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化管理,是指通過標籤接收信息和發布信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不同的標籤來接收相應的信息。
在上下班時,設置#出租車##拼車族#,就可以接收出租司機、拼車族的信息,並直接與司機建立聯繫,敲定行程。在辦公室,可以根據工作性質或者興趣愛好,設置#設計##股票行情##客戶2號訂單#等,接收相應的信息。在晚上可以設置#商場##電影院#等,接收折扣信息,票務信息,新上線電影,若遇有演出,則可以在該演出的標籤下,獲得官方信息,演出場所附近的交通路況,拼車信息。若要出去就餐,輸入#餐館#,則可接收不同餐館的折扣,座位,菜品評價等等。
你可以通過標籤來接收你感興趣的任何信息,並可以與其建立直接聯繫。通過標籤獲得信息類似在google上搜索關鍵字獲取信息,但又超過搜索引擎,信息的獲得是動態,和可直接聯繫的。
通過標籤,還可以完成一些更複雜點的任務。你想買本書籍,就設置#書名#作為標籤,於是,你就可以收到書評,書商折扣,與書商聯繫好,購買付款。在閱讀過程中以#書名書籤#那麼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你就可以收到其他閱讀者在閱讀此書時的書籤,讀後感,mindmap等,閱讀完畢,還可以發布是否將此書捐獻或者轉讓,有意者會看到你的信息,並與你聯繫,做下一步的操作。
標籤還可以幫你組建私密頻道。在公司裡,你可以設置一個標籤,可以設置密碼,擁有密碼的人才可以接收該標籤下的信息,或者也可以通過認證確定該標籤下的成員。如此,若以該項目的名稱作為標籤,那麼有關該項目的信息都可以在該標籤下匯總,並可以在指定的範圍內傳播。
通過標籤的設置,對事件信息進行分類,讓信息的焦點更為集中,信息的獲取效率更高。除了對事件做標籤以外,我們還可以對人進行標籤。
將不同的人賦予不同的標籤,同一標籤下的人,就構成一個類別的關係圈。同事,攝影,游泳,閱讀,八卦等這些標籤貼到不同的人身上,就可以將與自己有聯繫的人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 Google+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案例吧。
標籤化得信息傳播,使得信息的傳播可以不考慮粉絲的數量,使得草根的信息可以快速大範圍的傳播,彌補名人與草根間不對等的傳播範圍。
若想進一步的認知標籤化,可以參考互聯網的錘子系列。
來源:sbumblebee投稿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