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VR線下體驗店:單人付費超200元

Gamelook報道/雖然VR產業正在高速發展,但是要普及的話在目前看來還存在不少挑戰。對於消費者來說,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問題有三個,成本、內容以及空間。這也催生出一個全新的行業,VR線下體驗店,目前來看,國內也有不少體驗店的確是真金白銀賺到瞭錢。但是在對於線下體驗店方面,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國傢對於線下店的態度可以說是走上瞭截然不同的道路。

z09

萬代南夢宮之前推出的VRZONE線下體驗店

今年4月份的時候,萬代南夢宮(以下簡稱BNE)在東京的臺場購物廣場中開瞭一傢專做VR的線下體驗店“VR ZONE Project i Can”(以下簡稱VRZONE),根據gamelook的瞭解,這傢線下體驗店在營業期間的日營業額大概在4~5萬元左右,換算成日元的話大概在70萬日元左右。

揭秘日本VR體驗店VRZONE:遊戲全部自研且獨占

資料顯示,VRZONE每天的運營時間從早上的10點一直到晚上的9點。事實上,在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整個活動隻有5個項目,隨著7月和8月的更新,才逐漸變成現在的規模。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在現場提供試玩的遊戲全部都是由BNE自助研發,同時也隻有在活動現場才能玩到,並沒有公開進行發佈。具體的體驗項目以及時間和單價如下:

項目名稱   體驗單價   體驗時間  
Ski Rodeo   700日元    6分鐘
高處恐怖SHOW   1,000日元      7分鐘
逃出病房Ω   800日元    12分鐘
列車駕駛室   700日元    9分鐘
ARGYLE SHIFT   700日元    7分鐘
               裝甲騎兵波特姆斯                  700日元    8分鐘
MAX VOLTAGE   1,000日元      9分鐘
敢達VR 臺場強襲   1,000日元      8分鐘

從遊戲更新的順序我們可以看出,VRZONE也從最早的隻是展示BNE在VR方面的技術,開始向更加娛樂化的方向發展,甚至將“敢達”以及“裝甲騎兵”這樣的IP也搬到瞭VR平臺。值得一提的是,遊戲全部采用Vive的頭顯,但是不管是遊戲內容還是外接的控制器全部都是萬代自研的。

v

《Ski Rodeo》上圖是遊戲畫面,下圖是實際體驗照片

《Ski Rodeo》是根據Namco經典的街機遊戲《Alpine Racer》改編而來的。你在體驗這款遊戲時就跟在現場滑雪一樣,移動雙腳的同時手握滑竿前行。在加入瞭VR元素之後,玩傢可以在滑雪時自由的觀看四周的風景,加之外設的輔助,讓玩傢仿佛置身於真實的雪山之上。

《高處恐怖SHOW》體驗視頻

《高處恐怖SHOW》與其說是一款遊戲,更不如說是一款模擬應用。摩天大樓的頂部伸出一塊木板,木板盡頭處有一隻小貓,玩傢要在這模擬高空將小貓救出。而在現實的體驗房間中,也有一塊真實的木板,來模擬高空行走時的體驗。

而《逃出病房Ω》是一款恐怖類的VR遊戲,相對於市面上恐怖類遊戲輕交互的玩法,該作最大的特色在於至少需要2名以上的玩傢才能進行遊戲,並支持最多4人同時聯機。遊戲本身也為玩傢提供瞭多條結局可供選擇,最終會變成哪個結局一切都根據玩傢的行動進行判斷。

《列車駕駛室》是一款火車駕駛模擬裝置,該裝置得到瞭日本鐵路局的認可。它在日本要比Densha de Go系列的火車模擬遊戲更受歡迎。這款體驗遊戲的虛擬成分僅限於你能四周環顧列車的駕駛艙。它主要是靠一個操作桿和按鈕來控制車輛駕駛,也就是說你隻需用左手操作這兩個部件,便能控制車速。

z02

《Argyle Shift》上圖是遊戲畫面,下圖是實際體驗照片

《Argyle Shift》則是一款射擊類的遊戲,玩傢將作為巨型機器人“Lucifer”的測試駕駛員,並控制著它進行一連串的啟動測試。同時,駕駛艙內置 AI 機器人“愛音”將一步步指導玩傢進行遊戲的操作。

《敢達VR》體驗視頻

《裝甲騎兵》和《敢達VR》比較相似,隻不過一個是PVP另一個是PVE。在《裝甲騎兵》中,玩傢們將駕駛原著中出現過的機甲進行對戰,而《敢達VR》則是選取瞭“敢達站立於大地之上”的劇情,玩傢扮演阿姆羅擊退來犯的紮古。

《MAX VOLTAGE》則是一款類似於VR版初音未來的遊戲,隻不過玩傢並不是作為臺下的拉拉隊登場,而是作為明星在臺上演唱歌曲,通過360°全方位的移動體驗明星在舞臺上的臨場感。同時臺下的觀眾也會鎖著玩傢的歌聲以及行動作出相應的表現。

據瞭解,VRZONE采用預約限時制度,活動以90分鐘為一個周期,玩傢隻有在預約後並在限定時間內才能入場(一般在該輪活動開始前的5分鐘)。整個體驗的時間雖然有80分鐘(5分鐘穿戴、5分鐘脫卸裝備),但是現場一共有8個不同的項目,即使完全無需排隊,所有項目玩下來也需要66分鐘,更何況每個體驗項目的時間從7~12分鐘不等,部分人氣項目或許還需要一定時間排隊。根據實際體驗過的同學反饋,在有限的時間內大概一般隻能玩到4~5個項目。

單人付費額200元起 場地限制倒逼玩傢去體驗店

這裡也要特別提一下價格方面的問題,單項體驗的價格從700~1000日元不等,全部8個項目完整體驗下來的價格為6400日元(約合400元)。該活動的項目負責人田宮幸春也在今年的CEDEC上指出,前來VRZONE用戶的付費額至少在3000日元(約合200元)以上。

順帶一提,活動現場並不接受現金,第一次前來的玩傢需要提前在場外購買一張BANA PASSPORT(萬代的點卡)並提前為其充值,之後才能在現場使用。甚至有日本的玩傢吐槽,如果多來幾次基本上都能買一臺VR頭顯瞭。

事實上,之所以線下體驗店的單人付費額能超過200元也是有據可依的。一方面是空間上的需求,上面我們也說瞭,日本不少的遊戲廠商多采用Vive的頭顯,而Vive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想要獲得優質的體驗,首先需要一個較大的體驗空間。

34.3%的日本VR用戶表示VR隻有在外面玩才有意思

但是眾所周知,日本地區,特別是日本的發達地區可以說是寸土寸金,平時住在公寓中的上班族們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房間供其進行遊戲,所以到體驗店也成為瞭日本玩傢的首選。根據上個月月底MMD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超過3成的曾經體驗過VR遊戲的玩傢表示,VR遊戲隻有在戶外(遊樂場、體驗店)才會有樂趣。

另一方面,對於日本市場來說本來就有街機文化,對於他們來說付費玩遊戲也是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甚至也有一些公司將VR設備與街機廳相結合。比如說世嘉就在這一季的財報中指出,旗下JOYPOLIS(世嘉歡樂城)在本季度主推瞭VR項目,客流量上漲6%,單人付費額上漲7%。

中日兩國對VR線下體驗店的偏差

目前來看,國內的VR體驗店更多的還是采用小作坊的運作模式,不少體驗店可能隻要投入10~20萬的資金就能開張。反倒是一些占地較大、設備比較豐富的體驗店由於運營成本以及房租的壓力難以收回成本。

與之相比,日本市場卻走向瞭一條主要是遊戲大廠佈局的道路,除瞭上面提到的BNE和SEGA之外,COLOPL、IBM、GREE等大廠在這方面都有所佈局。

這裡也產生瞭一個比較大的偏差,國內的體驗店多是拿廠商現成的設備以及內容進行進行試玩,而日本的廠商更多的是在現成VR設備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包括制作全新的體驗遊戲以及定制化的設計全新外設,從而使遊戲獲得更好的體驗。

但是這裡也要說一句,BNE對於VRZONE更多的其實還是做一個測試用戶的作用,自今年4月15日開始限時運營,到10月10日正式關閉,VRZONE期間運營時間長達半年。按照每天4萬元營業額進行計算的話,單這傢體驗店至少為萬代帶來瞭720萬元的收入。但是考慮到場地以及用工成本,實際的利潤並不高。

對於像BNE這樣的大廠來說,開設線下體驗店賺錢其實是次要的,更多的其實是來探明這個試水的市場,測試玩傢的接受程度。這一點我們之前在TGS(東京電玩展)時期也曾說過,雖然今年的TGS專門增設瞭VR專區,但是日本一線遊戲開發商卻全數缺席。這是因為日本遊戲市場目前有一個共識,VR遊戲還要3~5年才會發光發熱,對於這一陌生的市場,日本一線遊戲開發商不願意過早投入資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