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中,文化產業被單獨列出,並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而隨著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愈發火爆以及榮寶齋、朵雲軒紛紛籌謀改制上市,文化傳媒產業的投資機遇與風險越來越受到關注。在上海證券報主辦的“2011中國股權投資論壇”上, 與會PE/VC界人士都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價值給予肯定,同時也指出了文化產業投資存在復合型人才缺乏、商業模式不確定等風險。
政策與市場“給力”文化產業
“我們認為文化產業確實是一個金礦,值得很好地挖掘。”達晨創投執行總裁肖冰明確表示。他指出,其中主要原因在於,除了國家產業政策非常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還在於文化產業發展相對而言十分薄弱。由於政府在提升中國文化產業方面的意願十分強烈,實際上就給予了PE/VC巨大的商機。
“我們在這個領域也投了幾個項目,特別看好,去年年底也專門成立了一支文化產業基金,專門投文化產業項目。本身我們在過去11年的投資總額裡,文化產業的投資額可能佔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比重。”肖冰說。
除了傳統文化產業,藝術品市場展現出的巨大機遇已經被嗅覺靈敏的人士發現。梅摩藝術品指數共同出版人、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早在2003 年起就開始較系統收集中國的拍賣數據,並推出了梅摩現代藝術品指數。他指出,中國藝術品過去十年的投資回報遠遠超過上證指數。藝術品作為新領域加入資本市場的前景、財富人群對藝術品的需求不斷上升以及藝術品市場逐步展現出的“剛性”特徵,是梅建平看好的原因。 “當然不排除今年市場會出現所謂的盤整,但是長遠我還是相當看好的。”梅建平表示。
上海嘉世華年藝術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焦安也表示,“預計在三年左右,整個大陸的藝術品交易達到1000億。”在過去的五年,焦安帶著他的新團隊一直在從事藝術品的拍賣和投資。 “說到藝術基金的前景,不管是'十一五','十二五'或者是'十三五',我們永遠看好這個市場。”焦安指出,可能很多人認為藝術品很神秘不可控,但是從業內來說,我們覺得藝術品是適合長期投資的,是一個風險比較小,增長比較快的一個行業。
複合型人才缺乏是一大瓶頸
既然各方對於文化產業投資關注度升高,但因為種種原因,不少投資界人士也表示難以找到完全合適的投資路徑。而與會人士指出,投資的風險主要在於管理理念差異、集創意與管理於一體的複合型人才的缺乏以及商業模式的不確定性。
亞商集團總裁、亞商資本總裁和創始合夥人張瓊表示,以文化產業從大範圍來看,文化的投資可以分為三大塊,包括藝術品投資,這亦是文化產業比較有特色之處;出版集團等傳統的傳媒衍生出來的投資機會以及在投資界來看最多見的互聯網、動漫、網絡文化等相關的新媒體。 “這些文化企業最大的挑戰就是人。亞商集團也投資了一些新型的傳媒企業,與這些媒體人大家交往,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都很有創意,但同時精通企業管理經營的複合型的人才比較欠缺。”張瓊表示。
而肖冰認為,文化產業投資主要有兩條路徑。 “現在體制內的很多文化產業企業都在忙著改制,也忙於上市,存在一定機會。此外就是體制外市場化的投資道路。”肖冰指出。但實踐發現,既能正常經營好企業又能本著文化創意的企業家相對較少,複合型人才缺乏。此外,文化創意的商業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的投資最終是為了退出,如果要讓某個商業模式持續穩定增長,這可能意味著比較大的風險,所以比較難以進行IPO,特別是在中國上市更加困難。但是不管怎麼樣,我覺得這個方向還是很好的,文化產業是能夠抵抗經濟周期的一個投資方向。”肖冰表示。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計越也認為,目前整個政策的驅動下,大的國有體制傳媒企業存在許多改制的機會。而他尤其強調了新技術對於投資的重要性。目前我們更多看到的機會是,經濟發展後,必然從原來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到越來越多的滿足人更高層次的需求,這方面來講會導致一些新的機會出現。同時水平新技術角度的出現,它會有一些相結合的領域,例如iphone、ipad的出現,這些新技術的出現給一些新的業務提供商以更多機會。
清科集團創始人兼CEO倪正東的團隊也在這一領域做了一些嘗試。 “我們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方面也做了一些事,例如投資了兩家遊戲公司,和一家兒童動漫公司”。他指出,“無論是文化投資還是其他領域,我覺得有很多的機會,我們都一起挖掘吧。”
相關:
近日,中南大學中國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在第七屆深圳文博會上發布《2011:中國文化品牌報告》。報告稱,2011年,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出突破1000億元,比2009年增長約25%。目前全球數字出版產業年增長率在33%以上。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從2000年的15.9億元到2010年突破千億大關,增長了數十倍,並在2009年首次超過傳統出版業的收入,發展突飛猛進。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數字出版主要包括電子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絡原創文學、網絡教育出版物、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絡遊戲和手機出版物等。手機閱讀成為在線閱讀的主要方式。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手機閱讀的用戶比例占到手機網民總體的83.4%,未來增長潛力很大,將對手機出版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新華社)
來源: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