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電競賽事在國內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是和國外相比,國內的電競賽事還隻是停留在賽事舉辦層面,對於電競文化的推廣還不夠到位。對此新華社做出瞭一番評論。
在眾多體育運動中,電子競技是較為獨特的一個,也是備受爭議的一項運動。電競從業者普遍將其視為具有光明未來的新興體育產業,而質疑者則認為電競對健康無益,與運動宗旨不搭邊。外界的質疑警示從業者,要更加重視電競賽事文化的挖掘、推介和宣傳。
近年來,各類電子競技賽事獎金動輒過百萬元,其中不乏資本大鱷身影,一些地方對其撬動區域經濟發展抱以厚望。微觀層面,以銀川市為例,當地一些在盈利邊緣掙紮的網吧,借力世界電子競技大賽落戶、當地著力打造電競產業的契機,變身電競網咖,由此起死回生。
毋庸置疑,在宏觀政策上已被納入“體育運動”的電子競技,有資本、產業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在日常的宣傳與造勢中也被主辦方有意無意地提起過,某種程度上這種優勢確實昭示著這一產業光明的未來。
體育的精髓在育人,培育人強身健體的習慣,讓人從運動中體味拼搏之美,在野蠻其體魄中文明其精神。從觀賞性而言,電子競技與其他體育運動無異,豐富的畫面和情境甚至還超越其他運動,隻是與其他運動練就的人體優美線條和健康體魄相比,電子競技確實“美”得不夠明顯。
然而,面對質疑者,要讓電競玩傢之外的人過這道“電競算不算體育”的心坎,展示電競自身育人的一面,卻是電子競技產業發展、壯大的必要步驟之一,這方面目前顯得有點乏力。
一項體育運動擁有眾多擁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觀賞性和勵志性是被主流人群接受的重要基礎。說到底,電子競技領域存在的重比賽、輕賽事文化現象,影響瞭這一項目的勵志性。一些主辦方或媒體主要關註冠軍獎金過百萬、過千萬等宣傳報道,重視結果的同時忽視瞭勵志與拼搏過程的展現,而恰恰是這些過程,與其他運動是相通的。重視賽事文化的挖掘與推介、宣傳,或許是電子競技產業避免業內狂歡業外冷的有效舉措。
from: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