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樂曼多——你或許沒聽過這傢公司,但是你一定聽說過《街籃》。這一爆款手遊,就是出自樂曼多之手。
最近一些網絡傳聞,將一傢名為“樂曼多”的公司推上風口浪尖。“不發獎金”“老板打人”這些言論在遊戲圈快速擴散。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樂曼多的老板王蘇是個怎樣的人?為瞭深入瞭解幕後的情況,記者電話聯系瞭該公司的CEO王蘇。
在與王蘇交流的一個多小時裡,很容易能感覺到,他是一位個性率直、略有些固執的人。他對遊戲和產品的理解很有深度,也能聽出他在為人處世上的誠懇。
艱難的創業者——這是34歲的他給自己打下的標簽。
王蘇告訴我們,在創立樂曼多之前,他在北京已經有瞭一傢自己的公司。然而,他一直有個夢想——做遊戲、做好玩的遊戲、做大傢都能喜歡的遊戲。
為瞭實現這個夢想,在2014年,他下定決心,開始瞭二次創業。轉身來到瞭他的傢鄉——成都。
換成別人,可能會無法理解他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要知道,他的第一次創業已經小有成績,完成瞭最基本的原始積累。
更重要的是,在成立樂曼多之前,王蘇並沒有遊戲制作的經驗。他的理想在許多人看來,就好比是“誇父追日”那樣遙不可及。
“我想圓我的夢,”王蘇說,“但是市場競爭又那麼激烈,我隻有選擇一個相對小眾,大傢可能看不上的產品做研發。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轉折點,所以我當時離開瞭北京的公司,孤身來到成都。”
第二次創業,比王蘇想象中難度更大。
首要的壓力來自於情感。
作為一名老北漂,王蘇已經在北京安瞭傢,回到成都,就意味著要暫別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他決定再度創業的那一年,他的孩子剛剛出生。
“我沒有盡到爸爸的責任,”王蘇說,三年來自己幾乎所有的精力都傾註在瞭公司上,花在傢人身上的時間少之又少,他時常覺得對不起孩子,對不起妻子,更對不起父母。
“我的父母就住在成都。我回到成都之後,明明就一步之遙,我卻沒時間去看望他們,”王蘇的言語中透出一絲愧疚。每到周末,王蘇的父母都會打電話對他說,準備瞭一桌好吃的等他過來,“可我真的沒有時間過去……就這樣一次一次我讓我父母失望,他們會問,為什麼你每天這麼忙?為什麼全世界好像就你最忙?”
說到這裡,王蘇有些動情,仿佛在回憶和傢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他停頓瞭一會兒接著說:“但是我知道,我在創業,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我作為公司的精神支柱,我必須要堅持在這裡。我必須給公司的小夥伴們以信念。”
基於這份執著,王蘇在這三年裡,無時不刻都在拼。他每天工作到凌晨,吃喝住幾乎都在公司解決。令他略感欣慰的是,雖然有辛苦,雖然有不解,但他的妻兒與父母,依然支撐著他。晚餐後的半小時是他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半小時裡,他會和妻子視頻通話,聽還在牙牙學語的孩子喊他爸爸。
第二個壓力,來自於產品制作上。
由於第一次在遊戲圈創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靠王蘇自己來摸索,也難免會走彎路。
在創業大約一年後的2015年,樂曼多面臨瞭一個大危機——公司對於產品的研發理念出現瞭不可調和的分歧。“當時,公司有一部分人想要做一款偏卡牌的籃球遊戲,而我們想做一款真人競技的籃球遊戲。”
對於一傢起步不久,沒有任何技術積累的團隊來說,想要做真人競技的籃球遊戲,難度實在是太高瞭。以至於當時公司的許多同事都認為,往這個方向走一定會碰上死胡同。相比之下,做卡牌的籃球遊戲,對網絡的要求和制作難度都會比較低。
但王蘇看的很明白。他認為,玩傢對於遊戲品質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各傢廠商也都在拿出殺手鐧。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做一款雷同度高的卡牌籃球手遊,才是真正的死胡同。
王蘇的堅持,讓一些不理解他的人感到失望、甚至憤怒,陸續有人開始離職。但也正是他的堅持,也打動瞭不少人,許多的小夥伴願意和他一起堅持到底。在遊戲一次一次推倒重做過程中,“做好玩、精品的遊戲”的理念卻從未改變。
幸運的是,王蘇得到瞭許多同行的幫助,他們慷慨地向王蘇傳授瞭許多遊戲開發的經驗。回憶起那段時間,王蘇依然心懷感激,他說:“我們一定要紮到第一線和玩傢溝通,一定要和做過好遊戲的人聊天,這些收獲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然後我們才能和團隊繼續奮鬥。”
最大的壓力,來自於錢。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
2016年,產品進入瞭最後沖刺階段。然而這時,公司已經“彈盡糧絕”瞭。
對於樂曼多的普通員工來說,他們並不知道公司已經沒錢瞭這件事,實際上,樂曼多的待遇,在成都相當高——上班地點在甲A級寫字樓;為員工免費提供午餐、晚餐、夜宵;晚上加班到11點後,公司會直接安排員工在公司附近的酒店入住;還能報銷員工的日常打車費用。
“我們隻是想給員工提供一個輕松快樂的工作環境和足夠周到的後勤保障,”王蘇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這些福利都沒斷過,每年的團建,我們也都沒有低於同行的標準。”
那是王蘇最艱難的時間。他每天除瞭忙著遊戲制作,還得四處奔波籌款。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疲憊不堪,但他依然咬牙堅持著,經常隻是想在椅子上小憩一下,結果就那樣坐著睡著瞭。
然而,還是有人不滿意公司的待遇。在2016年8月,一個公司的技術想要離職,王蘇想要挽留他,拉著他一直聊到凌晨4點,把公司面臨的困難都告訴他,希望這位員工能和公司一同度過這“黎明前的黑暗”,可是卻依然沒能挽留他。
除瞭王蘇自己,沒有人知道那一夜他的內心有多難受。已經戒煙的他,在那個凌晨4點又拾起瞭煙,而且一抽就是3包。而在兩個小時以後,他就要趕往機場,飛往北京去見投資商。
王蘇說,當時自己什麼都沒想。隻是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而且並不是商業上的成功,在他的理解中,成功,就是把遊戲做出來,讓用戶喜歡。“我覺得自己回到瞭20多歲的時候,那麼投入、專註、甚至破釜沉舟。”他說。
“為什麼要這麼堅持?值得嗎?”我問王蘇。他的回答很簡單卻深刻:“這是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街籃》上線之後取得瞭出色的成績,有目共睹。
王蘇並沒有滿足於一時的成功,在他看來,挑戰才剛剛開始:後續版本的迭代、海外版本的開發……這些都是在競爭激烈的遊戲市場中,保證產品能長期運作下去的“保險”,必須馬不停蹄地跟進。
然而就在這時,王蘇和樂曼多再度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這一次,還是因為錢。
產品上線後兩個月,樂曼多的CTO找到瞭王蘇,就一件事:要錢。在他看來,《街籃》很賺錢,要求分一杯羹是天經地義。
CTO或許不知道,一款遊戲經過渠道、發行方的分成之後,剩下的部分才歸屬開發商,而且分成的結算期大約需要3個月。
這意味著,即便《街籃》很賺錢,在產品剛上線的兩個月,樂曼多並沒有實際的收入入賬,不僅如此,樂曼多的賬面上僅僅隻有420萬——這是王蘇四處奔波,辛苦籌來的公司經營費用。王蘇很為難,現在的公司確實沒有錢,但他思考再三後,決定在扣除公司基礎運轉的費用後,拿出賬戶裡僅剩的300多萬,作為項目獎金分給公司的小夥伴們。
但公司的CTO仍不願意退讓,他不要股份,隻要錢。而且要得更多——1000萬,不給就走人,而且還要“煽動”其他的同事一起辭職。
顯然,這位CTO並不知道運作一傢公司的復雜性,他隻是單純地想分成享利,認為賺瞭錢就應該分掉,卻不曾考慮到一傢公司的收入不能隻用於員工分紅。
作為老板的王蘇,不能隻是簡單粗暴地把錢分瞭,他必須要精打細算——不僅要向股東和投資人負責,還得繳納所得稅,更重要的是,目前正是遊戲後續的版本迭代的關鍵時期,海外版本還在緊鑼密鼓地開發中……這些地方,都急需用錢。
金錢讓自己曾經的愛將失去瞭理智。但愛才心切的王蘇並不想就這樣失去一個人才,王蘇希望這位在公司地位僅次於自己的CTO能留下來,於是讓他回去先冷靜一下。而這時,又出現瞭另一件令王蘇錯愕的事——CTO居然開始濫用權力,阻止新的員工入職。
事情並未因此而好轉,與此同時,一些謠言開始在網上散佈——“樂曼多不發獎金不分紅”,這些無中生有的事情讓王蘇感到心寒,甚至還傳出瞭一隻手受傷的照片,以及所謂的“打人事件”說法。
然而事實是,沒有任何人動手。網上傳的手受傷的照片實際是一位被CTO煽動的員工情緒激動、摔門而出時,自己的手被門把手劃傷瞭而已。“我作為老板,怎麼可能打員工呢?如果真的的打瞭員工,那現在怎麼可能還會有99%的小夥伴還留在我們公司繼續上班?”王蘇說。
小編發現此前因情緒激動摔門而去、造成手被劃傷的員工,也已經向王蘇道瞭歉,並在朋友圈發瞭澄清事情真相的消息。
王蘇向記者表示,對於網上四散的謠言,公司已委托律師,追究誹謗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