題:第一個是把控的問題,我們有沒有深刻的理解到海外的運營支援以及運營規則、以及運營內容要承受哪些。有很多的公司是違法操作的,前提在現金流上你能獲得錢,但是在整個公司有序發展上面來講的話,你會碰到諸多的陷井。我呼籲一下我們國內海外運營商們怎麼可以做更有序的發展,不然你之前這款產品在當地成功積累的使用者,以及經驗積累都無法在未來去做後續的運營。

海外銷售的分布圖:從這裡可以看到大中華區占整體市場份額的27%,這個是中國遊戲輸出到海外比較成功的。我對這份數位報告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份數位報告並不是以數量級來看,這份報告是以營業額來看。也就是說我們中國本地的產品在大中華區,也就是港澳臺區的話市場份額占了之27%,在其他地區各占這樣的份額。從2010年來看整個市場有趨緩,整個市場在成長,海外也是值得大家嘗試去做,但是整個市場來講是趨緩的。但是漏出幾個問題,一款遊戲我曾經在2011年的時候拜訪了一家公司,他說這款遊戲在臺灣市場上總共有三款,一個4月份一個5月份一個6月份陸續推出,這個部分來講的話,造成中國遊戲在這方面的複製能力過強,導致與各方面的原創能力銳減。這個產品是一個非常正面的成長方向,在這裡也是呼籲大家能夠繼續朝自己的原創方向,不管是在創業方面繼續增長。

面對海外市場的競爭,這裡是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件事情,如何跟我們的海外輸出來講,不應該跟國內各個廠商做競爭,或者說做相關的資料比較。今天既然踏出了國際版圖,我們應該來看跟國際間的哪一些產品做競爭。目前以亞洲最大出口國是以韓國為例,以韓國為主。那麼我們在做出口的時候,事實上應該把韓國的競爭產品當做中國的競爭產品做比較競爭的。這個應該鼓勵我們國內的廠商在做出口的時候,可能先理解一下自己產品的競爭力,以及海外產品的競爭力會面臨哪些問題,去做一些對比。

我們自己做海外輸出的時候會面臨哪些問題?我們自己的產品輸出應該讓「中國製造」變成是一種驕傲,我們應該讓中國的精品網游和韓國、歐美的產品做全球競爭,有一些產品在市場上打亂了一些自己市場上的輸出,也就是說中國人會把自己中國人的產品做銷價競爭。這是一件不是很正向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看一件事情是,韓國產品到中國來,每一個產品都是百萬級起價,中國產品到海外去基本上也應該要有一個,比方說打一個8折,80萬起跳,為什麼我們中國在海外產品都是自己的產品做競爭,中國應該怎麼樣來建立按照,這個產品需要我們深究。

2011年、2012年來講按照中國網游蓬勃發展,網游我們的競爭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韓國基本上沒有什麼頁游產品。歐美我相信他們所產的量不級我們中國的十分之一,在這樣一個好的時期裡面,我們頁游對於海外輸出大好的時機,我們做銷價競爭,剝弱了我自己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這個事情來講的話真的需要大家好好去實施的。在展望2013年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夠更全方面的理解到這個部分,怎麼讓自己的產品更具競爭力,而不是中國人跟自己的產品做競爭。

所以說我們在2012年到2013年跟廠商講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我們也要針對相對的數值做一些調整,頁游和端游的會想到數值的分值,我相信這個數值會更直觀講另外一件事情,我拿端游來講,歐美的國家會更注重職業合理性。什麼意思?我們戰士(音)跟法式賽跑,你不可能跑得過法式(音)。我跟你講歐美的廠商就是注重這個事情,他們就是說你們直接做出來,你們每個人跑的速度一樣的話就是不合理化。從這個微小的部分來講,我想跟大家說,我們要從每一個職業角色當中的每一個資料和合理性做一個遊戲的合理性,而不是國內比較浮躁一點,比較快的情況之下讓整個生命週期跑的比較快一點,這個是比較不樂見的。

為了的實現共贏我們做什麼?我希望大家也可以在選擇海外廠商的時候,順便了解海外廠商成功積累來自于哪裡?它的成功經驗所獲得的資源有哪一些,在這一些我們重新獲得的情況之下,你可以理解到我如何去運用我們和海外合作運營商的資源,我們如何拿我自己產品本身的優勢資源跟海外做結合,在這一些的過程中,我不是去理解我們三方共贏,用什麼樣的立場方式去達成,而不是只是談多少錢,多少錢。前面的多少錢真的不代表你未來得發展,如果第一款遊戲你沒有辦法在海外立足,以及獲取好的海外經驗來做相對的內容的時候,我相信你後面的第二款、第三款產品,海外運營商也沒法積極的跟大家來配合。因此我在這裡希望再度呼籲大家,針對與「中國製造」如何讓中國的製造在海外能夠讓中國的產品開這個頭,讓的產品讓海外廠商獲利,這個部分我們一起來努力,謝謝。

本文轉載gamelook,編輯僅做翻譯。詳細請查看原網站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