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遊戲靠業績宣傳,多是炫耀線上人數。現在手游宣傳直接刺刀見紅,上來就扯月入多少、付費比例、單人消費值……這不僅讓人有些詫異,什麼時候這些曾被開發商視為機密的資料,可以這麼大張旗鼓的到處宣揚了?俗話說,財不露白,什麼時候手游廠商變得這麼「不講究」了?其中到底有多少玄妙?
都是山寨貨 只能比比money
手機遊戲雖說分類眾多,其中不乏有大型的網路遊戲。不過,由於手機使用者的年齡層,使用習慣等因素,手機遊戲最受歡迎的還是各種耗時少、休閒簡單的類型。而且這些遊戲多是山寨、微創來的,哪怕是讓主策劃來說,估計也說不出這遊戲哪裡好玩,哪裡有趣。
遊戲沒啥內涵好說,那線上呢?這些遊戲既不可能要求使用者隨時保持線上,又沒有一個權威的協力廠商平臺可以統計線上人數,那該如何向外界展示自家產品的「優秀」?自然只能是最庸俗,也是最有效的營收資料了。
熱門產業 自然要瀟灑多金
中國手游業雖然起步比較慢,卻仍然像當初的端游、頁游那樣倍受追捧。一來就是各種利好。比如使用者基數大、發展前景好、進入門檻低……等等好處。仿佛屌絲進來打個滾,就能成高富帥似的。
投資者都相信手機遊戲哪怕每人平均一個月只消費1塊錢在手游上,一個月十幾億的營收都足以創造好幾個「騰訊」這樣巨無霸的企業了。於是截至2013年1月,中國的手游開發企業已經多達2000家(只是局部統計)。根據易觀智庫的資料,2013年上半年中國移動遊戲市場份額突破50億,全年預計將突破100億。
在這樣的大盤子裡,誰敢說自己沒賺到錢呢?還想不想混了?
榜是刷出來的 營收是吹出來的
那麼,這些手游真的有這麼賺錢,真的有這麼高的收入嗎?這就要牽涉到手遊行業的另外一個公開的秘密——資料造假了。
採集樣本動手腳,虛假留存顯「品質」。資料造假的類型比較多,不過主要就是使用者留存率、使用者平均付費數,月收入等等。先說說這個使用者留存率吧,顧名思義就是使用者在首日遊戲之後,第二天還登錄的比例。一般計算方式是(次日登錄使用者-次日新增使用者)/首日新增,但有些運營商採取縮小樣本的方式,比如首日只有幾百人限制登錄,次日大幅度增加,造成高達80%甚至90%留存率。這樣,利用高留存率的資料,很容易就給人造成這款遊戲品質很優秀的假像。
禮包、優惠全當營收,送多少就等於賺多少。使用者付費率或者使用者平均付費造假就更簡單了,遊戲內只需要設置大量的充值優惠活動,比如沖100送500這樣超高的返比,自然會吸引玩家進行沖值消費。在短期內,遊戲的付費資料很高,但這樣的遊戲在幾個月以後就會出現營收大幅度減少的情況——原因很簡單,這種優惠活動就是拿將來的收入提前預支而已。但對於開發商而言,這並不是問題,畢竟中國手游的平均壽命只有半年而已,半年內自然能撈多少算多少。
月入多少空口白話,核算收支大多「漂沒」。月收入作假則相當搞笑,因為開發商在統計資料的時候,是連遊戲內贈送給玩家的各種付費道具都算作遊戲的收入。有玩家要問了,開發商號稱有這麼多收入就不怕被人拆穿嗎?
這就要涉及另外一個「潛規則」了。在手遊行業,月收入一般稱為月流水,因為通過手游獲得的收入並不是開發商一個人獨吞的,還要分給各種管道商運營商平臺商,而這些分成比例又是秘密。
所以不管開發商號稱他的月流水有多少,到時候只需要輕飄飄的一句「都分光了」就可以應付過去。
造假太容易,不假不舒服
為什麼這些手機開發商能夠如此肆無忌憚的造假呢?這又要牽涉到手游的兩大主流平臺的特點了。
當前智慧手機的作業系統主要集中在蘋果和安卓兩大平臺(WP平臺因為佔有率太低所以這裡就不統計了),這兩大平臺一個是封閉,一個是開放式的。但無論是哪一個平臺,對手機遊戲的資料統計都非常籠統。蘋果平臺還好一些,其審查機制對開發商就有一個准入門檻的限制,那麼粗製濫造且用心不良的廠商根本就進不來。
但安卓平臺就比較離譜了,開放式的平臺意味著誰都可以在這裡發佈各種軟體,這就給手游資料造假帶來了第一個便利。
其次,安卓系統不同于蘋果,大量使用者對軟體的需求並沒有類似IOS商店這樣的官方平臺進行推薦,那使用者必然尋找協力廠商平臺搜索——由此也催生了大量綜合類的應用軟體推薦網站等平臺。這些平臺可沒有雷鋒精神,它們也需要生存盈利,那盈利靠什麼呢?自然是這些需要大量推廣資源的新推出軟體——其中又以手游為甚。
管道商坐收漁利,樂見其「假」
要知道,推廣普通的應用軟體,這些軟體平臺拿的無非是點擊下載以及放首頁推薦的價錢,可是推廣手機遊戲賺的就多了,使用者在手游中的一切消費,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給這些平臺管道商。
在這種情況下,管道商是不可能阻止開發商種「創收」的小動作的。因為這些造假的資料,在給手游帶來人氣和利益的同時,這些管道商同樣也可以分得一杯羹。而且管道商不用擔心這些產品的壽命問題——死了一款遊戲,還有兩款三款遊戲頂上。甚至對手游廠商嚴重誇大的營收資料,管道商也心知肚明且樂見其成,大家都是混飯吃的,手游開發商要拉投資,管道商同樣也有這個需要。
對賭投資,投資商不怕「吹牛」
話題到這裡,相信有很多讀者會有疑惑:難道那些投資商都是腦殘白癡?手游廠商造假的新聞屢見於報端,難道他們都看不到?為什麼還前仆後繼的進入手遊行業呢?投資商並不傻,相反他們精明的很。答案很簡單。
其一,手游業還在上升期,就算水分重,投資者也還是有利可圖。況且投資手游門檻低,風險可以承受。
2010年開始,手游就有平均30%的複合增長率,2012年以來更是爆炸式增長。如此快速增長的大蛋糕,如此龐大的處女地,投資者怎麼可能不動心?而且手游它開發成本低,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低,區區幾百萬就可以拉起一支隊伍捲土重來。同時依靠山寨國外遊戲創意(或者代理國外遊戲),改頭換面之後就能快速推出產品,很容易形成規模。
有如低門檻高回報的事,就算注點水又怎麼樣?不就是幾百萬麼,賠了就當是買彩票了。
其二,對初始投資者來說,牛吹大了好脫手套現;對半路收購者來說,對賭式收購幾乎穩賺不賠。他們根本不必怕手游團隊營收資料造假。
因此,在這種瘋狂的氣氛之中,開發商、管道商、投資商一起吹起了一個個大大的氣泡。開測就月入多少千萬,首日留存率90%……這種牛逼的手游業績就紛紛湧現出來,也就只能欺騙一下外行。
當然,如果有志青年想投身手遊行業,一定要學會最重要的技能——吹牛。咦,不對,咱天朝應該是自帶此類天賦的。
手游無端露財給大家看,還是為了裝成白富美,好賣個好身價,以至於牛皮吹得越大,賺到手的錢越多,我想各家心裡都有數,竟然有利益可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