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國際化走了多遠 還能走多遠?

Facebook Fanpage

        在中國有一個和中國足球有關的口號幾乎是婦孺皆知,那就是「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個口號喊了很多年,也沒有成效,國足還是一蹶不振。如今手遊行業興起,手游業界又喊出了口號,這一次的口號叫做「手游國際化」(新鮮的名詞總是不會缺的,實質沒有變,呵呵)。這個口號自手游熱之後就被提出,但手游也會不會向中國足球、電影一樣,只會窩裡橫,走向世界的夢想竹籃打水一場空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012年北京文化產業部分統計的資料表明,全年電影、遊戲、書籍出口總額達到6.4億美元,其中游戲超過電影,成為貢獻產值的主要力量(鬼才會看大陸的商業片,小編又忍不住吐槽了,呵呵)。話雖如此,整個文化娛樂產業的產值人家一部美國大片就超過了,縱觀中國手游從沒有一部手游能夠像《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屍》、《割繩子》等遊戲一樣,全球流行,並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啥時候國產遊戲能像這些遊戲,就能國際化了

  目前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遊戲如《我叫MT》、《王者之劍》等國產遊戲,雖然高居排行榜,但也只是窩裡橫,出了國門,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遊戲。而向EA、育碧之類全球的一線廠商,國內的手游廠商更是望塵莫及。而對於目前很多的遊戲廠商不注重遊戲品牌建設,一門心思放在營收最快的網游之上,粗製濫造的作品很難打開國際市場。

  缺乏特色 山寨風嚴重 版權意識差

  本土的遊戲除去只注重時效利益的短視毛病之外,還有缺乏特色,山寨嚴重的毛病。盲目跟風而忽略了市場規律,在版權上面更是奉行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精神」,也不管人家的著作權和版權,甭管你是書籍、動漫還是電影,一頓抄襲侵權,前段時間玩蟹侵權金庸版權一事就搞得手游圈內烏煙瘴氣,不知道這叫剛收購玩蟹的掌趣做何感想。

  金庸先生就這樣被「拿來拿去」

  而國外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明顯優於國內,甚至一些國內的行業侵犯其產權引發跨國索賠的事件也屢見不鮮。一旦國產手游被扣上了山寨和剽竊的帽子摘不掉,那麼必將在國外市場寸步難行。

  國產手游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手游廠商很難做出外國人相似風格的作品吸引外國人,同時中國又沒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風」遊戲吸引國外玩家的興趣。自身創新研發能力匱乏和先天不足只能讓手游止步于國門之內。

  逐漸被蠶食的本土市場 走向世界真的有必要?

  在我們討論著手游國際化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和美好嚮往的時候,殊不知,自己的門裡已經湧進無數豺狼,虎豹成群。EA、育碧等國際大廠對玩家的影響自不必說。gameloft、寶開、SE、Revio等廠商自是號召力驚人。甚至連盛大都開始開門揖盜,做起了《百萬亞瑟王》的代理。國內的手游各個題材已經紛紛失手。這樣將導致本土遊戲廠商的生存環境惡化,在這條路上越走越窄。

  「百萬亞瑟王」開門揖盜

  這時候我們也許需要反思,手游是否真的需要國際化?眼看著2013年就要結束,這一年手游產業產值年報還差兩個月就會出來,但超過預期的手游產業100億的市值是根本不存在任何問題的,現在手機網游營收入過3000萬的遊戲就有10來個,營收過千萬的更是屢見不鮮,本土市場上蘊藏著巨大商機。當年柳傳志,聯想海外之路受阻,但看到了國內PC市場的巨大潛力,側重市場的本土化,反而去得了巨大成功。手游廠商切莫因為盲目的本土化而導致國外市場開闢不出來,國內市場盡失的尷尬境地。

  沖到亞洲,不必走向世界

  其實國內手游廠商在關注國內市場的同時不妨多關注亞洲市場,亞洲的經濟和各個方面的崛起已經引起世界的重視,國際的重心正在慢慢向亞洲偏移,而兩岸三地乃至韓國和日本,都在「漢文化」的範疇之內。

  前幾天上海萌果與臺灣手游廠商就《大俠真好玩》遊戲展開了合作,這款由萌果研發的遊戲將由臺灣的9SPlay代理在港澳臺三地發行,此番合作就耐人尋味。相同的文化淵源背景更容易讓玩家所接受。日韓風尚能夠在國內受到廣泛的追捧,贏得腦殘粉無數,很多的日韓遊戲在國內被玩家所喜愛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此可見,手遊行業沒必要一味的「國際化」,但注重遊戲在日韓等亞洲國家的表現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