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遊戲時代:誰是遊戲圈的ZARA?

Game2遊戲:


game2報導 / 在遊戲業的運轉速度越來越快的時代背景之下,遊戲公司該如何成功?

雖然時尚行業跟遊戲業或許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但例如ZARA的「快時尚」的做法,並非沒有借鑒的意義,快遊戲時代需要遊戲公司儘快的適應市場環境、產品環境的變化來尋求突破。

快遊戲時代

一個端游專案,動輒2000萬元的投資、研發3-5年,一個網頁遊戲專案,則僅需要300-500萬投資,研發6-12個月,而一款移動遊戲產品,投資少到僅需要不到10萬的起步價,開發時間也縮短到3-6個月。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產品生命週期的不同,成功的端游專案生命力長達10年,頁游3年以內,手機網游1-2年左右。產品數量上,端游數量正在趨於萎縮狀態,國內只剩下少數玩家能夠運營。而頁游數量則是以百計的增長、手游則需要再放大到以萬計算。

這種速度,相信業內人士已經頗有體會,這就是遊戲業越來越快的佐證,身在其中如果你是成功者,你會很得瑟有那麼多的失敗者、這是你的驕傲,身為後來者、失敗者,只會感慨行業太快失敗率太高。

ZARA:用快耗死競爭對手

古話說的好:「天下武功、唯堅不破、唯快不勝」。

遊戲行業是「快魚吃慢魚」,而在時尚業,把快玩的最轉的則是ZARA,其成功的法寶即是「快時尚」。

ZARA的創始人Amancio Ortega今年成為全球第三富豪,ZARA的成功案例各位可以輕易在網上找到各種版本的評述,作為一個創建于1975年、有著近40年品牌史的ZARA,品牌長期積累的知名度當然是重要的促成成功的原因之一,但ZARA產品的做法的精髓卻是「快」。

集團軍作戰:會山寨的ZARA

ZARA隸屬于Inditex集團,為該集團每年貢獻了2/3的收入,ZARA有400名左右年輕的時裝設計師,平均年齡20多歲,「空中飛人」般穿梭于倫敦、米蘭、巴黎等各種服裝時尚秀場,將時裝界的最先設計和潮流「效仿」到ZARA服裝中。在歐洲,ZARA每年要向那些頂級名牌支付的侵權費高達幾千萬歐元。

這點你很容易聯想到遊戲行業無所不用其極的山寨和抄襲,雖然這代表不少的負面印象,但不可忽視的是,ZARA對捕捉時尚行業流行的產品款式、設計投入了血本,在設計產品環節,ZARA的「產品策劃」的集團軍盯住了全行業每個品牌的一舉一動,嚴防死守任何可能出現的機會。

我不知道,遊戲業是否有企業希望成為「產品設計的集團軍」,有類似表現的貌似有廣州菲音,而海外則有Zynga的不斷收購的擴張,但表現未必說盡如人意。

要打造一個強有力的、成本遠低於競爭對手、成功率卻高於對手的開發集團軍,game2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核心技術、成功經驗的積累,因此一個用的順手、快速的遊戲引擎就成為了必要的條件,而遊戲策劃則需要強調的是穩定的「梯隊建設」,這種梯隊不僅是老少搭配、還需要的是不同的遊戲興趣的搭配,如此才能應對各種熱門題材的挑戰,最快速的反應。

唯快不破:快速的ZARA

ZARA成功的關鍵是:速度。ZARA的一件襯衣,從拉科魯尼亞的設計室開始設計,到擺進紐約或東京的專賣店,只需要兩周,比其他競爭對手快10倍以上。而中國服裝業一般為6-9個月,國際名牌一般可到120天。ZARA每個專賣店的衣服款式3周全部更新一遍,一年大約推出12000種時裝。

這種速度,讓筆者聯想到的是網頁遊戲、手機遊戲的速度,在game2與一些手游公司的溝通中,印象中確實有幾家「快速型」公司,比如上海的幕合、Triniti晨炎、Chillingo、GameLoft,這些公司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快速的研發、快速的發行,方法上總體看是研究不同的appstore市場的熱門產品,快速在國內及其他市場推出,搶佔排行榜,或者發行龐大數量的遊戲佔領各種細分類型的遊戲榜。

快速的推出遊戲,要做到「快而不死」,需要的更加精准的瞭解市場區隔、使用者的需求,用速度佔領稍縱即逝的機會從而提高佔有率,這需要遊戲公司在體質上、管理方式上的創新,另外更加重視市場和使用者的研究。

對遊戲而言 快只是開始

雖然有ZARA這樣依靠快而取勝的品牌,但對遊戲圈而言:快只是手段、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快是作為搶佔最佳行業機會、搶佔排名的方式,當依靠快佔據了天時、地利之後,需要的人和,也就是使用者的口碑和回饋,為了快企業需要承受失敗率,但當你把握住成功的苗頭之後,需要的是快速形成規模收入、快速形成口碑效應擴大使用者基數,從而打造一款生命週期更長、收入更多的好遊戲。

快在遊戲圈有風險,但不快能行麼?主動尋求快,遊戲業需要的是快思維快執行,快品牌的ZARA的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如何應對快而不是害怕快。

本文轉載gamelook,編輯僅做翻譯。詳細請查看原網站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