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西山:日企的衰落之路

4月26日,任天堂遭遇30年來首次虧損,淨虧損額達到432億日元。

4月28日,夏普公佈的2011財年虧損為3760億日元,這也是其連續兩個財年出現虧損。

5月10日,索尼2011財年財報顯示其虧損額高達4567億日元,這同時是索尼歷史上最高虧損記錄,僅電視業務就出現2080億日元的虧損,這也是索尼電視連續8年虧損。現在的索尼市值不到140億美元,與此同時,蘋果如今的市值超過5000億,三星超過1500億。

5月11日,松下發布2011財年財報,虧損達7722億日元,這也是該公司史上最嚴重的虧損。

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企業如今卻接二連三失去市場的垂青,如今紛紛遭遇重挫,我們不僅好奇日企究竟怎麼了?

日本企業曾經在整個八九十年代霸占著世界彩電市場,但是,由於戰略決策方面的失誤,日系電視機廠商過晚進入液晶市場,導致如今以索尼、松下和夏普為代表的日本彩電廠家卻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曾經憑藉電視機業務起家的索尼卻受旗下電視業務的拖累最重,以前的對手三星和LG現在佔據了世界液晶電視市場的將近四成份額。就在昨天,雙方宣布共享彼此OLED技術,希望聯合起來以對抗韓國企業,重振日本電視機製造事業。

在手機市場,面對蘋果和三星的強勢崛起,在iOS和Android的雙重打壓下,日本企業的手機業務也兵敗如山倒。 2011年,iPhone在日本的銷量達到725萬部,打敗長期壟斷本土市場的日本手機廠家,成為日本智能手機市場霸主,而Android陣營則佔據了這個智能手機市場69%的份額,相比之下,夏普和富士通不僅丟掉了國內的市場,在整個國際市場上也碌碌無為。

更讓人注目的是在遊戲市場,2011年Xbox的銷量為1490萬台, PS3則賣出了1410萬台,Wii只售出1033萬台,5年來微軟主機的銷量首次超過了索尼和任天堂,而後者新推出的Wii U和PS Vita在市場上也並未受到預想中的歡迎。日系遊戲廠商不僅要和咄咄逼人的Xbox競爭,同時還要面臨來自平板和智能手機上的移動遊戲的強力挑戰,儘管宮本茂已經表達過對Angry Birds的喜愛和不是由自己開發的惋惜,但任天堂還是堅持不會進入移動遊戲市場。

在傳統家電、手機及遊戲領域,日本企業如今都陷入深深的困境,這其中當然有各種的原因,除了日元匯兌不斷上升之外,各日系廠商在去年還遭遇了泰國洪災、東北地震等完全意料之外的問題,但這都是近期暴露出來的表面問題,當我們追根溯源探究問題的本質和根源時,會發現還是他們自己把自己逼入如此絕境。

整個八九十年代日企最輝煌的時候也正是硬件製造企業最輝煌的時候,藍色巨人IBM是那個時代的標誌,而日企的製造技術從那時其直到今天也的確是最一流的。可問題是自90年代後,電子消費產品市場的方向漸漸轉變,這個時候,微軟開始主導市場的發展,然而,此時日系廠商卻錯失由微軟帶動的數字革命,並為其後的一系列問題埋下了隱患。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Google等網絡服務公司的興起,以及果設備的流行,消費者對電子消費產品的口味已經慢慢由硬件外設轉移到網絡應用上面,借助App Store和iTunes ,借助Google提供的各種網上應用,移動智能設備迅速流行開來。

當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服務應用”的價值和體驗時,索尼等日系廠商卻依舊堅持著對硬件設備的精益求精而忽視了對設備網路增值服務的建設,於是,自然而然地,他們開始逐漸落伍於時代。

更沉重的打擊來自於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絡的流行,社群分享、移動應用等以及智能交互等最重要的網絡因子通通沒有在日系廠商的設備上體現出來,如果說Apple Store以及Android Play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高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麼索尼能把自己的在線商店做得那麼差也同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們現在唯一能看到的是這些曾經的巨人們在被時代的浪潮淹沒後,如今奮力自救,蹣跚著、掙扎著朝未來的新路進發。對他們來說,這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留給他們的時間和機會已經不多了。重返輝煌,或者死亡,在他們面前,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

還記得Walkman、PS、Wii、VAIO、《馬里奧》、《塞爾達的傳說》、《大神》嗎?這些曾經陪伴過我們的產品慢慢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並隨著iPod、iPad、MacBook Air、Xbox、Angry Birds、Call of Duty的風行而漸漸一去不復返。

這就是日系廠商的末日嗎?就是它們的黑夜嗎?大概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不經歷黑暗的陣痛,又怎麼會迎來黎明,怎麼會看到朝陽的美好。

他們現在就在努力,而我們,願意為此等待。

文章翻譯轉載tech2ipo.com.若需要轉載本文,請註明轉載自tech2ipo.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