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優秀社交產品的七個原則

知名社交網站Ning創始人現身說法,談到了設計一款社交產品的七個重要原則。以下內容為編譯:

1. 讓你的產品在供過於求的世界裡舉足輕重。 人們每天都要處理讓人目不暇接的人、網站、請求和關係。你喜歡自己的社交產品,因為它給你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你和你的團隊成員無法清楚地告訴用戶如何通過15分鐘在​​你的產品上獲得感情回報,並且這些回報是用戶無法在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上獲得的,那麼你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這裡談的不是什麼讓人肉麻的東西。人們不在乎你的功能,遊戲機理,或者當你有數百萬用戶時你的服務有多棒。人們的時間有限,你推出的新東西只有幾秒鐘時間吸引用戶。為此,你需要把你所能控制的一切無縫整合到一起,打造一個唯一的品牌,只有唯一的存在理由。賦予產品感情。如果你的團隊無法把所有決策和用戶在使用你的社交產品時的感情聯繫在一起,那麼該產品的存在理由還不夠充分。

2. 只做一件事情,做到全世界最好。 Lululemon專注於黑色瑜伽褲,年收入達到4.5億美元。 Twitter專注於140個字符的消息。 Facebook專注於讓你和已經認識的人建立在線聯繫。所有這些公司都把自己最擅長的事發揮到了極致。當你專注於你的社交產品最擅長的那件事時,你所需要的一切就是放手做那件事,別考慮其他的事。

每個星期都要問問你自己和所有的團隊成員,你們哪件事情做得全球最好。最好是能定義這件事,達成一致,打印出來,大力宣傳,把它貼到牆上。任何人人在做任何決策時都應該想一想這件事。

3. 找出獨特性。 現在的手機平台和服務都能滿足人們的歸屬感。但同樣重要的還有那些讓我們感到與眾不同的特別之處。人們想要稀缺的、獨一無二的東西。這並不是說你的產品要限定在某個利基市場。 Frontierville面向大眾口味打造,但仍然通過鄰居、小區自定義,以及系列等功能給自己的社交體驗帶來了獨特性。

人們談論獨特性和稀缺性時總是先提到遊戲機理,但如果你所採用的遊戲機理和別人一模一樣,那麼你會遇到問題。還是上面提到的供大於求的問題。所有社交產品上都有積分、勳章和升級,如果你不假思索地使用這些內容,你會喪失體現稀缺性和獨特性的機會。更好的辦法是找出你的產品讓人感到獨特的地方,這些東西你在其它社交產品上找不到。然後優先選擇那些能強化用戶感情定位的功能。為了達到獨特性,你必須帶領,而不是跟隨。

4. 專注於最重要的互動。 一旦你定義好了關鍵功能,你通常會發現有一種最重要的互動。這種互動如果處理得當,人們還會回來,如果處理不當,你無法發揮所有潛力。找到這種互動,然後充分重視它。這種互動對Twitter而言是Twitter信息流,對Polyvore而言是集合頁面,對Facebook來說是消息feed,對YouTube來說是視頻頁面,對Dailybooth來說是直播feed頁面。這種互動是發生奇蹟的地方,所以倍加關注,將其打造成明星。

5. 措辭謹慎。 打造一款社交產品時有些東西可以復制別人的,但有些東西你需要做到獨一無二。佈局?竭盡全力就行,但要注意目前已經奏效的。顏色?很難體現出原創性,但藍色是個不錯的選擇。術語?一定要把握好。措辭是你表達觀點的首要方式,不僅可以體現品牌的情感含義,而且還可以告訴人們通過使用你的社交產品可以獲得什麼樣的關係。

6. 打造一場舞會,而不是一個博物館。 出色的社交產品乾淨、簡潔、快速。成功的社交產品在設計上沒什麼太多亮點,這樣好友、照片、視頻、文字和評論才會出現在首頁中央位置。你添加的顏色、字體、圖片越多,你的社交產品看上去越不像是一場舞會,相反更像是一個博物館。或是一本雜誌。你要把你的社交產品打造成一場生龍活虎的舞會,而不是在周圍擺滿名貴的家具,人們連坐都不敢坐。

7. 開發關係,而不是功能。 目前我們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有多重性格和各種不同的關係。如果你要設計一款新的社交產品,光有照片、視頻、活動等功能還不夠,你需要看看你的社交產品上的關係和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上的關係相比有何不同之處。

對一個新的社交產品來說,你需要思考你的產品如何擴展、深化、改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的已有關係。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Quora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Quora最初源於Facebook的社交圖景,但很快脫穎而出,該網站的做法是向你展示你可能關心的人,因為他們的評論、經歷、和專業知識和你認為重要的話題密切相關。

Gina Bianchini是領先的社交網站Ning的創始人,全球的組織者、活動家和領袖可以在上面創建自己的社交體驗。目前該網站每月獨立訪客數在8000萬以上。

via TechCrunch 配圖來自PTC

本文鏈接地址:http://www.techcrunchchina.com/7421

來自TC中文。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非常感謝您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攝影照片,插畫,設計作品,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繫,文章轉自alibuybu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